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早就預言過它将逆襲。

果然,從熱搜開始——

...

Sir很高興火的是這個話題。

它背後,是我們對責任與使命的共鳴——

電影講英雄,但撐起英雄的,是專業的數據與守則;

電影拍奇迹,但鑄就奇迹的,是各崗位的配合與聯動。

“還原度”,是架起這宏大與細微間的橋梁。

35分鐘的中國民航奇迹事件。

111分鐘的改編電影。

今天,重登四川8633。

Sir扒出電影中關于“還原度”的10個細節。

感受真實,和超越現實的真實。

...

開始前,Sir想厘清一個概念。

什麼叫“還原度”?

它是所有基于現實事件改編電影的第一道坎。

在Sir看來,重點不在“還原”,而在“度”。

代表取舍,分寸。

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與現實毫厘不差的還原,Sir在之前的文章裡提過:

駕駛艙玻璃窗開裂,張涵予飾演的劉機長與地面通話報出四川8633時,8和6之間或許因為緊張,有一個輕微的停頓。

這個輕微的停頓,恰恰與真實事件中留下的錄音材料相符。

停頓,反映機長意識到當時自己面臨的壓力,也是一個血肉之軀該有的露怯。

再細緻的還原都不為過。

但,電影還是被專業人士指出不少BUG——

...

電影不是記錄式的一比一還原。

藝術加工,成本控制,實際拍攝阻礙……

Sir不是業内人,但依然注意到電影開場那句話:

黑屏上的字幕“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

接下來一句:“對部分劇情、人物進行了戲劇化處理。”

真實,但承認自己“不完全真實”。

這是電影的謹慎,和對真實最深刻的尊重。

OK,正文開始。

電影劇情是一千零一次的意外。

但它的還原,從民航人的每一天開始。

細節1:開會。

上機前,空乘和機長分兩組開會。

乘務長檢查一班空姐的指甲,還考察她們:“遇到危險時說什麼?”

後者背誦爛熟于心的“台詞”,然後開起玩笑:每次都要背,從來沒用上過。

驚天flag立下。

這不是為了劇情無中生有。實際飛行,乘務長負責召開航前準備會,内容包括儀容儀表檢查、應急設備提問。

...

另一邊,雙機長張涵予、杜江,帶着副機長歐豪開會,分析當天的航線天氣。

為什麼有兩位機長?飛機從重慶飛往拉薩,拉薩屬于比高原機場更高的“高高原機場”。民航局規定,飛行高原機場的機組必須為雙機長配置,即便短途航線,也需有三個人在駕駛艙。

雙機長一人負責一程。去程,張涵予和歐豪,一正一副兩位機長坐在前,而杜江坐在兩人身後的位置上。

細節2:服裝。

三位機長,服裝有别。

杜江和張涵予的袖子、肩章上都有四道杠。

歐豪隻有三道杠。

...

...

...

△歐豪三道杠,杜江、張涵予四道杠

正機長的四道杠分别代表了什麼?

Sir之後再揭秘。

細節3:關艙門。

旅客登機,乘務長關上機艙門時,有一個小細節。

乘務長負責關門,雖然動作熟練,但身後還有另一個空姐在朗讀步驟須知。

劃重點:機門操作必須是雙人制操作,雙人交叉檢查,零容忍。

...

以上,是日常展示。

接下來,将是你們這一輩子都不想遇到的情況。

細節4:摸玻璃。

駕駛艙的前擋風玻璃,裂了。

正常套路,兩位機長會先對視一下,暗示:TMD出大事了!

電影裡沒有。

張涵予第一反應,摸玻璃。

一個看似很普通,還感覺有點業餘的反應,實則複刻了現實。

...

劉傳健機長在采訪中回憶自己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摸玻璃。

這一摸,大有講究:

劉傳健:摸,用手感受我們玻璃的情況,就像我剛才前面講的一樣,我們玻璃有好幾層,各層的結構不一樣,如果外層,中層,它有三層玻璃,如果是裡面,書上寫了,有裂紋,告訴我們它的受力層受到破壞了。

記者:您當時用手摸玻璃當時感受的狀态是什麼?

劉傳健:有劃手的感覺,我是用手指輕輕摸的。……我知道肯定是裡面一層壞了。

記者:内層壞了,對你而言意味着什麼?

劉傳健:意味着飛機的承受能力下降了,但并不一定壞,我的教科書告訴我,它承受力會減少。

他不斷提到“書上寫了”“我的教科書告訴我”……

這種危機絕不常有,但對書本知識的爛熟于心,讓他在危難關頭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都清醒、有效。

細節5:錄音。

摸過玻璃,機長立刻聯系地面。

影片對真實錄音達到接近百分百的還原,包括每一個标準用語,每一個語氣助詞。

- 成都成都,四川的8633。

- 請講。

- 現在……有點故障,我申請下高度。

- 嗯……四川8633,下8400保持。

- 下8400,我要返航了,我現在風擋裂了。

- 噢,風擋裂了是吧。

- 哎,對的。

Sir第一次聽事件錄音的時候,就已經被這種生死關頭的冷靜震撼得頭皮發麻。電影院裡,又起了一次雞皮疙瘩。

電影中,這段話發生在張涵予與李現之間。

與其說,兩人“演得高超”,不如說他們都選擇了“不演”,選擇克制。

張涵予沒有任何誇張的表情、台詞,後期更是把整個臉藏在氧氣面罩後。大腦高速運轉,但表面上,他隻是專心駕駛。

盡管,他面對的是這樣,噩夢般的情形:

...

