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譯自《經濟學人》訃告專欄,僅供學習交流之用;原文附在譯文後,翻譯上請指正。

首段有一句with a defender on his shoulder,我看到網上流傳的兩個版本把這裡翻譯錯了,有人譯成“他把防守隊員扛在肩上”,有人譯成“他肩側有一名後衛球員”。前者常識錯誤(肩上扛着人還能赢世界杯?);後者詞義錯誤。其實on one’s shoulder = monitor someone closely,這句應該翻譯成“瑞典後衛死死盯着他”。

訃告提到貝利的世界紀錄是1363場比賽中進球1279次,紀錄片裡的數字是1367場比賽中進球1283次,不知道哪組數據更準确。

片子裡有記者采訪貝利,問他是不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足球運動員。

貝利說他從來不相信有“世界上最厲害的足球運動員”。在他看來,最厲害的運動員需要在每個位置上都成為最佳,而這很難做到。

記者問,是不是最好的球員也會偶爾緊張?

貝利回答,不是“偶爾”,是“一直”。

他四次參加世界杯,三勝一敗,晚年提起這些經曆還難免落淚。1970年是他的最後一次,那年貝利29歲,媒體說他巅峰已過,不在最佳狀态。而巴西在前一屆世界杯爆冷,小組賽即遭淘汰。

國家需要他赢,黑人群體也需要他赢。他壓力山大,一度想逃離“貝利”這個身份,但還是堅持到底,展現了出色的競技狀态,最終巴西隊奪冠。大概賽前壓力越大,獲勝後也就越難忘。多年後他回憶說,1970年世界杯是他人生中最好的時光。

足球之王

...
足球運動員埃德松·阿蘭特斯·多·納西門托,又名貝利,逝于2022年12月29日,享年82歲。

1958年世界杯決賽時,貝利隻有17歲,但他已經展現出職業生涯中标志性的沉着自信和高超技術。在巴西隊2:1領先東道主瑞典隊的情況下,貝利在禁區接到了隊友的高傳球。瑞典後衛死死盯着他,而他挺胸停球,邁開步伐将球高高挑起,随即跑去接球。球越過另一名瑞典後衛與他相會。他以一腳勢不可擋的淩空抽射低射入網。

貝利說這個球進得漂亮,事實也的确如此。又進一球後,意識到巴西隊即将赢得整場比賽,他在球場上激動得昏了過去。貝利感覺所有的目标都已實現,所有的夢想也已成真——他甚至和一個金發藍眼的瑞典女孩發生了關系。貝利喜歡叫自己“小黑鬼”,他說女孩癡迷于自己這個“小黑鬼”。

貝利一共赢得三屆世界杯,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原本可能四奪大力神杯,但在1966年,保加利亞和葡萄牙的後衛多次絆倒他、使他傷退,裁判也沒有對他加以保護,而且他覺得巴西隊原本也沒準備好,所以他們小組賽即遭淘汰。

三位阿根廷球員——斯特法諾、馬拉多納和梅西——都曾聲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足球運動員。不過貝利在1363場比賽中進球1279次,這個世界紀錄不太可能被超越。1970年世界杯對陣英格蘭時,就連他沒有破門的一粒頭球都出了名。因為包括他在内,大家都搞不清楚門将戈登·班克斯那場“世紀撲救”是怎麼做到的。當時貝利非常自信,甩頭攻門後大喊“球進了!”,然而這粒球被門将托出了橫梁。

作為前鋒,貝利不算高,不過他身強體壯,大腿和腰一樣粗,跑動速度很快。他對比賽分析得很透徹,控球時仿佛磁石一樣把球吸引過來。他能準确判斷出隊友何時何地需要他,也能判斷出對手可能用什麼方法來阻擋他。這些特質似乎自然而然使他成為隊長,但他從未想過正式擔任這個角色。他隻是向隊友展示自己的最佳動作,以身作則,并樂于為隊友傳送威脅球以幫助團隊獲勝。

