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其实不用看到最后,整个故事在说什么基本心里就有数了,但是,想要知道究竟谁是幕后黑手,基本还是需要等到最后。

这样的故事,也就老外拿着当回事儿,拍得煞有其事。

港真,咱这边就是个常态问题,谁也会当真,比如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同学事件,调查了那么长时间,最后在学校旁边找到了,你如果觉得奇怪,那就是你的问题。

好吧,不说太多,再说又得进小黑屋。

说老外的事儿,故事开始,是一架飞机正常航行,但凡镜头给成这样,基本下一秒就得出事,再说了,片名就叫《黑匣子》,暗示得还不够明显么。

...

镜头一转,男主正在做“事故调查”。故事里头涉及到了几个部门,老外的机构也搞不清楚,但是对标一下还是可以的。首先是航空公司这个没的说;第二个是检测部门负责出厂把关的,男主的妻子就在这个部门;第三个是航空公司的外包单位,老外的外包单位和咱这边还有点不一样;第四个就是男主所在的事故调查单位。这次男主和上司调查的是另一起直升机坠毁事故,男主凭借天赋异禀,听出了50Hz的差别,这让上司脸上有点挂不住。

...

然后……飞机掉了,三哥听了头皮都发麻。

上司领命前去调查,当然,男主没份儿。

为什么男主没份儿,心里没点数么?

小编一直以为老外和咱这边是一个德性,这个误会大了去了,要到最后才明白这该死的文化差异。

...

男主眼看着被边缘化,但是也没辙啊,打工人永远都处于弱势。

只能在一旁看着。

但是,电影一个多余的镜头都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也没有。

伏笔到处都是,哪怕是男主的冷宫时刻。

...

男主这边被冷宫,妻子那边却风生水起。

又出了一次检测报告,妻子的能力被很多“公司”赏识,眼看着就要从事业单位跳槽到五百强的节奏。

夫妻俩的巨大落差,眼看“蕴含”着巨大危机。

这种状况,妻子还很“贴心”的安慰老公,瞧瞧,这就是你“只会工作”的下场。

...

这夫妻俩啊,一旦妻子事业有成,而老公一事无成,关系必然岌岌可危。

但男主只是一门心思的“工作狂”,被冷宫有什么关系,该做的事儿还得做,这次模拟飞行,男主又一不小心得罪了试飞的飞行员。

请注意,这个飞行员可不是简单的试飞员,人家同时也是经验丰富的机师,后头还有大用。

...

把该怼的全部怼完,男主忽然就来到了光环时刻。

和他做对的上司,在调查黑匣子的当晚,就离奇失踪。

案子,终于被男主等到了。

在调查过程中,男主敏锐的发现,在事故之前,有人潜伏在厕所,然后乘空乘要求开门时进入了驾驶舱。

好了,这绝对是一次劫机事件,老天爷喂饭,真的没办法。

你说巧不巧,飞机失事之前,确实有这么一位“歪果仁”行迹相当可疑。

...

电影拍到这儿,应该就可以结束了。

因为,再拍下去,有多少人要被“连累”的了。

这就是当下,很多人宁愿错判也不愿翻案的根本原因,老外真是榆木脑袋,朽木不可雕也。

按道理,男主此时想要的升迁也有了,应该不会折腾了吧。

偏不,此时男主接到了当时遇难者家属打来的电话。

说了多少遍飞机在飞行时别打电话别打电话,不出事不要紧,一出事,就是你这通电话惹的祸。

这锅,在咱这边有一百种甩法。

可是老外,愣是一种也没用啊。

...

黑匣子里头的声音,和遇难家属提供的声音,完全不一致。

这玩意儿,不去相信正史偏偏选择相信野史,这完全不合规嘛。

男主是一根筋拗到底的节奏,立马把这个问题给到了领导。

这……屁大的事儿都不敢兜,火线提拔真是看走了眼啊。

...

按照套路,这领导绝对是有问题了。

在男主还在不停追求真相时,领导及时给了提醒,瞅瞅,人家领导也是有语言的艺术的,让男主在这件事儿上,“不要过度诠释”。

没跑了,这家伙没问题才有鬼呢。

...

但是,男主可不会因为领导一句话就“妥协”。

说了半天,男主的前上司离奇失踪,就没人管一管么?

港真,除了男主还真没人管。

这里,就让人完全不能理解了,男主为了管一管前上司的事儿,不惜“私闯民宅”,这脑袋不是一般的秀逗啊,追求真相追求到这样,真不适合干这个工作,安排个闲职歇着吧。

其实,这前上司也不是没人管,隔壁邻居也是透露确实有人来过,但从此之后没有了下文。

你看,还是有人按照咱这边的“思路”来干事儿的嘛。

...

男主在路上,通过电台基本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看到这里,咱也明白了。

这件事儿,如果不是劫机,而是单纯的“技术故障”,那水可就深了。

毕竟,根据男主早前的报告,那个“歪果仁”可是坐实了证据的呢。

...

有了这个思路,男主必须找个可靠的飞行员确认一下。

是的,就是一开始被男主评价为“不行”的机师。

这个套路很熟悉,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人,为了“同一个问题”,选择了合作,果不其然,飞机“技术故障”的可能性相当的大。

然而,问题又来了,如果是“技术故障”,那为什么男主听到的黑匣子却指向了另一个方向呢?

谁能篡改黑匣子?

到底又有多少人参与了其中?

...

而且,这检测报告,当初可是男主的妻子给出的,出完之后,妻子立马去了航空公司。

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啊。

...

一方面是300人遇难的真相,一方面是小家庭的跻身而上,是个人都会选吧。

恭喜男主,选择错误。

这家伙竟然乘着妻子睡着的时候,偷偷打开了妻子的电脑,窃取了相关文件。

除了声音这块,男主真是个外行,完全不知道所谓的电子文件,都是有加密标签的么。

下一秒,妻子就被男主害得丢了工作。

...

别着急,男主拿着文件找领导要求重新调查。

在经过反复模拟后,完全没有得到男主想要的结果。

这家伙是个神经病,已经完全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于是,男主也喜提“无补偿解雇”。

好么,好好的一个家庭,忽然之间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过程,是个人,都不会学男主吧。

...

经过这次打击,男主差点也怀疑自己是个神经病。

但是,毕竟现在家庭活不下去了,把人“逼到绝路”,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二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如果有事做,男主大概也就算了。

现在丢了工作,大把的时间来琢磨这事儿,这么一琢磨,不得了了,他发现了,想要完美解释这一切,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黑匣子被人黑了。

好么,这号称航空“最后一道防线”的黑匣子,也能被人黑?

...

其实到了这里,究竟谁是幕后黑手还不明确。

但老外那边,改一行程序要一百万欧,这绝对是离了大谱了。

但仔细想一想,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让程序员衣食无忧,才能搞出那么多“自由分享”的好东西吧。

千万别学那些所谓的“系统”,还没经过临床呢,就迫不及待开始收费了。

...

随着男主的调查,那位悲催的“歪果仁”早就撇清了嫌疑,但不好意思,即便到了故事最后,那位“歪果仁”被歪曲的事儿,也没什么正面回复。

另一个人却浮出了水面。

好么,这家伙是个“被迫离职”的代表,干出点“过激”的事情来,大概也“顺理成章”吧。

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

故事的真相,一直到最后才揭晓,小编以为的虚头巴脑,是一点也没有啊,反而是“临时工承担了所有”让小编心有戚戚。

实锤被打脸,真的是“以君子自心度小人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