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獻禮劇,也是賈乃亮嘗試轉型之後的首部電視劇,《空降利刃》在熱度上确實不錯,甚至超過了同期的《陸戰之王》。
與高熱度不同,這部劇的口碑有些一言難盡。
這幾年,軍旅題材的電視劇雖然數量不算多,但卻總能被觀衆記住。
比如當年創造出“不抛棄,不放棄”金句的《士兵突擊》;掀起想嫁特種兵狂潮的《我是特種兵》;甚至是把部隊小事拿出來聊的《炊事班的故事》等等。這些軍旅劇無一不火。
作為後來者,觀衆自然會把《空降利刃》與同類型的電視劇進行比較。
對比之後,不難發現,《空降利刃》無論是在劇情的合理性上還是在對軍人操守的重視上,都不及之前已經大火的幾部劇。
劇情 道具 演員,《空降利刃》犯的錯有點多
首先被觀衆吐槽的就是《空降利刃》作為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
最明顯的就是組建藍軍理由的不合理。
與《沙場點兵》一樣,《空降利刃》也是關于紅藍對抗題材的影視劇。兩者不僅題材相同,内容也十分相似,都需要組建藍軍,僅僅是軍種不同而已。
盡管都需要組建藍軍,但就組建的合理性而言,《空降利刃》與《沙場點兵》相比,就遜色了許多。
同樣是處在師改旅的背景下,同樣描述了在此背景下從士兵到領導者的思想變化,在《沙場點兵》中,從首次紅藍對抗發現問題,到建立強大藍軍磨砺紅軍,僅僅用了四集左右。
但是在《空降利刃》已經播到第八集的時候,藍軍都還沒有組建完成。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沙場點兵》是在高層領導參與下的強軍變革,而《空降利刃》則是從下向上反映問題,是由張啟這個剛轉入特戰營的航空兵提出來的。
雖然這樣的劇情安排是為了引出建立藍軍的必要性,但是這種基層官兵提出的設想,于情于理都難以讓觀衆信服。
其次是劇中道具使用的不合理。
僅僅看劇中的道具服裝就讓觀衆無法接受。一群士兵在海島叢林中,居然穿一身沙漠迷彩。怨不得網友吐槽:“不懂得迷彩作用就不要亂用,還是光會模仿紅海行動?”
而這種道具上的“失誤”很少在之前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中出現。
最後是《空降利刃》演員陣容也存在不合理之處。
之前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在選角上一般都會是實力派演員。比如《突出重圍》中,杜雨露和杜志國的加入,幫助電視劇帶來穩定的收視人群。
比如《我是特種兵》中,由谷智鑫扮演莊焱。他因為在《恰同學少年》中飾演毛澤東一角而一夜成名。同時,這部劇還有《特戰先鋒》《士兵突擊》《高地》等多部優秀電視劇中的演員加盟。
再比如《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中,由實力派武打明星吳京出任男主角。這也為這部劇帶來一定的收視市場。
而《空降利刃》卻選擇了更偏向流量的明星賈乃亮飾演男主角。雖然他為了拍這部戲減重20公斤,并且多次下到軍營中,與軍人同吃同住,接受“魔鬼式”的集中訓練。
但由于他之前在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中塑造的偏向于搞笑逗比的人物形象,所以觀衆在觀看《空降利刃》時不免跳戲。
相反,飾演特一營營長潘野的邢家棟算是劇中為數不多的實力派演員。他經在《士兵突擊》中飾演伍六一,也曾在《我的團長我的團》《大秦帝國之崛起》等多部經典大劇中出現。
劇中的邢家棟一如既往的展現出了其純熟的演技和硬朗的旗幟。
除了邢佳棟之外,劇中的其他演員幾乎都是首次接觸軍旅題材,并且在劇中的表現都過于“正常”。也正是因為這樣,觀衆很難從他們身上感受到軍旅題材電視劇的熱血與激情。
忽視“軍人”操守
在新世紀開始,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一直在試圖向觀衆展現軍人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忠于祖國和人民的精神體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亮劍》和《士兵突擊》。
而近兩年年,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軍旅題材的電視劇為了迎合受衆需求,不再強調軍人的愛國情懷,而是突出一些過度娛樂化的内容。
《空降利刃》中就暴露出了這些問題。
曾經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十分看重軍人的職業操守。
比如在《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不論是進入七連還是A大隊,都有着嚴格的作息制度,到點必須熄燈,吹号起床,而且部隊中有很多崗哨會進行查崗。
