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妻子一塊看電影。
下午我看過大半部大概知道主線劇情,傍晚妻子喊我下樓做飯,我立馬按下暫停鍵下樓,決定晚上邀妻子一塊從頭再看。
我早已抛去大家一塊看電影必須有共鳴或是所謂的“三觀一緻”,這事本身就很複雜,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心情好了「三觀就一緻」,心情不好,怎麼交流「三觀都是不合」,說到底我還是覺得人和人在一起大多數時間心情都不錯的話,那麼就算是比較合适。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深有感觸,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之後。
剛開始二人世界的婚姻,雖然很甜蜜,但逐漸開始失去了戀愛期間的占有欲。
因為雙方的關系都非常确定了,也不太容易出現競争對手,除非出現信任危機,否則那種原始的占有欲望很可能就這麼沉睡中;
有了孩子後會讓這種占有欲睡得更深沉,甚至連最初二人的甜蜜素也逐漸被這個新的家庭成員吞噬,像個無盡的糖罐,毫無節制的吸收走二人之間的甜蜜因子,留下大量的苦楚用來互相傷害、推诿,仿佛「隻有我,才是為了孩子(這個家)好」。(當然,這不是家庭新成員的錯,也不是任何人的錯,也可能誰都沒有錯。)
所以,婚姻(家庭)會埋葬了愛情,一點沒錯。
可既然一段愛情已然死亡,為何還需苦苦追憶?甚至期望死去愛情能死灰複燃,死灰複燃的愛情難道結果就不會繼續死亡?餘生難道要不斷重複着面對愛情的生生又死死,千虐又萬虐?
為何不能試着重新開始一段嶄新的、融入了婚姻、家庭因子的愛情呢?
它或許不如二人世界來得純粹,但結構更加複雜了,變化也多樣了,形成體系後穩定性和持久性也會大大增強,甚至可以延續到生命盡頭。
既然走到婚姻、家庭這一步還能繼續前行,彼此也願意為家「獻出心髒」,不如順帶用這顆唯一的心髒把靈魂也安頓好,達成「家人即愛人」。。。
當然,這事我想也并不容易,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可能不是兩人不懂道理,而是雙方都以「我覺得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來處理問題,隻做到了現實當中的「角色互換」,但缺少了靈魂深處的「換位思考」。
甚至有時候當事人也浸淫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早已忘記了靈魂深處的「渴望」,直到現實世界闖入一個酷似靈魂深處的「渴望」。
抛開倫理道德,把人類的情感、感性類比為動物的本能,那麼影片女主就更容易說得通了。
她在乎她的家(起碼她活着的時候),但從未忘記過自己的夢想(欲望)。
家人即愛人是理想情況,無論結果如何,如果二人都能以「家人即愛人」作為生活目标、乃至家庭目标,我天真的以為至少我們二人的現實生活和靈魂世界都能一起走得更遠更久一些。
(我真希望我能永遠如此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