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編輯部》,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宏大的名字,但實際上,這個電影可能更應該叫做《<宇宙探索>編輯部》,對的,雖然它帶上了“科幻”和“喜劇”這樣的受衆頗廣的類型标簽,但它确實是中國電影市場中更偏向文學性,主流中另辟蹊徑的作品,它的本身就像那本舊雜志,光是盯着它,就有一種并不契合于當下環境的年代感。好果長在高枝上,好花還在葉底藏,這是一部相比較而言稍有觀影門檻的電影,但同樣,它也是一件禮物。

本文是“春天的放牛班”周限定觀影作品,共有30個友鄰參與,打出7.7/10的分數。

追UFO的人

當下,數媒大行其道,紙媒《宇宙探索》編輯部僅靠着電影主角唐志軍一人的精神信仰苟延殘喘,日漸式微,在第一幕編輯部與贊助正論商業合作的過程中,因宇航服故障而窒息的唐志軍被叫來的急救隊用吊車從窗口轉移:一個休克的宇航員被吊在半空,這是該片創作的第一個奇觀。這一場戲很好的奠定了電影的荒誕基調,也完美的呈現了唐志軍邊緣人的形象,随後,電影院響起《第二圓舞曲》,這是借肖斯塔維奇之諷刺來帶入唐志軍的眼下:資本對外擴張,世界沖突不斷,人類也曾飛向太空,卻在月表插下一面國旗,這不是探索,絕對不是,這是侵略,是霸權主義,是荒唐的,是無恥的。

“聲色犬馬,”,唐志軍如是說,“在完成繁衍之後的所有性欲,都是疾病。”

開頭蒙太奇很好,大國對宇宙的探索同質于戰争,均意在擴張與侵略,唯獨真正對宇宙心存敬畏的人,才願意相信探索背後的文明與愛。——奔兔吉爾

标題出現,這個故事開始了,開始的滑稽又離譜,但它将你帶入到了唐志軍的情境中,讓他的心結糾纏到觀衆,甚至會讓你愁他所愁,我喜歡這個電影對唐志軍的描寫,很生動,很立體,好像就是你生活裡一位叫不上名來的叔叔。

...

招兵買馬,他們帶着謎題出發,此行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前往西南方向尋找大山溝裡的外星人,說出來是有點好笑。

翻山越嶺,飲雪,徒步,尋找真經——人與宇宙的連結。世上還有那麼多偏執的孤獨調頻,他們終其一生卻又能否取得真經的詩篇呢?——野凡

關于探險精神

在這場荒誕的旅程中,我聯想到了我愛的另外一部電影,來自美國的導演詹姆斯格雷的作品《迷失Z城》,他們在某些内核上有程度相當的共鳴之處:在科學探索界對目标追求源動力之純粹的贊揚。這讓《宇宙探索編輯部》和《迷失Z城》産生了微妙的連接,它們鏡頭下的人都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偏執的,不願對外界的幹擾屈尊以降,置世間之利祿于不顧。

迷失Z城 (2016)6.92016 / 美國 / 劇情 傳記 冒險 / 詹姆斯·格雷 / 查理·漢納姆 羅伯特·帕丁森

...

《宇宙探索編輯部》在除開故事本身之外,也是這樣一部相當可愛的電影,在我們結束《流浪地球2》的饕餮之後,出現了這麼一部不以讨論科幻的宏偉概念本身,而将目光聚焦到探索這件事本身上的“另類科幻電影“,它在歌頌探險精神,它在歌頌那些百分之九十都毫無反饋的探索旅程,與參與其中義無反顧的可愛的人們,“有好奇心,是好事。”

唐志軍在山谷裡找到驢子的時候,自是倔強的他與他的符号相投射的瞬間,地外文明之于唐志軍如胡蘿蔔之于驢,是維持他在這個與他格格不入的世界裡行進的為數不多的動力。

“其實我覺得我們所有人還是需要那麼一根胡蘿蔔吊在我們眼前,如果沒有那根胡蘿蔔的話你可能是面對的一些混沌無邊的虛無,一直執着于凝視着這跟胡蘿蔔那你可能又會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所以怎麼跟你自己的那根胡蘿蔔和諧相處,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找到的一個答案。”——導演孔大山

