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尼導在拍完驚世駭俗的《第九區》之後大腦就像也被遺落在第九區了一般,在日後不遺餘力地創造着刷新新低的爛片。但是此前幾部作品最起碼還是在堅持他一直以來的科幻題材,到了這部《GT賽車》直接不裝了,反正擺爛無止境,幹脆接行活拍MV廣告片得了。

當然我們知道并不是所有玩具衍生電影、遊戲衍生電影都成色不佳,剛剛過去的半年内《芭比》和《最後生還者》分别展現出了了這兩種品類中的頂級水準,市場也給予了它們高度認可。

而《GT賽車》基本代表了遊改電影的下水道級别表現,當我在片頭看到看到奎托斯的時候就感覺到不妙了,而正片果不其然也自始至終顯露着甲方爸爸遊戲廠對創作自由的無限壓縮,本片故事性甚至不如通勤時會在地鐵或電梯中看到的廣告強(2元地鐵票享受三十元電影體驗赢麻了)。

長達135分鐘的電影機虎沒有任何戲劇沖突,角色塑造更是談不上,寫在片名裡的“狂飙”既不狂也沒飙,透露着中高考八股文的既視感。已經可以腦補到主創們面對着甲方提的10086個“必須拍”與“不能拍”焦頭爛額抓耳撓腮往出憋創意的場景了,于是電影在片頭片尾分分疊甲“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恰如看到作文題就知道自己寫不好時在開頭結尾加的大而無當的題記。

...

作為一部體育電影隻需要做好兩件事情,首先将體育項目的官能刺激做到極緻,體育項目即類型元素,導演應當用鏡頭發掘此類運動大衆從未感受到過的刺激一面。

其次是塑造一個相對有個性,可以平衡勵志叙事陳舊感的主角,空山老師說“沒有B故事的電影就像一盤散沙,走兩步就散了”,在每一處起承轉合挂上B故事,即便筆墨有限也能提升劇作厚度。而如此基礎的标準本片沒有一樣是做到的。

影片最大的高概念是“遊戲天才宅男成為賽車冠軍”,核心表達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賽車手”。

把這兩句話寫出來我都繃不住了,一句比一句扯淡,一句比一句透露着“何不食肉糜”的傲慢。您真當GT玩家是不想開真賽車呢?您真當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賽車手呢?

您有這功夫還是勸勸街邊的流浪者買房吧。

...

而本片論證核心觀點,推進主線劇情的方式更是逆天,遊戲公司辦了一場線上遊戲比賽選取了各個賽區的冠軍到線下參與真實賽車訓練。緊接着被選拔進GT學院的學員們用了還沒有高考一輪複習時間長的時間,從此前從未摸過賽車的菜鳥成為了可以和專業賽車手一戰并不落下風的職業車手。

當然這個選拔比賽和GT學院都是真實存在的,現實中的男主角也是0基礎直接上的賽道,可是這樣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卻被本片刻畫的無比不可信。

首先本片從頭到尾沒有任何一場戲展示男主角對賽車的專業知識了解,無論是戰術還是機械構造。本片展示的男主角和他晝思夜想的賽車手職業之間唯一現實的勾連就是靠他台詞不斷重複的“熱愛”,簡直土味拉滿。所以觀衆無法相信男主角真的可以靠玩十幾年遊戲就無縫銜接到真車駕駛,就好比音遊滿級大佬直接PK朗朗一般天方夜譚。

其次GT學院内教學和訓練的展示也空洞地讓人害怕,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男主角日益增長的成績排名和他在室内體育館練習跑步做了混剪蒙太奇。啊?原來每天練跑步就可以成為頂尖賽車手嗎?那我明年也去勒芒試試好了。

不過嘲諷歸嘲諷,其實整部電影刻意規避了賽車行業的專業性一面也是其表達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是甲方的10086個“不能”之一。因為隻有将這個在普通人看來遙不可及的行業無限降維,在知識理解層面降低門檻,才能符合“任何人都能成為賽車手”這句屁話。

因為現實中連人人買得起一套男主角家裡玩遊戲的設備都達不到。

片中提到後來男主角出車禍的賽道被稱為“飛機場”,以賽車的速度極易在此路段直接使車體飛出賽道。

本片的創作基點也是飛機場,甚至是火箭發射基地,牌坊一立出來就已經超越所謂的“普通人”生活層次幾百個level了,後續一切的展開自然都是在雲端甚至太陽系。

...

不知道這世界上除了韓寒之外還能有幾人共情本片的表達,反正我隻看出了一件事:普通人想當個賽車觀衆都很難,除非提前備好三級頭三級甲,不然就隻能祈禱上天給你個機會看廣告複活了。

當某些天龍人拍的電影已經在講是人都能玩賽車時,我還在為那一個無辜的觀衆感到惋惜,不過想想花錢看天選之子輸出視頻号成功學的我又何嘗不是一個被創死的觀衆呢?

本片放在《芭比》之後尤其可笑的不隻是甲方過度的創作幹預和相形見绌的影片質量,最可笑的是本片的主角其實就是《芭比》中塑造的美泰高層的幾個形象。

奧蘭多布魯姆就是那個時刻大義凜然但是又誰都可以踩一腳的文員,大衛哈伯就是無時不刻“川”字刻在額頭(楊洋,啟動!),不斷輸出滑稽爹味發言的威爾法瑞爾,男主角自然是沙灘上用水上玩具作為武器好勇鬥狠的又一個肯。

如果片方識相,現在把影片改名為《Kendom賽車》也許還能騙到開畫日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