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霧劇場在這個廠牌,在這部劇算是徹底塌房了吧。我記得我寫《平原上的摩西》時說,《牛逼與傻逼隻一字之差》,我至今還是沒能猜到,為什麼某豆上能有八萬多人給它打了7.6分,但是那部劇縱有萬般不是,它至少在裝逼方面是拿捏到位的,從一個看起來就很牛逼哄哄的劇名,到一路上架勢十足的鋪排,它至少能給你一個錯覺是——看不懂或者覺得它不好看其實不是它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所以你會打心底懷疑自己這麼多年的觀影看劇的經驗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居然沒覺得這麼逼格滿滿的劇好看,我自省,我反省。
我評價一部劇或者一部電影,有一個最直觀且暴力的标準,正如我讀小說一樣——它們首先應該是講一個什麼故事對吧,那麼且不管你如何花裡胡哨,也不管你想在這個故事裡夾帶些什麼私貨,但是你的一個最基本的工作是什麼——就是你先把這個故事講好了。你得先讓我把你講的故事給聽進去看進去了不是嗎,然後你的私貨我是否有意願去觀摩,你是否能用你的私貨讓我折服,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但是第一條——我得願意坐下來,聽你講故事,看你找人演給我看,不是嗎。
《平原上的摩西》當年,我真心是喜歡不了那部劇,就算看着那個逼格上天的劇名,就算我幾乎算是迷霧劇場的死忠粉,但是那部劇,我在某豆上幾乎打了我觀影看劇以來的最低分,它連最基本的事情都沒做好,那麼不管它夾帶的私貨有多麼牛逼,我無力摻和。那部劇隻有六集,但是一集時長卻長達70分鐘,所以我興緻勃勃地看了前面兩三集之後感覺不太對味時,看着那不多的集數,咬了咬牙,硬着頭皮,想着六集怎麼樣都能給它啃下去吧,但是終于啃完了之後,我感覺自己啃了一坨那啥,十分惡心且難受;我那時候還在想,如果它跟普通的迷霧劇一樣,時長縮為三四十分鐘,然後拆成十二三集的話,估計棄劇率會大幅飙升。你想總共才六集,你已經看完了三四集,前面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呢,如果棄劇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經被它白嫖了三之分二,也許說不定,後面會有高潮呢,讓你顱内高潮的反轉說不定馬上就來了呢——畢竟,網站上的評分那麼高,看起來又是那麼逼格拉滿,不可能這樣草草了事吧。

《暗潮緝兇》,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是在短視頻平台。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白裙女子,被切斷了一隻腳,然後被棄屍于某個已經停廠許多年的化工廠廢水池中,因為另一件相當意外的事,被發現了屍體,于是警察開始介入。為什麼,我隻寫了這三行字,就有點昏昏欲睡了呢,這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似乎比看《摩西》還要更嚴重些。是吧,《摩西》幾次把我看睡了,而這部《暗潮緝兇》,具有同樣催眠的效果,一開始我以為是不是還是我的問題——年紀大了不扛累?劇情沒看進去所以十分疲倦?精力不夠所以在睡前看劇看晚上實屬正常?
某豆的評論區裡一看才發現,許多人跟我一樣,看睡着了。這時候我才确認我是正常的,看睡了的反應,不僅僅隻有我一個人,很多人都看睡了。而跟《摩西》一樣,它的某豆評分好高,7.2分,這确實有點意外,為什麼?《摩西》雖然不好看,但人家逼格十足,所以評分虛高是不是也可以理解;這劇,這方面遠不如《摩西》,為什麼也能評出這麼高的分來。這世間的不解之謎,想來又多了一個。
按我前面說的那個标準,它其實就沒有達到,所以不管别人怎麼看,也不管它的評分有多高,在我的标準裡,它就算不上一部好劇。這是迷霧劇場,這是懸疑劇,那麼在講故事方面,想來它至少要扣人心弦,要步步緊逼,要緊張刺激,要引人入勝讓人喘不上氣……但是這些,它都沒有。它的所有故事,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也許就在短視頻平台上剪輯出來的那兩分鐘吧——化工池底白衣,被不規則面的圓柱狀物體性侵過,一隻腳被割下來,與屍身一起被發現……就這樣一個設定,它硬生生地給開了一整部劇。
似乎我第一次感覺,這是正劇不如短剪。我本來是因為這個短視頻才去找了它來看,然後看了半集,感覺不對本來是想棄劇,看是因為片頭上的迷霧LOGO又想着,也許可能,沖着迷霧劇場的口碑以及既往的經驗,最終才決定把它看完。但是看的過程裡我發現,半集想要棄坑的想法其實才是正确的,不管它是不是迷霧。