如此一想,電影的創作何不也是宇宙探索的曆程,這般創作本身便是創作苦旅,創作本身便是創作結果,至于有無得到探索謎底的重要性,也在創造的過程中煙消雲散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在宇宙的盡頭呼喚愛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當我看到一個以科學為綱的行動小隊和打着科幻标簽的電影最後落腳在一個很哲學的問題上時,一時害怕這個電影會把話題拉的太大,但還好,創作者們早已打下了唐志軍和女兒的另一條感情線,這是除了追尋地外文明存在與否之外第二個唐志軍窮極一生苦苦追尋的問題,女兒最後的短信,是利用父親一生的執着所作的嘲弄,也是尋短之前留下的最後的哀歎,電影利用了這條感情線,引出了這次民間科學考察的B面:唐志軍的自我救贖,也是這個電影最後的收束。

“在宇宙的盡頭呼喚愛”很合主題,雖然這個門匾隻有兩三秒種的鏡頭。

電影裡展現了對科學的信仰和觀點,與舊觀念的矛盾和諷刺,同時還有時代内在的變化矛盾(雜志從流行到不流行,從志氣所在到朝九晚五),他在嘲笑人,諷刺人,最後回到我是人,人類活着的意義,謎題就是答案,唐志軍轉身了,秦彩蓉卻在床前駐足,詩的聯結不正是這樣美好和無序嗎?---Morning

“藝術,是人們發明出來逃避現實生活的工具。”

“我,寫了一首詩,是,獻給我女兒的。”

唐志軍的人物弧光,落在婚禮的緻辭,在撫摸身高表的手,在結尾的抽泣,随後鏡頭拉遠,飛出地球,飛向宇宙。

...
保持好奇心,走出電影院,又擡頭看一下星空,突然非常非常感動,而其實我也已經很久沒這樣了。——tangerine

電影出現了很多人物,但我隻讨論了唐志軍,他的熒幕形象給我觸動很大,他承載的是《宇宙探索編輯部》裡核心的核心。

我們既是存在的謎題,又是謎題的答案。——編劇/主演 王一通

最後,我想用片尾曲《生活倒影》裡的歌詞做結束,獻給唐志軍,和所有和他一樣不被理解的靈魂。

“沒有人知道他,他還好嗎

為什麼遇到的,都是苦難的呢

路過他的朋友,不必用憐憫,不必要問候

也許還沒等他回過神

就又是一年春天過去。”

...

文章引用多處原片台詞,因電影仍在公映,文章内容純靠記憶呈現,多有不對,請多諒解。

友鄰點評環節

@要丸 9.5/10 “我知道詩歌隻是人類情感溝通的工具,數學才是全宇宙通用的語言,但我就是讨厭這種确定。”任何會讓我無底線愛住的,都是在存在主義泥潭裡高歌愛與自由的電影。我們或許是提出存在主義謎題的迷思,但我們更是答案本身。在生活和夢想之間,我們上山又下山;在肖邦的離别曲和友誼地久天長之中我們送走了熱愛。不管是民俗還是民科,精神病還是正常人,我們都有自己生活的苦痛和夢想的追求。在路上,在向西遊,在手持鏡頭之中我們尋找的不是外星人或UFO,是每一個人活着的奇迹。是麻雀立滿石獅子,是毛驢傳送千裡外,是傻子連接外星人的奇迹。這些奇迹佐證了宇宙不過是DNA,是脫氧核糖核酸組成的人類,是活着是活着本身這件事。

