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載b站 作者: 零餘之幻夜歌

隻求慘的話,那就跟87的結局一樣,直,白,淺,露,深沉的悲劇變成淺露的慘劇。然而文學史上成功的悲劇,從來都不是這種一味求慘的慘劇!真要是越慘越是偉大深刻成功動人的悲劇,那脂評本殘本和紅樓夢87電視劇和120回通行本都比不上金某梅。金某梅結局裡,大官人家裡可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全家男女老少要麼流浪乞讨,要麼被賣被殺,慘死的人特别多,而且篇末還發生了戰争,還有人死在戰場上。那大慘劇,才叫"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呢!都慘成這樣了,它咋還成不了四大名著?總不至于就是五百年來沒人會編輯潔本吧。
今天的一些人對古典小說了解比較少,真以為隻要往慘了寫就是曹雪芹原意了,就是比通行本強一萬倍的世界名著了。拜托,那叫對明朝優秀前作的機械模仿、全面跟風好麼。

87編劇周嶺一邊大段照搬照抄後四十回的情節和台詞,一邊痛罵後四十回"蘭桂齊芳"。其實,蘭桂齊芳也不過是一部分後人強行對後四十回結局的斷章取義罷了。因為很多雲讀者人雲亦雲的根本沒看過程本後四十回,無視就鹦鹉學舌信以為真了。更有一些人,揣着明白裝糊塗,自以為得計,得意洋洋地拿出來當一件正經事去說。

程本紅樓夢的結局,钗婚黛死,寶玉絕望出家,寶钗李纨湘雲守寡終生,十二钗死了六個,鴛鴦司棋等女奴隸均被迫害緻死,美香菱死了,探春和巧姐勉強幸免于死卻被包辦給不認識的男人,惜春絕望出家,襲人被迫嫁給"下九流"的戲子……所謂的家道複初,隻是皇帝昏庸無道喜怒無常,又和賈府坐地分贓。金錢和權力是回來了,但滿足的隻是賈赦王夫人等統治者庸俗貪婪的利益。而年青一代的青春卻被埋葬,自由被剝奪,人格被踐踏,愛情被扼殺,甚至連生命都被毀滅。
這卻還能被後人硬說成"蘭桂齊芳大團圓",(指責為什麼不夠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質問為啥沒有基本上死絕,真以為曹雪芹拿機關槍在結局等着掃射呢)。請問到底誰家這麼大團圓啊?我敢祝誰家子孫後代"大團圓"成這樣,誰能不跳起來跟我急眼啊!

"紅樓夢原著"的概念一直是确定的,1791年出版後是指流傳至今的程本120回紅樓夢;到現代還可以指各種拼接本120回紅樓夢(前八十回按照殘缺的手抄本校訂,後四十回為程本)。今天書店賣的紅樓夢也都是120回全本的,都存在結局。而80回沒結局的全叫"石頭記",不叫"紅樓夢"。
至于"現市面上通行本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作,而是高鹗續書"這個胡适1921年提出的學術觀點,影響當然很大。但這是"原著後四十回作者是誰"的問題,而不是"紅樓夢存不存在結局"的問題。無論後四十回作者是誰,水平高低,都不影響120回全本紅樓夢原著的存在。有些紅迷極度仇恨、唾棄胡适,卻把他創立的這個觀點奉為絕對真理,不容任何人置疑,這明顯一知半解了。
今天的探轶派學者以及讀者尋找的是他們心目中的"曹雪芹的八十回後遺稿",而不是"紅樓夢的結局",也不是"和程高本紅樓夢毫無關系的真紅樓夢"。因為那些遺稿即使萬一被發現,也很可能經過曹雪芹修改,而不再叫紅樓夢。而且那也就是和抄本前八十回殘稿組成紅樓夢的一個新版本,而不是成為唯一版本。

有些探轶派學者、讀者為了表明立場,拒不承認120回全本紅樓夢在清代出版後即産生廣闊深遠的社會影響力,一直流傳到今天,且它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這些基本事實,反而向青少年宣傳"紅樓夢從來沒有過結局"。這是他們的自由,但不應被普天下讀者當做絕對真理。畢竟紅學不僅包括探轶派,而且包括索隐評點考證派。
尤其是在2021年新紅學百年時央視九套紀錄片《曹雪芹與紅樓夢》已經科普了120回内容都是曹雪芹所作之後,連一部分教輔材料上的"後四十回系續書說"都有可能随之被更改。
當然了,對于更多的根本沒看過原著後四十回也沒看全87紅樓夢後六集的人,他們根本看不出87電視劇從前者裡照搬照抄了多少情節和台詞。就經常鬧笑話,比如說87電視劇後六集和原著後四十回是"毫無相似之處","雲泥之别"。這就是知識水平造成的差距了,除了他們自己,誰也救不來。

