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F(怒嗆人生)可以說是這些年最最最獨特的關于亞裔的網劇了,和主流歐美劇中“正直善良勤奮刻闆”的工具人亞裔不同,這部劇的女主Amy和男主Danny是兩個在自己的生活中十分“正确”但私底下因發瘋而相遇的“同類”。

白人的童話爽文是打敗惡龍奪得鐵王座和寶藏,亞裔的童話是憋屈了幾十年的“好學生”終于有個機會可以發瘋。

搞砸一切也意味着你生活裡出現了一個大大大問題,于是,與它相比的其他一切事情,一切把你壓得喘不過氣的:所謂“都很重要”,所謂“你需要平衡的幾件事”,都不再重要。

大問題搞不定,小問題不重要,于是你終于可以放下擔子喘口氣,獲得你原本人生中永遠得不到的中場休息。内心甚至想來杯香槟慶祝一下原本“正确”的生活循環終于被打破了。

為什麼Beef能讓大家覺得這麼過瘾?小鐵和子子問了好幾個看劇的朋友,大家的回答都是:因為爽啊,超愛看他們倆發瘋的。

如果說脫口秀演員是我們的嘴替,那麼beef這部劇就是我們的“瘋替”。

可什麼時候發大瘋,發有特色的大瘋成為我們隐秘的生日願望,成為我們的guilty pleasure了。

全亞裔的編劇、導演團隊這次真的撓到了我們亞洲人的痛點。這個痛點過去是一塊傷口,現在或許正在結痂,不撓它癢,撓到了痛。

從去年的《瞬息全宇宙》到今年的《beef/怒嗆人生》,共同的情感背後是共同的傷口。到底是什麼樣的痛讓我們都有“想發次瘋毀掉一切”的沖動呢?

其實從Beef中Amy在迷茫時一路“洄遊”到父母家的那場戲就能看出,創作者對這個問題給出了明确的落點: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和家教氛圍。

但深究下去,你可能會發現創作團隊對待這個問題的态度有些似是而非。難道原生家庭有毒,我就沒救了嗎?

“西方的心理療愈法對于東方的心靈沒用,你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一集兩個人在荒野裡互噴真是把人笑慘了。但這也帶出了一個現代人都想過的問題:心理咨詢到底有沒有用?

或者更直白一點:原生家庭有毒我就沒救了嗎?

《beef/怒嗆人生》的主要角色們都來自移民家庭。他們的父母是來自亞洲各個國家的第一代移民,因此他們的家庭氛圍更偏向父母成長的亞洲而不是孩子們所處的美洲。

無論何種文化,原生家庭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同文化下人們的共性問題其實反映了這種文化的某些特質。亞洲家庭中的特點是家庭成員的綁定紐帶強,家庭内部的等級和秩序清晰。

女主Amy、男主Danny、女主丈夫George他們各自的原生家庭都存在不同的問題。

Amy是中越混血,是被家庭禁聲的孩子。父親是控制欲極強,對子女要求要求嚴苛的高壓型家長,把“我們都是為了你付出那麼多”、“你為什麼不像隔壁的孩子這類話挂在嘴邊”。但他事實上是極度自私又以自我為中心的,連對子女的付出也是首先自我感動,絕不允許有人挑戰他的權威,也絕不認錯。而她的母親是一根軟刺,拒絕回應Amy對家庭的質疑和讨論。

Danny是韓裔,家中長子,是被期望捆綁的孩子。背負着父母的期望,全盤接受父母的價值觀,一直在做“正确”的事。父母總是問他什麼時候才能賺到錢把他們接回美國,并抱怨在韓國怎麼不好,過得如何凄慘,從各種維度暗示他敲打他給他壓力,Danny稍有不對他們就通過“虐待”自己的方式道德綁架他。如果他做不到就是辜負了父母的期望。

Geogre是日裔,是被圈養的孩子。大藝術家父親早早離世,母親看似完美貼心,實則控制欲極強,讓他生活在謊言裡,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晰,變成了空心人。他母親說,如果沒有Amy,他就會坐在海底無聊到死。

劇中看起來最不精神内耗的是爛人堂哥Isaac ,因為好事兒都是他牛,壞事他都全賴别人。他也是看起來最缺乏家庭教育的一個人。

盡管Amy意識到了有毒父母的問題,但她仍舊很難走出來,會覺得自己生活都在演戲,内心是破碎的。盡管她努力不把相同的問題傳遞給孩子,但她的焦慮和不安能被孩子感受到,也就能被孩子學到。

找到了問題,可如何解決呢?

要求父母改變實在太難,而且童年時的創傷和不圓滿已成定局。隻有現在和未來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父母的養育有缺陷,那為什麼不試試自救呢。self-parenting ,哪裡不對補哪裡。

小時候看《家有兒女》,誰沒羨慕過包容理解的他們的家庭氛圍呢。

但現實中,雙親因為性格、生計等問題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想和父母坐下來溝通也很可能會變成互相指責或者無止境地翻舊賬。就算是beef中Amy和George那麼努力去給孩子一個完美的家庭,小女孩Junie也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覺得無聊。

如果沒有完美的父母,那不如做自己的完美父母。

等不來一個和解,不如自己給不圓滿的創傷打上創可貼。

首先讓我們抛開一切限制,去想象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怎樣的。理想的父母應該是有耐心、愛心和責任心的。

愛并不代表放縱孩子享樂,而是意味着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理想父母不僅會在身體和心靈上都照顧好孩子,還會給與孩子正确的引導和支持,讓ta有充分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理想的父母不是單向度地輸出,而是和孩子有良好的互動。能夠平等地去看待、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幫助ta分析問題,給ta支持和鼓勵性的力量,一起面對大大小小的困難。讓孩子在愛中獲得足夠的底氣,在成長中擁有在世界上好好生活的勇與謀。

當ta放縱吃喝熬夜玩樂時,要及時制止ta傷害自己身體的習慣,并關心ta是否最近壓力太大需要排解。

當ta遇到困難時,要先分析問題,再和ta一起面對問題付出行動,平常心看待一切。

當ta挫敗時,先理解ta的困境,用積極的心态鼓勵ta,畢竟世界上不止一條路可走。

當ta焦躁難過時,撫平ta的創口,為ta尋找“止痛藥”,追溯負面情緒的源頭,試着讓情緒過去,把愛留下。

面對機遇和抉擇,做ta支持性的力量,和ta一起分析利弊做好規劃,遇上變故也不怕,每個選擇都是好選擇,都有随機應變的辦法。

當ta取得成就時,無論多小的事都值得大聲慶祝和鼓勵,恭喜ta對這個世界的把握又增大了一點點。

當ta......

當你構建了“完美父母”的想象,我想你已經明白self-parenting是怎樣一回事了。如果不能從原生家庭汲取足夠的營養,就做自己的完美家長吧,把自己當做孩子來養育。完美的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孩子,你就怎樣對待自己。

世界上不會沒人愛你,但在等到那份愛之前,先從自己愛自己做起吧。

呵護自己,就像自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貝。

關照自己,就像自己才是自己最有愛最包容的完美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