@奔兔吉爾 6.5/10 太陽神→孫一通→SUN→太陽→日食→太陽神。開頭蒙太奇很好,大國對宇宙的探索同質于戰争,均意在擴張與侵略,唯獨真正對宇宙心存敬畏的人,才願意相信探索背後的文明與愛。讨論的東西很明确,在一個人們都不願相信飛碟存在的科學年代,該如何守住内心信仰?在凡事都講究精确的理性社會,誰來提煉生活的詩意?入川後随即進入反常魔幻空間,各種超自然現象頻發,理性主義逐漸被經驗主義逾越,像是《七月十三之龍婆》闖入短視頻年代《失敗的取經》,但自覺否定掉迷信選擇,高調僞裝成真相求索。可令人遺憾的是那保守的動機寫法,唐老師數十年來的信仰仿佛隻有被驗證(目睹肉體凡胎得道成仙)、被肯定後才擁有意義,但事實是他其實已通過西行之旅找到答案,于是創作者的這份恩賜便與角色最後的感悟自相矛盾,講到底還是不相信觀衆能接受一個無解結局啊。

@MinamiFans 5.0/10 真的不是故意唱反調。這片晃得我在電影院直呼救命,以至于看到最後要念詩了,都還不确定思緒漂浮到了宇宙裡的男主的情感是否還停留在地球表面。隻想馬上回家看一遍《飛向太空》或者《星際探索》洗洗眼睛。PS:準備去電影院看的友鄰們一定記得買後排座位。

@wild life 9.0/10 以目前國産片緯度而言可以給到滿分 在看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中發射着無數的哲學思辨,從頭到尾無時無刻不在聚焦于“何為存在”“存在的虛幻”到結尾“存在即懷疑”“存在的盡頭沒有意義”整個過程我翻來覆去思考了無數次,盡管結尾給了個非常具象的答案,可我仍然陷入了沉思。 全片風格完全模仿不來,荒誕不羁的幽默感,寫實的僞記錄片畫風,通過圍觀一群“精神病”來看到宇宙的盡頭,表面瘋瘋癫癫,實則深沉憂傷 ,在你笑的正歡時給你迎頭一擊,打回現實,這種大膽的拍攝才叫眼前一亮。 這應該是今年唯一一部夠格評年度十佳的内地電影,它大膽,張狂,卻又敏感,内斂,為整個幕後團隊點贊。

@???????????????????? ????????????????.???? 8.0/10 看完有點失望,有延續了《法制未來時》風格,内容是講宇宙和外星人,其實本質還是人與人的連接,不斷向外的探索最終結果還是向内的探索 個人認為糅合了庫布裡克和畢贛:在開始的幾個配樂,結尾的DNA看到了2001的影子;念詩,牆上畫正和西南地區看到了路邊野餐的影子

@理易封 8.5/10 太神經病也太現實了,開了一個巨大的人生玩笑,人類的宿命和個人的悲劇在這個荒誕的故事中變得更真實,西天取經一樣的追問之旅,強調攝影機在場的僞紀錄,文藝又帶點嘲諷的詩性,都很有特點,讓人眼前一亮的處女作。

@mdr skywalker 8.5/10看完之後有時候還會想起當時在影院的感覺,确實是近幾年氣質很不一樣的國産電影。也一直在想片名的意義,宇宙探索編輯部到底在探索什麼,表面上好像是那些怪力亂神,激發很多人的想象力的現象,但随着章節的層層推進,導演從荒誕喜劇片最終過渡到了存在價值的價值觀探讨,僞紀錄片其實就是營造一種虛實難辯的效果,而不斷出現的詩歌在不斷強調人和宇宙的情感聯結,電影真正探索的是這些像唐志軍一樣孤獨執拗的人的内心世界,在宇宙中人确實很渺小,但有一個浪漫∵的内心,也許在孤獨求索的過程中真可以與内心和解,得到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浪漫又浩渺的宇宙星雲,即使在他人眼中隻是電視機的雪花點。