在《中國儀仗兵》中,沈虹來京探望成天時,恰巧遇上成天時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執行任務。沈虹不懂禮賓警戒的章程,向成天時跑來,被警察帶走,成天時即使心裡感覺非常對不起妻子,但是由于軍規,也無能為力。
但《空降利刃》完全無視了軍人應有的職業操守。
在熄燈情況下,齊小天居然還可以出去讀書,這嚴重違背了軍隊的作息制度。之後,齊小天為了“報複”李寶根,還上演了玩失蹤的戲碼,甚至沒有查崗人員發現齊小天躲坑道之中。
其次是對軍人風貌展現的不合理。
在《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中,觀衆看到的是“火鳳凰”的女子特戰隊在近乎殘酷的訓練、演戲和實戰中一步步蛻變,最終成為專業特種兵。
而在《我是特種兵》中,觀衆看到的是主人公莊焱,通過軍隊環境改造以及戰友感召,逐漸融入部隊,并對部隊萌生出深厚的感情。
而在《空降利刃》中,觀衆居然能看到賈乃亮在食堂吃飯,嫌棄特戰部隊的飯不好,吃完飯甚至在别人的提醒下才收拾盤子的情節。
雖然在電視劇中,一些娛樂化的内容能使故事的情節更加起伏。但作為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為了追求播出效果,設計出與軍規不符的内容的确存在不合理之處。
軍旅題材劇的困境與突破
近年來,與其他題材相比,雖然軍旅劇的數量不算太多,但依然出現了一些比較好的作品,像《火藍刀鋒》、《我是特種兵》、《十送紅軍》等等。
即使是這樣,整體而言,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是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對生活的挖掘不夠,對“軍人”這一元素的理解依然停留比較淺的層面上。
像《空降利刃》中的很多情節就不符合普通觀衆對“軍人”這一形象的認知,比如熄燈之後不睡覺、吃完飯後不收拾餐具等。
就一部影視作品而言,這樣的畫面的确能使故事的情節更加豐富。但作為一部軍旅劇,隻會讓觀衆覺得電視劇對“軍人”這一元素的理解不夠深刻。
其次是無法觸及意識形态方面的問題。相比國外同類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國當代軍旅題材電視劇在政治、反恐因素、軍隊腐敗方面都因為過于敏感,無法觸碰。
因此,現在的軍旅題材電視劇要想實現根本性的突破,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最後是軍旅題材劇有固定的模式可尋,比如刺頭新兵入伍,各種不服,經過班長諄諄教誨,改過自新,最終成為軍隊中的佼佼者等等。
這種模式化的劇情在《我是特種兵》系列中尤為明顯,尤其是從吳京主演的《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之後,幾乎所有的軍旅劇都在套用這種模式。《空降利刃》也是如此。
這種單一的模式很容易讓觀衆産生視覺疲勞。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軍旅劇難出爆款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些問題,軍旅劇并非無路可走。
首先,要堅持大衆化的表現方式,注重弘揚曆史意識,在多元的軍事、社會生活和人物關系中展示出人物情感、精神與命運。
《十送紅軍》之所以取得較大的成功,和這部作品中貫穿的“精神鏡像”是分不開的。這種精神鏡像其實就是劇中表現出來的戰士們的責任、犧牲等情懷。
其次,需要進一步凸顯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要知道,這些人物未必隻會打打殺殺,他們也有一腔保家衛國的熱血和情懷。
幾年前,《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之所以能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劇中的主人公展現了每一個中國式軍人的家國情懷和奮鬥曆程。
《士兵突擊》導演康洪雷就曾說,這部劇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那是因為“許三多像一面鏡子,經常照耀着我們那些不能說的東西,照耀着我們身上每個人跟内心相悖的東西”。
自從《亮劍》《士兵突擊》大火之後,軍旅劇在創作時必然會背負不小的心理負擔。《空降利刃》雖然熱度不錯,但在口碑上卻難及前者。
對于創作者而言,還是要直面這一題材電視劇發展中的種種問題,畢竟觀衆們也在期待《士兵突擊》之後的又一軍旅題材标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