我對各種劇的忍耐力似乎已經很強了,我已經可以忍受曹操去找袁紹的女兒黃蓉談戀愛了,我也可以忍受他抱着孫俪喊她嬛嬛了,我甚至可以忍受他跟胡可離婚然後跟馬伊俐去發展第二春……但這部劇,真有點一言難盡。
故事隻有一個香豔的設定,并且還有兩個類似的案件讓它并案,卻又似是而非,所以并而不并,兩個小分隊分别偵查,我有點懷疑在現實中這種偵查方式的可能性,要麼不并案那麼可以各自獨立偵查,為什麼要并案偵查就是因為幾起案件有證據表現可能是同一個兇手為了把盡可能多的線索彙聚到一起從而做了并安偵查,這種似并不并的模糊設定,是不是可能存在呢。
我不記得看到哪裡我就完全意興闌珊了,它雖然一直把兇手當成一個通關獎勵藏着掖着,但是劇情走向确實有點讓人發困,我不記得看到哪裡突然間對兇手是誰不那麼感興趣了,是誰,似乎顯得沒什麼所謂了。陳晖也好,李達達也行,張昊陽亦可以,我甚至連楊濤都準備可以接受——是不是,因為兇手是誰都可以之後,這部劇就變成很無所謂了呢——它如何調查,它怎麼調查我都無所謂了,它什麼樣一個結果我也同樣無所謂了,帶着這種無所謂的心态往下看,很容易就看睡着了,這是原罪呀。

犯罪分子有沒有這樣頭鐵呢,我其實看這部劇的時候有種很大的不解,什麼樣的犯罪分子敢這樣的猖狂,去跟蹤警察的家屬,去撞警察家屬的車,甚至在路上攔截警察的車,從一輛小轎車上下來十來個人去圍攻警察的吉普車,這是瘋了嗎,這麼多人他們是怎麼上去的,然後他們就真敢去搞警察嗎,這不是赤裸裸對執法部隊宣戰了嗎,而三下五除二被警察制服了之後,警察居然不叫增援也不将他們逮捕而任何他們四下逃竄,邏輯上說不通呀。
這麼無能的執法隊伍,難怪當地的犯罪分子敢直接上去跟他們幹仗。我其實挺受不了這種警匪劇情的,基本上算是沒有矛盾生拗矛盾,如果犯罪分子真這般猖獗,執法隊伍确實有點太無能了,自己的家屬保護不了,甚至連自己的人身安全都顧不上,甚至制服了的襲警罪犯又如何,連逮捕都不逮捕,這玩呢?
從這幫人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更詭異,他們是準備把這兩警察給幹死呢,還是隻是想搞一下他們,他們不怕這兩警察出警的時候帶着槍嗎,拿着幾根棍子就上去幹警察,如果要把他們幹死的話,是不是帶着管制刀具,還是隻想着用棍子将他們活活在毆死?萬一警察帶着槍,這不是自己撞槍口上去?最終的解釋隻有一個,不管是警察也好,還是匪徒也好,他們都隻是導演的工具,導演讓他們幹嘛就幹嘛,警察打完襲警者之後說了一句,找嶽春夏,所以我們其實可以想到,他們一定有更重要的事,所以暫時先放過他們……所以他們連将這夥人拷起來,打個電話通知警隊增援的時間都沒有,好吧。