@空曲成歌 8.5/10 挺喜歡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宇宙的盡頭是詩歌

@Fairy???? 9.0/10 偏執的最浪漫,一本正經的最可愛。 至第三章完畢後漸入佳境。文本和影像非常美,不是依靠科學、科技的科幻片,而是極富浪漫氣息的科幻文學。我不喜歡數學的确定性,我喜歡語文的無限可能。 本以為是個科幻迷執拗地迷信“宇宙”的故事,直到訴說出女兒的故事才真正體會到影片的含義。一切的追尋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存在在宇宙中的最大意義就是愛。 以獻給女兒的詩做留白,特别好,要是念出來就不夠美了。結尾一片片的星雲構成的宇宙銀河,是最浪漫的表達。楊皓宇本來就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演員,他的演繹太完美太契合。

@raymexic 9.5/10 追逐微弱渺小夢想的人永恒的執着,頭頂鍋蓋的木讷之人也會鋪開的浪漫,潑辣直率的外表下也有着脆弱溫柔的内心,還有裝滿了好奇心的你我他,盛載着全部悲喜的每一個人,我們就是這片宇宙,我們都是宇宙探索編輯部裡最平凡卻又不可或缺的編輯,這也是我能想到的,解構宇宙最平凡卻又最浪漫的方式。

@落日數羊 7.0/10 國内大熊貓類型,完成得非常流暢和驚喜,好感慨好感動!!那些瘋狂執着的背後,一定都有一個非常私人的原因,而且可能從未外露。宇航服、僞紀錄、雪花、520塊、花灑、詩、公路、毅力、驢、女兒、DNA、照片。宇宙的盡頭肯定是愛啊~(看完回來就7.3級地震我的媽……魔幻現實,我不想要這種呼應

@扶不起先生 6.0/10 非常荒誕有趣的文藝片,包裹着濃厚的鄉土氣息。我既是彩蓉又是攝影機,前期無法對唐志軍産生共情,時不時的想看他鬧出怎樣的笑話。可惜從始至終他都是最堅定自我的人,反而讓我這個觀衆成為了最後的小醜式人物。追逐内心的自我探索之旅,對信仰虔誠般的朝聖之路,這不就是現代版的唐吉坷德。神明披着科幻的外衣了無蹤迹,用現代版的聊齋故事來形容這部電影比科幻雲雲來的更加貼合。創作者們富有新意、詩意、回歸本我的表達值得贊賞和鼓勵,從國産電影市場的枯燥環境來看,它的确算是一部絕好的電影,但卻不是我個人愛看的好電影,抱着無比崇高的敬意打出三星。

@牛逼協會會長 7.0/10 風格上可看成是其代表作《法治未來時》的一次延續,用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略顯自嘲風格的段子,堆積出一個瘋子的瘋狂與偏執。看似他在仰望星空,實際上他還是那個困在原地的閉環個體。導演并無意将其擴大成一場宏大的叙事,而是把宇宙的盡頭定義在了個體身上,這并不能算是一個很好的科幻概念,但也确實能夠比較容易讓大部分觀衆理解,但他更想表達的是與自我和解,力度跟星際探索比起來差的可是有點多啊。

@六翼黑天使。 8.5/10 表面上是對于那些堅守價值和意義、如山般不可動搖的理想主義者們一次不徹底的關懷,但内核更是讓他們适時放下對求索的執念,回歸生活的一次溫柔勸誡。别那麼執着,你怎麼知道他們遠道而來,不是也想問我們同樣的問題呢。哪有什麼精确的答案,暧昧和朦胧才是人生的底色,那些公式到不了的地方,就讓詩歌帶我們去吧。 當我們看向彼此的時候,眼睛裡即映照着最宏大的圖景。 當然,唐老師執拗、自說自話的形象開篇便深深打動了我,他說電視機裡發光的是宇宙億萬年前一次閃耀的餘晖,而我們有太多人忘了仰望星空。如果他這場向西而行的旅程,沒有如此踏實地回落在生活上,而是拾起藝術如同拾起另一支劍,劈開虛無繼續邁步,那才是對理想主義者們的真正緻敬。

@葉底藏花 8.0/10 荒謬的舉動背後,或許隻是有着隐藏的不足為外人道的極其私人的原因。都是現實的場景,但也有超現實的情節。從追尋宏大對于宇宙的狂想,最後落在人類的情感,的确是國産電影裡沒見過的類型。無數浩瀚星辰組成這個宇宙,我們存在這個宇宙的意義是什麼,隻有生活下去,這個問題才有答案。

