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四阿哥派往江夏鎮查找《百官行述》,年羹堯不但殺了朝廷命官任伯安,還屠了江夏鎮。

彼時的年羹堯位居四川提督,跨省追贓查案本來就是壞了規矩,那麼他何來的勇氣屠了江夏鎮呢?

...

《雍正王朝》劇照

年羹堯難道不知道江夏鎮可是有康熙的禦筆做護生符?他難道不怕康熙追責嗎?

其實并不然,年羹堯敢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第一,任伯安是罪有應得,他殺任伯安全家并不會引起康熙反感。

...

《雍正王朝》劇照

任伯安的死可謂是咎由自取,因他在戶部方差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搜集百官罪證,編篡成了一部《百官行述》。

任伯安想借這個控制官員,給自己的仕途保駕護航,可是這樣一部記載着衆多官員罪證的《百官行述》,俨然是朝廷的一顆炸彈,搞得百官人心惶惶,不得安甯。

再加上幾個皇子之間暗流湧動,蓄意争儲,整個朝廷局勢可謂錯綜複雜。康熙作為朝廷的一把手,是斷然不會允許任伯安胡作非為。

雖然康熙還沒下令處分任伯安,但年羹堯明白,任伯安在康熙心中早已被千刀萬剮,所以他殺了任伯安,雖然有過但不至于獲罪。

後來,康熙肯定年羹堯的才幹,頻頻提拔他,也側面說明這件事年羹堯幹對了。

...

《雍正王朝》劇照

第二,江夏鎮是四爺被辱之地,而年羹堯是四阿哥府上出來的奴才。

四阿哥與十三阿哥在一次外出途中經過江夏鎮,誰知江夏鎮的官員們卻讓兩位皇子受了奇恥大辱。

四阿哥離開江夏鎮的時候,甩下一句:以後誰也别提“江夏鎮”這三個字。

年羹堯是四阿哥胤禛府上出來的包衣奴才,跟了主子這麼多年,他怎麼會揣測不來主子的意思。

當主子派他跨省辦案時,他即使做的再過分,在四爺那裡也是有功無功。

替主子出氣,幫主子立威的事情,年羹堯幹起來可毫不含糊。

縱使他屠了江夏鎮,在主子那裡也不過是不聽話而已,說不定主子打心底裡高興呢。

...

《雍正王朝》劇照

第三,年羹堯殺伐決斷,手段殘忍,少了些仁義心。

作為軍營出身的年羹堯,殺伐決斷,毫不心慈手軟。

後來年羹堯做西北大将軍的時候,在青海的所作所為無不側面印證,他手段殘忍,無所不用其極,擋住他道路的人,他可是毫不留情。

性格是骨子裡帶出來的東西,所以當他看透了前面一二點的時候,性格使然,屠了江夏鎮也好給他立威。

江夏鎮内所有任伯安的家眷無一幸免,全遭荼毒,婦女老少,均被斬草除根。而這件震驚朝野的案件的主犯年羹堯并未因此獲罪。

一将功成萬骨枯,年羹堯的判斷是準确的,善惡卻有報。

等到他不得不用一段白绫懸在杭州城門,結束自己的一生時,不知他是否對曾經的所作所為有所愧疚?

-end-

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