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暑氣漸長,心煩氣躁。

怎麼破?

一個導演說得好:

手起刀落,一個圓滾滾的大西瓜被切開,露出冰涼、甜蜜的瓜瓤。

這是賣西瓜?

不。

這部輕松喜劇在暑期檔各種男人戲中是一股清流。

同樣能在炎炎夏日,為你播灑清涼。

《跳舞吧!大象》

...

...

《跳舞吧!大象》,導演,林育賢。

一個陌生的名字。

但千萬别小看他。

他可是第一個發掘彭于晏“肉感”的導演。

...

2011年,《翻滾吧!阿信》,彭于晏第一次在銀幕袒露自己健身的成果。

古銅偏深的膚色,飽滿的胸大肌,整齊對稱的腹部,這是彭于晏從“鮮肉”到“男神”,從“明星”到“演員”的決絕轉型。

《翻滾吧!阿信》,是他和導演林育賢唯一翻盤的機會。

戲外,這是林育賢哥哥的真實故事改編。

戲内,彭于晏堅持六個月高強度訓練,林育賢也整整打磨了六個月劇本。

大家都堅持下來了。

毋庸置疑,林育賢偏愛夢想,他更熱衷講述“失敗者追逐夢想”。

用他的話說:

逆境裡的人一旦被激發鬥志,全身都會發光。

這道光,一直引導着林育賢創作。

他在《翻滾吧!阿信》之後北上,堅持留心觀察平凡人生活點滴,尋找更真實、更細膩的尋夢素材,直至找到了“大象”。

單看故事,《跳舞吧!大象》就很林育賢。

如果說翻滾是熱血勵志,那麼跳舞則是綿長有力。

青少年宮芭蕾舞班的“四小天鵝”之首黎春夏(金春花 飾),是公認的天才,是衆星捧月的公主。

在一次重大比賽之前,黎春夏不幸遭遇車禍。

她的人生,一下子被拉下電閘,進入無盡的黑暗。

15年後,她醒來。

但此時的她,已經長成一個200斤的胖子,一個心智認知停留在13歲的“奔三女人”。

如果是好萊塢,這是一個大象重新做天鵝的“變形記”。

如果是香港,這是胖子愛上另一個胖子的“瘦身男女”。

唯獨在來自台灣的林育賢這裡。

這場意外的災難,又雙叒變成了夢想的序曲。

黎春夏的夢其實很簡單。

她就是想約上其他三隻成年天鵝,把當年的那支舞跳完。

但這簡單的心願,對一個200斤的胖子,又那麼難。

她們都知道,這支舞蹈赢不赢另說,能不能跳完都不知道。

今年最高分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有一句台詞讓Sir念念不忘。

大意是:

看得見的東西不需要相信,相信,就要相信那些看不見的。

林育賢顯然也這麼想:

感覺不可能做到的,才是夢想,才值得拼盡全力。

對啊,既然做夢,為何不大膽點。

不大膽,還算得上夢?

在Sir看,夢有兩種。

一種是對世俗意義的認同與攫取。

比如極緻的名,極緻的利,極緻的成功。

但另一種,更自私,也更難。

它是對“我”的确認。

我的價值在哪裡?我的意義是什麼?我,何以為我?

一個不成熟的觀察是——

我們的勵志片,關注前者,但好的,往往追問後者。

還是以《翻滾吧!阿信》為例。

憑阿信的反應,柔韌,乃至心理,他都是一流的體操選手。

但他練體操的真正動力是什麼?

因為他一隻腳長一隻腳短,俗稱的長短腳。

問題是。

長短腳不能練體操嗎?長短腳不能成為體操選手嗎?

認輸可以,服輸不行。

因為他真正介意——

我是長短腳,但我不是弱者。

《跳舞吧!大象》的内核不也是?

它的娛樂性Sir一點不擔心。

預告片已笑點密集。

黎春夏要重新跳舞,最終挑上了一個皮老師(艾倫 飾)。

他叫皮鮑十。

顯然,這是緻敬代表作《春之祭》的德國舞蹈大師皮娜·鮑什。

皮娜·鮑什的理念就是無套路,生活裡處處都是舞蹈。

皮老師始終不是皮娜·鮑什。

他說,跳舞本來就沒有門檻。

下一個鏡頭,黎春夏被門給卡住了。

他說,不要把胖當敵人,要面對它,接受它。

下一個設計,就是在颠簸晃動的公車裡拉着吊環學習如何穩住重心。

...