@Rábano 7.5/10 荒誕,幽默又浪漫,雖然個人不是很喜歡僞紀錄片的類型,但這片确實讓我真切感動到。理想主義者的堅持令人動容,楊皓宇的表演很出色,從第三章開始影片節奏漸入佳境,結尾的升華也是宇宙級别的浪漫。我尤其喜歡孫一通的詩歌創作,對這個角色非常有好感。

@小植野 4.5/10 手持攝影和跳切的高密度使用,在前兩章還可以說是行之有效的臨場感使用,雖說攝影機的視點始終存疑,觀衆并未清楚僞紀錄片來自于誰的觀看,但作為一種快速讓觀衆代入旅程的手段同樣也發揮了作用。另一方面,僞紀錄片風格在前半段中所帶來的幽默感,也逐漸因為這種風格的退場而随之消失殆盡,實在是可惜且與之割裂,這些消失的喜劇元素本應該是獨一無二極其特殊的存在,而與并沒有多着墨的父女感情線也産生了相斥的化學反應,作為西遊記起點的終極問題,卻沒有一個足以讓人信服的動力源,這同時又與本片的僞紀錄片風格又背道而馳,而這個落點處理得似乎又不夠順暢留白。

@tangerine 8.5/10 看見了中國科幻能走,該走,要走的路,而那不是《流浪的球》。就像是我一直認為的,科幻就要天馬行空,騰雲駕霧,都無所謂的,它是幻想,而不是科學。中間想起了小時在電視前看《走近科學》的感覺,那不就是胡說八道嗎,但是中國群衆對科幻的愛,也是這樣從最底層的土壤裡,最不正經的民科裡來的,保持好奇心,走出電影院,又擡頭看一下星空,突然非常非常感動,而其實我也已經很久沒這樣了。

@負一級特工 8.0/10 “我們人類在宇宙中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的答案是唐志軍想要取得的真經,但現實不是神話故事,而是以“你隻能走到這裡了”為旅程的終點。不過一方面他走過的路程已經超出别人太多,并且旅途中随時出現的浪漫化台詞很是動人心弦,另一方面他也收獲了珍貴的“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因此哪怕是如宇宙般浩瀚的空虛也能被填滿。

@Láogon 7.5/10 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碰撞出幽默,手持鏡頭畫面與台詞不斷交互,取景粗糙但情感細膩,是公路片,是科幻片,是文藝片,也是紀錄片,絕對是一部觀影體驗極其奇妙的電影。

@大寶魚 7.0/10 比幾億投資的流浪地球更像科幻電影。通過人物看似漫不經心的獨白或對話若有若無的發出了些對未知文明和人類存在意義的追問,而電影最後給出的探尋方向不在地球之外,卻是在内心之中。其實不需要深究唐志軍是否真的看到了外星人,因為那完全可能是吃了毒蘑菇的結果,關鍵的是他終于找到了内心的活法,他對宇宙信号的回應,對女兒虧欠的彌補,最後都藏在了那首想說卻說不出口的用眼淚譜成的詩裡…

@Gordon 8.0/10 搖晃的手持鏡頭帶來的生活氣、角色間的嬉笑怒罵弱化着本就浮于表面的科幻感,給追逐繁星的科學夢想賦予人文主義的浪漫。數學是宇宙通用的定理,是前方的未盡之路,而當處于對其探索的迷惘之時,詩歌一路相伴。理性與感性,二者在唐志軍身上實現從對立到後者顯露的平滑轉變,從否定人對情感和欲望的需求,到用泣不成聲的詩傾瀉悼念,神經質的淡漠和固執是規避現實焦慮和痛楚的自我防禦機制。最後回歸俗套的“宇宙由人組成”的主題卻并不顯得做作,不斷擡高的鏡頭裡從微觀到宏觀,宏觀在高速擴展的視野裡又再成為微觀,原本對立的二者的閉環最終呈絢爛光點彙聚的奇觀,像是在試圖打破常規,抗議着那些渲染人類在宇宙中渺小如塵埃的宏大叙事,用天真幼稚的口吻訴說宇宙因人而存在。

