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凱奇和約翰庫薩克的王炸,那必須是《空中監獄》,當年惺惺相惜的朋友,這次鬧到翻臉成仇,就沖這點,電影還是可看的。
畢竟,這麼些年,凱奇在孜孜不倦的還債,而約翰庫薩克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為缺錢,跑到咱這邊來打秋風,反正,倆人都在爛片的的路上沉淪。
電影雖然略顯沉悶,大概也是為了寫實,但可以算是凱奇和約翰庫薩克自從《空中監獄》以後稍微能看的電影了。
故事開始,是一個女孩逃出生天,選擇了報案。
案件的當事人也相當明确,但叔叔們就是定不了罪,因為約翰庫薩克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據。
而這個女孩,本來就是出來“賣”的,證詞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而此時的凱奇,已經不想“戴帽子”了。
故事開始交待的原因,是“生活所迫”,國人眼中的“鐵飯碗”,在凱奇這裡,意味着沒日沒夜的加班和面對的無窮黑暗。
所以,一個人對“工作”,不能投入太多的“良心”,否則,将被反噬得體無完膚。
學學咱這邊,沒事兒喝茶看報紙,抓賭抓黃個個一頭勁兒,一聽說是孩子丢了,皮球踢得堪稱世界波。

這個案子,不需要費盡心思去找兇手。
兇手就堂而皇之的在這裡,你就是沒辦法。
人家白天是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居家好男人,夜晚變身成魔到處尋找獵殺的目标。
約翰庫薩克對于這樣的角色,還是相當遊刃有餘的。
所以,最終的較量,就落實到證據上。

開場逃脫的女孩,成為唯一的人證。
說實在的,這個女孩,在面對帽子叔叔的“忽略”之後,大概也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麻煩。
故事裡頭有相當一段,是在給女孩“内心獨白”。
一個人,有了一個“悲傷”的過去,那麼,以後生活的沉淪好像就能找到了借口?
這種“賣慘”,說實在,完全沒有共情。
故事裡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橋段。
凱奇為了保護證人,把女孩帶回了家,結果遭遇妻子的一頓暴擊。
在隔壁的女孩,聽得受不了了,選擇了奪門而出,結果差點命喪街頭。
沒有心高氣傲的資本,偏偏還要心高氣傲,如果你不讓她心高氣傲,她就會覺得全世界都欠她的,她去站街,她去跳舞,那都是這個社會逼的。
這個邏輯,大概在深深影響着“每一個年輕人”,如果說這是老外的“文化侵襲”,他們真的赢了。

故事裡頭,凱奇的妻子,也是奇葩一個。
在凱奇帶女孩回家時,一頓輸出,完全沒有顧忌女孩的面子,結果女孩真的走了,自己目的也達到了吧。
好麼,到了故事結尾,忽然聖母起來了。
這裡,神仙字幕組貢獻了神仙一樣的台詞,至于是什麼,感興趣的可以搜一搜。
小編截的這一版,“溫柔”了許多。
大意其實就是寬慰凱奇,如果你對工作感到失望,退出并不能讓它完善,而是應該存“入世”之心,積極改善。
媽蛋,當初逼着凱奇辭職的,也是你吧。

最後,約翰庫薩克棋差一着,被凱奇一擊命中。
被判了461年,不得保釋。
這架勢,牢底坐穿。
想要“逃生”,或許隻有再來一次《空中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