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那會逛天涯比較多,《鬼吹燈》算是驚鴻一瞥,但那會天涯的大神實在太多,論壇的更貼模式又着實太慢,所以終究是沒追下來。
後來,天下霸唱把小說搬到了起點,算是趕上了起點最早期用戶的爆發,加上這個題材在當初又算是稀缺,所以沒過多久就爆了。再之後《鬼吹燈》開始出實體書,剛出書的時候我還買過幾本,小說陸陸續續追了不少年,不敢說算是鐵粉,但絕對算老粉一枚。
鬼吹燈早期的影視化其實不算特别成功。
哈哈哈,這句話說下來也不算特别準确,畢竟直到15年之後,國内才陸續開始有這個IP的影視延展。而早期的故事更多就着題材搞下墓,靠着題材中自帶的光怪琉璃拉眼球,但故事的内核延展不足,也沒有真正形成體系化。
正午那版的《精絕古城》算是拉動了《鬼吹燈》影視劇熱潮的開啟(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到後來的《黃皮子墳》雖然在豆瓣的口碑褒貶不一,但印象中播放也算不錯,我還買過黃皮子墳的咖啡杯作為周邊,哈哈哈,算是老粉的一種紀念。
如果說19年那版的《怒晴湘西》是很多人入股潘粵明鬼吹燈系列的開始(那會演的是陳玉樓,後來瞎子算命的時候還cue過這個梗),倒不如說《龍嶺迷窟》才是今天更多人感慨老潘成團的由來。從《龍嶺》開始,潘粵明開始和胡八一越發貼臉,Shirley楊終于像是Shirley楊,而王胖子終于是個胖子了……
回顧過去幾年對《鬼吹燈》的追劇評價,無疑我會給“潘張姜”這一版的鐵三角組合有着非常高的評價(别名新鏟子組合)。
首先是這一組合的存在确實做到了持續,這個對于目前的國産劇來說實屬難得,大家的認同感伴随着這幾季走下來會越發貼臉,哈哈哈,雖然我一開始就覺得很貼,但一個IP最終能持續保持用戶認知的親密度,适合的演員持續非常關鍵。
再者,從龍嶺開始的鬼吹燈系列,實現了基礎調性的一以貫穿(不得不說有段時間我也噴過《雲南蟲谷》制作有點脫力,哈哈哈,但總體來說評價相對寬容)。特效基本在線,細節相對到位,就連一些破梗都嘗試了延續(比如王胖子的紅褲衩)。這對于一些持續用戶看下來會特别友好,而對于一些新觀衆來說,在品質基本在線的前提下,看内容也不突兀。
另外,我必須誇一誇這版《昆侖神宮》的還原度(僅針對已看完的前4集和可見的預告片),十三須花瓷貓、落霞栖牛圖,港味的明叔,食罪巴魯以及胖子的尿漬……哈哈哈,你品,你細品!!看預告片裡之後還有雪狼王、吸血水母、水晶屍、冰晶蟲,壯哉我巍巍昆侖,除了牙咬咬覺得播太慢之外,其他都很好。
需要強調的是,《昆侖神宮》作為“眼系列”的終章,是鬼吹燈1裡非常具有儀式感的一部。這一部雖然沒有那麼多的離奇詭谲,但終于在一番探險之後給鐵三角完成了“合理續命”,也做到了鬼吹燈1系列的有始有終。
最後來說說截止目前的一些記憶點吧,先更新一下前面幾集的,之後看到後面有時間再繼續。
第一集:湯鎮業演的明叔出場比較貼臉,算是有驚喜的演員;胖子大金牙依舊貧嘴搞笑,唐代的哥窯既鬼扯又好笑;十三須狸花貓提到的湘西背屍人,落霞栖牛圖、楊貴妃的潤肺玉,古拉格銀眼,迅速拉攏回憶。
第二集:沙寶亮的阿克一開始差點沒認出來是他;“别看我六十歲,我身體好的很”,下一秒走路摔了一跤,我當時真笑了,不尬;輪回廟的制景感覺不錯,神秘感和詭異感都還挺足。
第三集:紅褲衩的梗過不去了,這一段記憶深刻;阿東貪心放出了食罪巴魯,劇情進入。
第四集:衆人大戰食罪巴魯,動作飛起,鬼吹燈的“武系”開啟;阿克被傷犯病,車上的激烈争搶,恐怖感的把握節奏很好,沒那麼吓人,但很刺激。
——未完待續,等後面劇情出來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