@starlight.7.0/10 你可以笑它是一本正經地胡說,也可以被這種過分執着的浪漫所打動。向着未解之謎一路走到黑的人,在如今這個紛紛擾擾的現實社會中愈發難能可貴,唯有虛構世界能夠賜予他們一方容身之地,以及光明的結局或是答案,我想,這大概便是此類電影存在的意義。

@野凡 7.5/10 宇宙誕生的餘晖被藏在電視的雪花中,世界的盡頭被繪制在暗仄山洞的石壁上。每個人發出自己的頻率調制,為合群而彼此磨合,少部分人無人與之共鳴,在無垠的宇宙中,他們發出的頻率調制久久沒有回應,就像52赫茲的鲸,在孤獨中堅持不被人理解的信仰。荒誕的偏執狂,在偏僻的山村探索整個宇宙,完成自己的《西遊記》。翻山越嶺,飲雪,徒步,尋找真經——人與宇宙的連結。世上還有那麼多偏執的孤獨調頻,他們終其一生卻又能否取得真經的詩篇呢?

@群魔將死於盛夏 8.0/10 不喜歡文藝匯上的詩朗誦,但喜歡生活中所有可以以詩表達的瞬間。這是我對某句話的回答。或許我們真的需要更多在午後街頭讀詩的即興與隨意。//太喜歡太喜歡這部作品,跟瘋子一樣的癡迷。即使是由詩表達的時刻,也大都真實而浪漫。似乎所有的梗都很好的依附在這裡。從表象的探索到本質的回歸,母題。山間的戀人,那張結婚照也是神奇的時刻,不是嗎?

@幾點奔馬 6.0/10 一個癡人說夢的公路片,一段黑色荒誕的鬧劇。人與人的關系還沒說清楚,就要诠釋人和宇宙,感覺還是有形無神,表達的很淺。看到後面很會審美疲勞。

@芝士漢堡. 8.5/10 漫漫長夜的孤獨才有仰望星空的狂想,璀璨繁星的光芒照亮追尋宇宙的道路,化身堂吉诃德便義無反顧踏上荒誕的旅程,可笑愚笨的種種表象卻湧出理想主義的熾烈信念,當羽化成仙脫開了生活的沼澤,當宇宙餘晖映出了内心的綠洲,目睹詩篇入世的灰燼,見證碰撞決裂的離别,我們既是迷題也是答案,我們既是蝼蟻也是巨獸,宇宙的盡頭終究是愛與自我的綻放。現實與魔幻共舞,自由與浪漫和鳴,我終于看到了宇宙的輪廓,那是今時明日都不曾改變的歸途或宿命……

@Morning 9.0/10 以科幻類型來限定,從尋找孫一通以後就落了下乘,但以人物類型來概括,它做出了精緻的影響展現。唐志軍換宇航服時脫下的襪子是新的,孫一通的衣服也太新,第一章的配樂歌曲太局限,這幾點我都不太喜歡,在孫一通的大段落裡我也懷疑過,這是“審醜”嗎?但是他的詩寫得太漂亮,我覺得比畢贛和楊超都要好,我最終相信了這個人物,日全食一場戲很驚豔,老辣鋒利,不得不感歎導演太有才華。當提出宇宙和人類為什麼存在時,僅僅是唐志軍撫摸牆上的身高表一個畫面,就讓人淚流。電影裡展現了對科學的信仰和觀點,與舊觀念的矛盾和諷刺,同時還有時代内在的變化矛盾(雜志從流行到不流行,從志氣所在到朝九晚五),他在嘲笑人,諷刺人,最後回到我是人,人類活着的意義,謎題就是答案,唐志軍轉身了,秦彩蓉卻在床前駐足,詩的聯結不正是這樣美好和無序嗎?

@浪漫血液 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