按我們看過那許多的懸疑劇和電影的經驗告知,大部分的變态連環殺手,對于細節的考究不亞于任何匠人精神的精細,所以大概率,從沈小舟那隻跟别的受害者不一樣的斷腳以及不一樣的性侵方式就應該知道,她的施罪者與别的受害人不一樣。李達達對于腳的癡迷,對于每一個細節的掌控,作為一個真正的變态連環殺手,他不會輕易改變他的作案手法——當然,大部分的變态殺手會有一個進階的過程,他會變得更精細,更肆無忌憚,更追求完美,但是就沈小舟與其它受害者作比對,不像是進階的表現,所以其實我們大概在很早的時候就可能判斷,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犯罪。
我無法理解的是,李達達落網之後為什麼會承認沈小舟也是他的手筆呢,他有什麼目的,為什麼要承認一件不是自己做下的罪案呢。同樣以一個變态連環殺手的眼光來看李達達,大部分的變态連環殺手對于自己的作品是具有相當高的潔癖的,不是自己親手所殺的,每一個細節都跟他做的不一樣,如果把這樣的罪案攬上身來,對于變态連環殺手來說,那簡直就是一種污辱,作為一名在江湖上享有盛名的變态殺手來說,如何能夠接受這種莫須有的污名呢——除非,他知道是誰殺的,想着去包庇對方所以直接承認,但是從劇情上看,他跟扈向澤好像沒有好到這程度吧,作為一名玩世不恭的超級富二代,他跟扈向澤似乎也沒什麼交集,雖然扈跟他爹有生意上的往來,但是沒什麼證據表明,他跟扈能鐵到這種程度,他跟扈的關系,似乎就隻是吃過烤全羊然後送過給他一把電鋸而已。

連海平,作為一個社交障礙的警察,那個時時換的帽子讓人很出戲,劇集裡時時閃回的回憶同樣讓人出戲,劇集最後破案了,我明白導演是想表明群衆對于我警隊的愛戴之情,但是那場對向受害人家屬說明案情之後家屬那喜極而泣的表演,以及全市場群衆那歡欣鼓舞的模樣,感覺他們告訴群衆的不像是犯罪嫌疑人落網的消息,倒像是受害人發生神迹複活歸來的超級喜訊。
石強鋒,作為一個曾經的鬼火少年,懷疑連海平是自己的父親,然後偷偷地去查連海平和自己的DNA,這是什麼神仙劇情,小獅子王尋找父王的人間版嗎,換個角度想,多少有點細思極恐——這得是多少缺愛的少年呀,劇集的後段,石強鋒作為本劇的鐵血擔當竟然數次落淚,果然是失愛少年尋愛記呀。
我最喜歡的一段鏡頭,竟然是某位同學錄的沈小舟的演講片段,好多人都在評論區裡問,沈小舟究竟是蠢呀,還是天真呢,連海平也曾說過,不就是她的這種天真,把整個看似無法撼動的大樹給扳倒了嗎。我喜歡她在陽光裡的演說,帶着對夢想的熱誠,全身都閃着耀眼的光芒。也許我們已經不再相信這種美好且虛妄的夢想了,但是可能因為不再相信,所以偶爾看到還有人相信,反而會很感動。
她是學校裡最美好的白月光,扈向澤說,他就是純粹地想破什麼所以性侵了她,好多小夥伴都說不可理解,其實這種心态是正常的。扈向澤也曾經懷揣着夢想與美好的願景來到這世間,但是社會這個大染缸改變了他,他失去了他最初的本心——所以當他看着美好的白月光懷揣着比最初的他還要更加白玉無瑕的沈小舟時,破壞她的完美,不讓這世界留存下美好,就顯得正常不過了,他是在緬懷自己那被世界奪走的青春與夢想,緬懷曾經也一樣滿懷着激情與純潔的自己。

我寫過無數次,悲劇的美學定義是,将最美好的事物活生生硬生生地破壞給你看,而你所能做的,就隻有眼睜睜地看着它發生卻做不了任何事情去改變它。這部劇處處在追求這種标榜,但是過于斧鑿之痕,所以反而落于俗套了。
印象中,迷霧劇場确實也有一些劇目是相當不好看的,這部劇很神奇,它似乎處處都還行,沒有看到特别大的硬傷,但是将它湊到了一起,你總覺得哪哪都不是特别好。說它是迷霧塌房之作也許有點過分了,但是确實,這不算是一部好劇,甚至連一部好看的劇都算不上。
以上,2025-08-16 18:43:34;乙巳蛇年甲申閏六丁巳廿三。
《烏雲之上》:若無期盼仍可一看若有期盼則必然失望《借命而生》:李尋歡再遇龍嘯雲,基督山伯爵複仇不成險自殺《回響》:太刻意的波折《回來的女兒》:以愛之名的狂屠《塵封十三載》裡的幾位小屍妹《塵封十三載》:愛而不得的愛《平原上的摩西》:牛逼與傻逼隻一字之差《正當防衛》:迷霧劇越來越不迷霧了《沉默的真相》短評《漂白》:無法封神即下地獄《緻命願望》真挺緻命的。。《壞小孩》:弑父情結的文本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