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在我一開始選片看的時候,在我不知道這部影片說的是這種話題時,我怎麼可能覺得這個小男孩會是一個同性戀。這也是社會的現象,當其他人的思想開始投射在一個人時,周邊的人是不會去通過自己的眼睛去挖掘,反而也會開始慢慢猜想到底是不是這樣。但是在這裡,在月光下,black boys look blue,那是一種身份認同的尋找,就像小孩子的那些發自内心,毫無試探的問題,他們隻不過是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才慢慢發現,那些如同炫光讓人頭暈的社會凝視其實根本不重要。

Because “at some point, you gotta decide for yourself who you gonna be. Can’t let nobody make that decision for you.” 那一刻在月光下,他是藍色的,平靜的,他終于在最熟悉的聲音裡,顔色中,找到了自己。

鏡頭語言,環境設置,顔色運用,音樂設計,所有的設計在這部電影裡都是有效的;不隻是有效,這些微妙的設計就像教科書一般,用角色和故事呈現了社會裡我們偶爾會忽略但其實重要的話題。真的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