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八字重,是社畜”
“根本是女鬼霸權,女鬼自助餐”
這些金句出現的時候,電影院裡的大家笑成一片。

其實創意點和影射的東西都很簡單,但是故事輕盈又可愛,把職場,媒體,壓抑的小孩等等所有東西借助鬼世界進行雜糅,整體很順。

*吓人SOP,鬼也有職場
片中煞有介事地将如何吓人做了“學術化的拆解”,一套扮鬼sop下來,幫你發掘項目亮點,培養你成為鬼界熟練工。
在所有人都在煞費苦心想着如何榨取“職場社畜”類主題影片紅利的時候,本片用一種解構和荒誕的方式,交出了一份趣味答卷。
鬼也得卷業績,拼轉化。
所謂墳頭蹦迪,地獄笑話,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

此外,多端媒體,布局出海業務,公司笑着感謝員工然後裁員。業務組怎麼做出爆款,嘴硬心軟的mentor,隔壁部門能力很強的茶姐傑西卡和自己的領導凱瑟琳有淵源……
這些職場八卦你就聊吧,夠在茶水間蛐蛐一整天。

*鬼界也有女明星争奇鬥豔

開頭凱瑟琳和傑西卡的女明星争奇鬥豔,前後輩的争鬥狀态,包括鬼界的選秀、評比、頒獎等等,都用一種奇觀化娛樂圈的方式,給影片帶來極強的娛樂性。
讓我想起了一些台劇«影後»。
台前幕後明争暗鬥,當鬼了也得搏露面,搶資源,不然就會魂飛魄散咯。

*恐怖片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又在被不斷解構

一直以來,鬼其實都是由人或集體的想象,反射社會狀态而共同建構而成。有關恐怖故事的創作,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整體性的焦慮或情緒狀态。
這部影片喜劇化程度很高,精巧地化用了一些已經融入文化共識的恐怖片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酒店兇宅,紅衣小女孩ip等等。而且對“鬼如何成為鬼”,給了一些新的角度。

“厲鬼”其實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心願未了,本片沒有故弄玄虛的苦大仇深,而且把落點放在了總是背負着父母期待但總覺得自己沒有被看到的“普通小孩”。
同學在第一次被問起死因的時候,她下意識回複是“謀殺”,在劇情逐漸展開的過程中,觀衆越來越明白,緻命的“榮譽櫃”正代表了那一條條無法達成的好女兒目标,東亞小孩從被期待得高分到被期待多拿年終獎,“普通”總是不被允許的,哪怕已經是足夠努力了。
所以在最後哪怕觀衆都已經離席,酒店團隊的朋友們還是在努力吓人,他們雖然跑得亂七八糟,但還挺感人的。

片尾曲有一句是“揮火把的孩子他燒掉了戲棚”,非常觸動我。

最最後,把makoto的mv完整的作為彩蛋放給觀衆,是好尊重角色的一種行為啊!他不再是被忘卻的nobody,所有觀衆都一起看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