更不要說教大象用腳趾頭夾起麻将牌,學習肢體細微的靈活變化等扯淡招數了。

...

Sir相信,來自麻花舞台的花倫組合有的是辦法讓你開心。

但Sir更相信,對林育賢而言,僅僅笑,是不夠的。

預告片裡,Sir就看到了幾個不為人知的細節。

一道光。

黎春夏盯着四小天鵝的照片,困惑、不解。

這時,一道光映在臉上,神迹出現了,身後就是邋遢的皮老師。

隻有失敗才能拯救失敗?

...

一個繩結。

黎春夏把它套上脖子,是絕望了?放棄了?

或許,看過電影的人才知道,沒有被淚水洗練過的笑,是蒼白無力的。

...

一頭短發。

艾倫有兩個造型,長發的油膩漢,另外一個就是利利索索,振奮陽光的短發。

這不是想說,在傳教心得的同時,他尋找到真實的自己?

...

...

林育賢導演透露,籌備《跳舞吧!大象》過程中,他看了大量舞蹈題材的經典影片。

主要是以下三部。

《跳出我天地》《扶桑花女孩》《光豬六壯士》。

...

...

...

他要在《跳舞吧!大象》延續它們的精神。

直給、挑逗生理反應的笑容易,賞心悅目,獲得普世認可的笑才高級。

誰是大象?

黎春夏是生理上的大象,按照醫生的話,心智停留在十五年前。

其他三隻天鵝呢。

她們不也是另一種層面(心理)的大象。

她們同樣沒有跳完當年那場舞,就匆匆地,被趕進成人世界。

這四個女人(女孩),重新排舞,套上芭蕾裙,既像扶桑花女孩舞蹈,又像一群大象奔跑。

辣眼嗎?

...

但這辣眼,攪動的是乏味、沉悶的生活。

泛起的,不是對生活的不屈?

生活教育我們應該把事做好。

但夢總是在說:

把事做對。

說到這。

Sir想問,《翻滾吧!阿信》你最難忘的一幕是什麼?

有人會說是阿信最後證明自己的那一跳。

有人會說是阿信親人、朋友終于被喜悅褒獎的那一刻。

但Sir以為,其實是559,這個與阿信素未謀面,但暧昧過的“熟悉的陌生人”,

刻意趕到體育場跟他說的那一聲“加油”。

...

559是說給阿信聽嗎?

她也是說給自己聽。

别忘了她辭職的原因。

阿信,很高興認識你。因為你,我才下定決心辭職。我對你有很深的期待。你不隻是為了自己奮鬥,也是替那些曾經有夢想的人奮鬥。

你還記不記得,599曾經留言給你。她說,如果你還有夢,就該勇敢去追。

599也要勇敢去追夢了。

...

說白了。

好的勵志片,肯定不是可丁可卯的硬性規定,而是水到渠成的共情。

好的勵志片,一定有傳染性。

它不在乎輸出什麼這樣做就能成功的公式。

但它一定給予你持續相信的動力。

八年前的阿信,Sir其實已經不太記得他有沒有拿冠軍,參加的是什麼級别的賽事。

但Sir記得他奔跑、起跳、落下的樣子。

...

...

...

同樣。

八年後的黎春夏,能不能跳完那支舞,赢得那比賽,重要麼?

《跳舞吧!大象》,海報slogan寫的是——

再屎的人生,也會有好事發生。

...

Sir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想到的是“道在屎溺”。

這話原意是萬物平等,無貴賤之分。

但用現在的網絡解讀,不就是再糟糕的人生,也有改變的機會。

那是《翻滾吧!阿信》,彭于晏從票房毒藥晉升男神的故事。

那是《跳舞吧!大象》,女主金春花從160增肥到200斤,且最後在台上靈活地側翻、劈叉的故事。

那也是我們該擁有的故事。

你逃避的,正是你必須面對的。

你舉步維艱的,正是你必須步履不停的。

你的負能量,也是你的富能量。

我們都是兩百斤的大象。

我們都想跳舞,都能跳舞。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