經濟很差,深圳五點左右訂票19點的,結果包場。但在影片中來了3個人·······
因為從事金融的,一直以電影來觀經濟,但是這個電影的微妙之處來了,一般的電影我都能分析出來經濟,也可能從微觀來看宏觀,
然而這個電影讓我沒有遊離出來的機會,也就是沒有時間看經濟。
這個電影确實近來看還不錯的電影,近兩年我都不敢看電影,覺得很水,去年把二戰電影看了個遍,89部。
但這個電影真實大膽,不粉飾,真實的台詞我都覺得是我保守了,我以為世界變了,我out了,我微信朋友圈關掉了好幾年了,4年了吧,out就out吧,微信的天線關了其實挺好的,屏蔽了很多不重要的東西,也許安靜下來關注内心也許就是好東西。
這個名字也還不錯,也沒有一定要帶入看電影,也許不帶入就是好的,帶着辯證主義看就赢了。
的确是年輕導演,演員的詞語都挺帶勁兒,不拖泥帶水,也的确符合一線城市的快速叠代的passion。
小孩,為何不叫一個小名,我很好奇,可能一個強大的媽媽就定格了,自己永遠是強大的,孩子永遠是小孩,守護就是生下來的使命。
如果非要從經濟學看,M2超速印發和GDP之前的呼嘯上漲,帶來了一線城市的房價虹吸效應,地皮房價的暴漲,導緻了很多外來打工有能力的也買不起房子,前幾年的經濟快速上漲,很多人築巢期生了小孩,但又遇到很多拈輕怕重的男的,價值觀不和離婚了,獨自帶着孩子長大,換到一個破房子裡,工作又沒了,奔波找工作帶孩子,中等收入陷阱又來了,宏觀如山倒,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有責任,一切還得靠内心強大。
這種内心不是誰都能有的,得益于她的職業-寫作,而王茉莉小孩早熟也同樣是源于寫作,其他大人和小孩很難自己救贖自己。
寫作的靈魂是思想,到什麼時候都要有思想,尤其AI來臨了,
所有現在拍當今的電影,背景都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社會發展太快了,每個家庭都映射着不幸福的影子,而不幸福之間互相慰藉和療愈,能好嗎?
社會啊,發展太快了,幸福太遠了。
這個社會選擇了效率,而放棄了公平,不幸就在攀比中來了。
要麼逃離,要麼......
是啊,為何總寫悲觀的,我們足夠樂觀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劇。
羅曼羅蘭說過,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