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評 7 / 一個溫柔的故事
下文将包含劇透
————————
巴贊曾提出的“木乃伊情結”這一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電影的發明正是基于此,人類渴望突破時空的局限性,有一種“保存生命的本能”。
《叫我鄭先生》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抵抗遺忘的故事。
整部影片的觀感并不是虐心和催淚,也沒有用老人和疾病作為故事的噱頭來賣慘,而是以平靜沉穩的影調和叙事節奏,帶給觀衆舒心淡然的情感體驗。随着故事發展,觀衆會逐漸參與到鄭先生尋找過往記憶的過程之中,體會與遺忘對抗的感覺。
觀影前看到阿爾茲海默症再次成為主角的設定時本來是有點擔心的,但在影片中,病症所帶來的“遺忘”很好地融入進了主角行為動機和故事講述與發展之中。釣魚回家路上的不知所措,忘記很多但是忘不了“魚味”,留言簿喚起的時空交談,等等這些都很好地服務于人物塑造和劇情推進。
展現老年人生活的影片總是在痛苦和治愈之間轉換,影片通過雙線叙事的方式玩了一個小小的叙述性詭計,把不同時空中發生的事情進行了平行剪輯,再通過“相遇”完成時間線交彙,營造出雙線并行的感覺,為最後的反轉進行了鋪墊。
這部影片其實也可以被看作一部講述“旅行”的公路片。
主要的空間選擇和故事講述在同類影片中都屬中規中矩,觀衆可以很好地進入故事和情緒之中。
【歌唱】
“啊 雨水我問你
誰人為愛賭生死
你敢講我就陪你去
阮淋着冷冷的雨水
無奈你已經無惦阮身邊
不知你置叨位
甘有将阮放忘記
阮隻有藉雨水來想你”
這段片中反複出現的歌曲中,有被這幾句詞深深地觸動到。
這首歌出現在影片的各個部分,同樣的曲調卻承載着不同的情感。
【吃魚】與【書店】
這兩個場景及其中發生的故事,是有關“旅行”的回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食物與留言。
不管是鄭先生自己做的魚還是幾盡輾轉找到的店裡的魚,都不再是記憶中的味道了。“食物”再一次成為回憶的載體,找不回的味道也對應了主角和店家各自生活中愛人的失去。
“三十年前的留言簿”則是更加實體化的承載,其所指更加明确。多年前的人習慣于将心思寫在紙上。鄭先生這次旅途中翻找出的白紙黑字成為一種具象化的思念,跨時空的對話讓人倍覺溫馨與感慨。
【山林】【環島】
【海灘在哪裡】
從進山開始,故事的整體氛圍和叙事節奏就開始加快;尋找海灘未果,尋找身旁人不在,回憶開始重疊和混亂。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尋找海灘的這個段落。
在涉及到“老年人情感”或以老年人為主角的電影中,往往會嘗試通過影片結構或鏡頭語言,來對其精神狀态進行模拟,從而增強影片的感染力。《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一片便将叙事的連貫性和空間場景的一緻性打破,借此輔助表現角色的狀态變化。前段時間中秋檔的佳作《媽媽!》也多次用鏡頭語言模拟患病女主的視覺場景,同時多次出現“水”這一意象,将觀衆帶入一種模糊的潮濕的觸感之中。
《叫我鄭先生》中從進入山林開始畫面中開始融入越來越深的墨綠色和藍灰色,随着大量叙事碎片被整理和重組,某種懸疑感摻雜其中。多次被路人預知的問路,筆記本上反複寫下多次的“尋找海灘”,種種迹象共同勾勒出一個記憶喪失症狀越來越嚴重的的老人,同時他為了抵抗遺忘,想要抓住回憶的努力也就越發令人動容。
談及片中反複出現的“阿灰”這一形象,很容易讓我聯想到了索拉納斯《旅行》中的紅裙女子。雖然是兩部不同的影片,但卻可以借兩句描述性的語言來表現其相似性。
“她也許是過眼雲煙,也許會陪我一直走下去。”
“她永遠在我的心中。”
【我永遠活在與她相愛的記憶中,我再次同她旅行】
這真的太浪漫了。
說到缺點,這部影片在節奏方面的問題非常明顯。需要積蓄一種沉澱綿長的情緒來表現主角鄭先生對亡妻的思念,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前半部分的節奏實在是太慢了,慢到一同觀影的人在主角沒上島之前就已經昏昏睡去。
影片開場是熟悉的“老人生活”段落:起床,洗臉,用餐,與老友交談,之後再通過掃墓的動作和台詞告訴觀衆主角接下來的行為——思念亡妻,尋找和留存回憶。
上島之後的幾段主要的戲——相遇唱歌,吃魚,書店留言,環島錄音,這幾部分所講述的内容在過往的影片中已經屢見不鮮,這樣的風光小景很容易讓觀衆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情緒鋪墊作用,但與尾聲段落的故事形成了某種不協調的割裂感。
保含深情的追憶和主角對抵抗遺忘所做的努力,很遺憾地沒能得到足夠圓融的處理。
最後還是想對塗們先生表達懷念和敬意。
碰巧我近期在進行與衰老和影像相關的研究,時不時會想起《老獸》這部影片和其中塗們先生的表演。
總是會覺得惋惜和遺憾,塗們先生走了,電影銀幕上失去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老年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