貝利運球很厲害,他用假動作和急停急起來迷惑防守球員;兩隻腳都能大力射門。雖然長得不高(或者說身高存在不足),但他卻能依靠彈跳能力以頭球建功。1970年世界杯決賽中,他非常輕松地壓過了盯梢的意大利球員塔爾奇西奧·布爾尼奇,以至于布爾尼奇懷疑他根本不是血肉之軀。之後他進了第一球。貝利知道自己是那屆比賽的最佳球員。距離下一屆世界杯還有四年之遙,他宣布不再參加。

他覺得自己是在最好的時候急流勇退,再踢下去,足球就不好玩了。17歲那年在世界杯進球時,他滿心愉悅,不緊張也不必承擔過重的責任。情況到了1969年已經完全不同。那年有個點球是他第1000個進球,馬拉卡納體育場内,全體觀衆大聲呼喊,他雙腿打顫。作為三屆世界冠軍和最有名的足球運動員,這個球他非進不可,他突然被這個念頭擊垮了。這樣的壓力前所未有。

他從未想過自己會面臨這種壓力。貝利出生在米納斯吉拉斯州西南部的一個小鎮上,生活貧困;他的曾祖父母是奴隸。父親是他人生中第一個教練。父親是職業足球運動員,在瓦斯科達伽馬俱樂部的職業生涯因受傷而提前結束。母親希望貝利找一份不易受傷的正經工作。因為家裡買不起足球,貝利隻能玩大緻接近球狀的雜物:塞了紙的襪子、芒果或者破布捆成的球。他對足球的愛那時就已植根于心,而且維持終身。“貝利”是同學給他取的綽号,一開始他很不喜歡(本名“埃德森”更正式,是從愛迪生的名字變過來的),後來知道“貝利”在希伯來語中表示“奇迹”後,他反而更喜歡人們叫他綽号。奇迹的确降臨了。15歲那年他就被自己的第一個職業俱樂部——桑托斯俱樂部——選中。桑托斯隊在20世紀60年代初成為世界上最厲害的球隊,赢得兩個洲際杯,當中貝利的功勞最大。

皇家馬德裡、AC米蘭、拜仁慕尼黑等歐洲的大型俱樂部懇請貝利加入,但桑托斯俱樂部和巴西政府拒絕轉讓。而且貝利在桑托斯過得很好,沒有轉會之念。離開國際賽場很久之後,他還繼續為桑托斯效力。貝利在足球成為環球商業之前就開始踢球了:他的職業生涯有一半由黑白電視傳播。放在今天,他肯定是個億萬富翁。盡管如此,他對球場之外的金錢交易嗅覺敏銳。34歲那年,他在紐約宇宙俱樂部複出,幫助美國開展足球運動,他說自己是被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動的。1977年貝利正式退役,國際足聯授予他“O Rei”稱号,這個詞的意思是“國王”——納爾遜·羅德裡格斯在巴西是聲名顯赫的劇作家,多年前第一次看貝利為桑托斯隊踢球時對他的稱呼正是“國王”。

桑托斯俱樂部始終是他的心頭肉;父親供職的瓦斯科俱樂部也是如此,父親曾帶着蹒跚學步的小貝利去那裡觀看訓練。1994年,貝利甚至接受了費爾南多·恩裡克·卡多佐民主政府中體育部長的工作。他試圖推行法律清除巴西足壇的腐敗,但被國會阻止了,一個強大的遊說集團捍衛了腐敗現狀。那群騙子的所作所為以及“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景象常常使他落淚。

球場之外,貝利的生活頗為複雜:他有三段婚姻和至少七個孩子,很長時間裡他都拒絕承認與清潔工出軌所生的女兒。撇開女人不談的話,貝利的生活還算簡單。他希望和普通人一樣出入機場,盧拉總統給的紅色外交護照他從沒用過。他放松的方法是釣魚或手抽陀螺,即抽動随身攜帶的木陀螺,讓它在手掌上旋轉得盡量久一點。貝利從不是個種族活動者;他隻要做好自己就足以體現出黑人的尊嚴。足球這項美麗的運動令他陶醉,但他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從未在世界杯上用倒鈎射門的方式進過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