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周末我很想第一時間去看新片《創:戰神》(Tron: Ares)的,可是上映前後的大量差評着實有些勸退……但本着對之前那部《創:戰紀》的喜歡以及“打卡式觀影”的習慣,我昨天還是去看了該片。
老實說,影片沒有預想的那麼爛,特效畫面可圈可點,激光打印、穿越世界等點子展現地也不錯,故事結構還算完整,沒有整特别離譜的爛活……可是,真要你再多誇它幾句也找不到詞兒了,說到底,這不過是又一次好萊塢高投資、重視聽、輕創作、無新意的商業行活罷了。
...所以,近兩天《創:戰神》的豆瓣評分還反彈了0.1,畢竟它隻是平庸不是爛——但這年頭,平庸可能是比稀爛更糟糕的狀态,其結局往往是連死都死得悄無聲息。
我現在回憶了下當初喜歡《創:戰紀》的原因,多少咂摸出為什麼會覺得《創:戰神》平淡無味了:丢了自己為數不多的特色。
這個系列的間隔實在太久了,從1982年的《電子世界争霸戰》,到2010年的《創:戰紀》,再到2025年的《創:戰神》,分别隔了28年和15年,這麼長的時間,無論創意和視效,都叠代了太多……而《創:戰紀》就好在把故事主舞台放在了電子虛拟世界,全力放大擴寫了IP本身的特色創意,量大管飽的炫光服化道以及當時突飛猛進的特效技術,都使影片有了出色的觀賞效果。
如果說《創:戰紀》之于《電子世界争霸戰》是30到100的進步,那麼《創:戰神》之于《創:戰紀》則是在110-90之間打轉:我可以不在乎弗林和迪林傑家族之間的恩怨,也可以無所謂英康等大公司之間的技術争鬥,我甚至可以無視女性角色是不是漂亮……但你不能把大片大片的“光污染特效”都給玩沒了。
...《創:戰神》很要命的一點在于,它把主場景放到了現實世界的城市裡,讓虛拟角色和器具激光打印穿越過來折騰,這等于抛棄了影片很大一塊優勢——那個電子光條鋪天蓋地的虛拟世界才是你獨有的,揚短避長跑到人類世界裡耍,這與其他爛大街的科幻作品還有多少區别呢?
當然,如果影片轉換場景後能把相應的動作戲做好,那也可以拍出新意,無奈它做不到啊。
我的要求也不高,好歹得有一場該系列特有的摩托載具大戰吧?可是抱歉,全片滿打滿算隻有不完整的半場,也就是阿瑞斯和雅典娜去追伊芙時的那段追車戲,除了切掉一輛警車以及造成部分交通癱瘓外,就沒什麼建樹了,摩托造型是比較别緻,剩下的便和觀衆們看膩了的追車戲沒啥兩樣了。
其他“大場面”的性質都與此類似,而且2025年相比2010年的視效叠代,是遠遠不如2010年相比1982年那麼大的,本來就沒拍出什麼特點來,技術代差又不明顯,自然就泯然衆人了。

至于《創:戰神》的劇情主題,那就更沒啥可聊的了,無非是在原先的框架上加入了更多當下時髦的AI人格議題,内裡卻還是近幾十年來換湯不換藥的老腔老調,就不展開了。
對于該片票房和口碑雙輸的局面,我不得不感歎,也許換個題材來,結果可能還會好點……但對于玩創意起家的作品來說,不進就是退,若有小退,那就是大退特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