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部分是阿彼察邦短片常用的場景的符号拼接,很具有散文的詩性,結尾處有一種citywork的緻幻感。看到中間處有一種去親戚家在這個路途中眼睛感受到的體感視描述,畫面雖然是碎片性、散點性的,但是私人個人自我運用眼睛所看到的畫面形成的影像,體感很強。學習到了如何運用體感表達體感的手法。下半部分,運用傳統寓言的“強叙事”手法,一看就要嫁接國際性,在我看來他隻是表面化泰國人,他實際身份還是國際友人。阿彼察邦是一個進入美術館國際語言的藝術家,是一名表演性藝術家,但不是我喜歡的藝術家,我喜歡那種對一個事物真正的容在骨子裡的存在的藝術家。後半部分森林鏡頭拍的很好看,看片時我在思考他是怎麼做到的,應該在森林中散步,拿個本本記錄眼睛所體驗到所有好看的畫面(物體材質、時間、天氣)。
為啥是三顆星,因為他對作品的表達方式是強奸,我喜歡的是一種創作者本能,作品是融化的,而不是突兀的拼接的屹立在那裡的。但阿彼察邦創作中那種叙事語言的嫁接巧妙性是好的,是聰明的,但不是我個人所喜歡的。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個創作者當面對一件即将要創作的作品時,首先是空白的,然後如何運用自己的本能(荷爾蒙的驅動、信仰(自己真正認可的東西))拿來投射到作品中。我期待着我那股勁做出一件作品。而不是由權威話語來組成的作品。自我話語,自我态度,自我信仰很重要對于一件作品而言。尺度的拿捏是我在瘋完之後,冷靜下來的冷靜。最近天天自閉的想着創作,很興奮,很有那股勁。
從阿彼察邦到對藝術創作的思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憂郁症》
這是一個論文級别的電影。從藝術的角度簡單的思考:開篇的公園,兩邊橢圓形的樹,我就敏銳的感覺到這是一幅抽象的精神畫面,因為我總愛這樣畫畫,後面出現了老彼得勃魯蓋爾的憂郁性繪畫,還有一些通過油畫延伸出來的現實鏡頭,加大了此片的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