程本的結尾,非常現實主義:結局時,美好的一切都被毀滅了:年輕一代的青春被葬送了,愛情被拆散了,生命被戕害了,人格被扭曲了,理想破滅了,樂園傾覆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而不屬于女兒國的那些須眉濁物、作惡多端的統治者們,卻"懲罰太輕了",基本上是屁事沒有,金錢權力又被最大的統治者皇帝還回來了,還能彈冠相慶繼續享受罪惡滔天的榮華富貴。善有惡報,惡有善報,劣勝優汰,荒唐世相。封建社會的整個制度爛透了。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而不是某些無能者幻想的,用當時的現實中不存在的善惡有報來自欺欺人,他們所謂的"曹雪芹一定會寫善惡終有報"。

一些庸俗者以"功名金錢嬌妻兒孫"來衡量是否悲劇,所以覺得120回的結局就是"大團圓的喜劇,家道複初"。因為他們根本不在意那些再也無法跟"家道"一樣複初的,姐妹們的青春,理想,愛情和生命。賈寶玉卻因此而絕望。
雖然按照"舉人高鹗極為庸俗的想法","高鹗筆下的寶玉"應該跟"歡天喜地中舉的高鹗"甚至跟成書同時代的"歡天喜地中舉的範進"一樣,因為中舉歡天喜地,然後因為"家道複出"而高興得無可不可,把功名金錢嬌妻兒孫當成自己人生唯一的"正道/正路",當個賈政第二那樣的大官,再心安理得來個三妻四妾,百子千孫。
可惜,連"淺薄庸俗地追求中舉的高鹗程偉元"都沒有庸俗到這種程度,"極為淺薄庸俗的程高本"裡第七名亞元舉人賈寶玉對着"失而複得,苦盡甘來,應該倍加珍惜"的"家道複初"絕望了。隻因為他愛的一切,不能再回來。
于是,他棄絕人世間的一切享受,拒絕了皇權最高價格的收買,甯可出家布衣蔬食了此一生,不願意同流合污。正如著書黃葉村的曹雪芹。高鹗的文筆都能中進士,曹雪芹才華比高鹗程偉元不知道高多少倍,難道不能靠科舉再取功名富貴!?
他卻甯可和"庸俗的程本裡極度醉心功名的賈寶玉"一樣,在青春埋葬,家道傾頹後放棄取功名富貴之路,忍受半生貧窮,舉家食粥貧病交加還堅持十幾年寫作,為閨閣昭傳。人家這個境界,雖然沒有出家卻塵緣,但是一生堅持對"情"的執着,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書裡書外是一樣的!隻是古今有太多的人根本達不到這個境界,還要恥笑其為"沒用""廢物","不能振興家族""不懂悲劇"罷了。

讀者當中,還是有不少人堅持認為富貴繁華就是喜劇,對前八十回裡富貴繁華之地照樣一直發生的對女性,對奴隸,對年輕一代的各種壓迫和戕害視而不見,一味地陶醉于貴族奢靡的生活。而且把作者也想象成和自己心态一樣,隻拿"功名金錢嬌妻兒孫"衡量事物。富貴時就是兒女風月盡情享樂,貧窮就難耐凄涼如喪考妣。所以這些人即使已經把後四十回罵臭,隻看"賈家抄家入獄,人間慘劇的真原意真結局真悲劇",也不僅不覺得"大快人心",反而同情起賈赦賈政之類統治者,齊聲指責起賈寶玉不肯考科舉當賈政第二振興家族。更有部分"隻看脂本"的讀者下結論說曹雪芹就是為了總結家族敗亡教訓,讓後來的大家族引以為戒,就是為了讓吞沒了他生命中美好的一切的制度永遠興旺下去,才寫的紅樓夢。一切對女兒家的描寫,都不過是警戒世人不要被"風月寶鑒"美色迷惑,或者告誡世人,如果男性像賈寶玉這個"反面典型"一樣,因為不走世間唯一的正道即八股科舉之路而"沒用""無能",就不可能保護得了這些心愛的女兒家。

可這樣心态的讀者,還好譴責後四十回"醉心功名,思想庸俗,歪曲原意"麼?原稿原意就算流傳至今,或者高鹗程偉元說的是真話,120回紅樓夢的後四十回裡确實有大量原作者的原稿,他們也不過仍是一群遠比清朝人更醉心功名的21世紀孝子賢孫罷了。紅樓夢如同一面鏡子,能照出世人的本心,卻改變不了一代代世人心中對功名金錢嬌妻兒孫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