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正在打《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的玩家一定已經注意到了,這次的遊戲内容有着比以往更加強烈的吉蔔力“風味”,比如地底世界(《風之谷》)、古文明科技與浮空島(《天空之城》)、公主與守護神(《幽靈公主》)等等。

...
《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

《天空之城》劇照

《天空之城》裡所争奪的那顆“飛行石”是對現代科技的隐喻,卻也為人們指出了技術本身也是可以與自然共存的想法——我們可以看到極度先進的天空城堡被植物所包裹,而充滿科技力量的機器人也過上了與花鳥為伴的生活。

“飛行”是宮崎駿作品中很重要的主題,在視覺呈現上就是各種各樣的飛行器。例如《風之谷》裡娜烏西卡的噴氣機、《天空之城》裡撲翼機等等。“飛行”和“天空之城”本身一樣,既代表着人類所追逐的夢想,也象征着人類意欲征服自然的傲慢。

...
布賴恩·W.奧爾迪斯《地球的漫長午後》

《風之谷》劇照

在人類醜陋和貪得無厭的舊工業文明衰亡後,農耕文明在《風之谷》的世界裡重新建立起來。而“腐海”也并非僅僅是人類的災難,其實它更像是一種“淨化”。隻要經過足夠長時間的等待,“腐海”裡的毒物就會逐漸消除,變成一個适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全新的社會形态也會在這裡誕生。

但諷刺的是,人類根本不會選擇等待,而是會強行進行征服,當然最終也隻能咎由自取。這種“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在《地球的漫長午後》裡也同樣被奧爾迪斯借“魔菌”之口批駁得淋漓盡緻:

“肚子人”是植物還是人類呢?“尖毛”是人類還是獸類呢?還有溫室世界裡的那些生物——“天茱”,無主之地的“奪命柳”,像植物一樣播種、像鳥類一樣遷徙的“闊步花”——它們在昔日的分類方式下,應該算作哪一類呢?我問自己,我是什麼?……所有生命的發展趨勢都是變傻、變小,變回當初作為萬物胚胎的那粒微塵。——《地球的漫長午後》第26章

...
布賴恩·W.奧爾迪斯《地球的漫長午後》

而這一點,正被宮崎駿在他後來的動畫作品中繼承下來。宮崎駿于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公司,時年22歲。六十年代正是科幻新浪潮伴随全球風起雲湧的左翼運動興盛的時期,宮崎駿被彼時厄休拉·勒古恩、弗蘭克·赫伯特、J.G.巴拉德和奧爾迪斯這批新浪潮作家的作品深深吸引。

...
電視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劇照

在《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結尾,少女海蒂幾經波折終于從壓抑的城市回到美麗的鄉村,畫面場景也跟随人物心境發生巨大變化,給觀衆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這裡的表達顯然與奧爾迪斯将人類從城市“趕回”森林的想法是共通的:

他們成長起來,征服了世界,卻忘記了成功的根源……難怪人類失去了輝煌的城市,又回到樹林裡去了!——《地球的漫長午後》第14章

...
電視動畫《未來少年柯南》劇照

從宮崎駿正式成為導演至今,“人與自然的矛盾關系”這一創作母題始終貫穿着他的每一部作品。動畫就是宮崎駿與現實抗争的方式,就如同科幻小說是新浪潮作家們的武器一樣。

但很可惜的是,戰争、污染、歧視、分裂……這些人類文明的負面産物直到今天也沒有消失。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60年代J.G.巴拉德和布賴恩·W.奧爾迪斯那一代科幻作家試圖傳遞的那些理念都是“無效”的。

電視動畫《未來少年柯南》劇照

但是,最直接接受這些新浪潮科幻思想的“下一代人”,不管是制作動畫的宮崎駿,抑或是拍攝好萊塢大片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著名電影《太陽帝國》改編自巴拉德自傳小說、《人工智能》改編自奧爾迪斯科幻短篇),他們即便已經年過八旬,但如果有人想要“奪走”他們的理想世界,他們也絕不可能“拱手相讓”。他們會以更加符合當前時代的方法,來完成繼承自前人的理念表達。

太陽帝國 (1987)7.71987 / 美國 / 劇情 動作 戰争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克裡斯蒂安·貝爾 約翰·馬爾科維奇

人工智能 (2001)8.72001 / 美國 英國 / 劇情 科幻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海利·喬·奧斯蒙 弗蘭西絲·奧康納

這就是宮崎駿“再度複出”的原因。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新浪潮科幻”亦是成功的。斯皮爾伯格近期也在中國大陸公映的電影《造夢之家》(2022),以及宮崎駿的新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2023),這些作品能夠在當下誕生,也是讓我們對這個紛擾的世界還能有所期待的理由。

造夢之家 (2022)7.52022 / 美國 / 劇情 家庭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米歇爾·威廉姆斯 保羅·達諾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2023)尚未上映2023 / 日本 / 動畫 奇幻 冒險 / 宮崎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