...

△影片中的駕駛艙 vs 真實事件中的駕駛艙

而李現,是Sir心中最大的驚喜。

張涵予像石頭般堅硬,袁泉則是機艙的定海神針。

而李現,提供了一個抽離的視角。

亮點,在于強裝鎮定。

...

一方面,他是代表地面為四川8633提供支持的唯一聯絡員,必須為機組人員穩住軍心;

一方面,他又是直接掌握飛機信息的人,轉向、下降、失聯,他都是第一時間知道。

戴上耳機,穿上純白制服,褪去偶像光環……

李現冷靜而專業地完成了任務。

兩種心态撕扯下,他終究沒有一次失控。

他知道——

失控的邊緣,比失控更揪心。

據專業人士分析,在那短短幾秒,一個空管員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

當時可用高度層有哪些?

當時航空器所處位置的航線最低可用高度是多少?

此時下降高度是否和空中其他航空器有沖突?

應該下降什麼高度合适?

難怪,空中交通管制員,被認為是“世界十大高難度工作之一”。

《中國機長》就要為這各部門多單位的“平民英雄”“隐藏人物”。

一一加冕。

...

△影片中的空管 vs 真實事件中空管監控畫面

細節6:7700。

此起彼伏、南腔北調的“四川8633,成都找你”,是電影一大淚點,也與現實錄音重合。

但。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高潮,從四個數字開始:

“7700”。

全球通用的民航緊急代碼,一經挂出,所有國家的監控都會收到紅色警報。

電影中,馮文娟飾演的塔台工作人員收到遇險代碼7700後,不到十分鐘,空出所有跑道。

...

...

...

△劇照中的塔台 vs  真實事件中塔台監控視頻

醫療、消防、特警……全員出動,機場待命。

...

所以,劉傳健在采訪裡說:

當時我即使聯系不上他們,我知道他們在做這個工作,因為當我把7700這個(代碼)發出去的時候,他們所有的工作已經開始了,實際上他們比我們都忙。……是他們把這個寬敞的道路讓給了我們,所以說我非常(感謝)在我微信裡面,所有我的朋友都跟他們說,要代我向所有這次配合我們的工作人員,感謝,非常謝謝他。

細節7:餐車。

雖然Sir一度分不清幾個空姐的臉。

但有一個,記得尤其清楚。

慌亂後,袁泉逐一确認空姐位置,喊到5号位,遲遲沒有應答。

李沁飾演的空姐,摔倒暈過去了。

現實的乘客描述:

飛機突然下墜後餐車失控,撞上一名乘務員。她迅速找到飛機尾部一個空位坐下,“當時我就正好坐在她附近,聽到她在喊腰很痛,受傷了。”

...

...

△影片中的氣流颠簸 vs 真實事件中乘客拍攝視頻

她終于在同伴和乘客的呼喊中醒過來。

Sir最感動,不是她在空中顫顫巍巍伸出的大拇指。而是她醒來的第一個動作:

固定停在過道上的餐車,避免它造成二次傷害。

這動作一閃而過,但讓人過目難忘。

細節8:吸氧。

袁泉向乘客喊話,吸一口氧,才說一句話。

她的第一要務,是保證自己安全,才能穩定乘客,提供專業指引。

她的台詞也完全符合乘客記憶:

飛機下墜後乘務員大聲安慰乘客,“她說請大家相信他們,他們有能力、有實力安全落地。”

表演來源于現實。

劉偉強透露,所有主演都在川航的培訓中心接受了嚴苛的培訓。杜江、歐豪等還要上模拟艙學習。

在1:1搭建的模拟機上表演,轟鳴、抖動、翻轉,像坐過山車和跳樓機一樣,所有不适演員都得承受。

...

導緻袁泉殺青後,回看預告片都會發抖:

“很多場戲,我都忍不住想流淚,但是自己知道,眼淚得咽下去。……要把乘務員的專業态度,放在自己本能的恐懼之上,然後以百分之百的職業精神來面對乘客。”

...

我們原本可能根本不了解這些人,也不了解他們肩負的責任。

像是影片最後的那個段子:

- 大爺,你知道此時此刻,我們頭頂上有多少人坐飛機飛過嗎?

- 那咋個知道哦。

- 五十萬人。

- 那就是說,我們頭上現在就有一百萬隻腳底闆闆噢?

所以,Sir最後想說的兩個不太一樣的細節。

它們可能是藝術加工,可能現實中根本沒發生過。

但正是Sir開頭說的——

超越現實的真實。

細節9:繞機檢查。

歐豪飾演的副機長,幾乎是虛構。

現實中飛出窗外的副機長,當下已嚴重受傷。

而歐豪出場就講冷笑話,撩妹,臭屁。

第二機長梁棟都吐槽:“太浮誇。”

...

即便如此,他還是留下過記憶點。

當然不是事後對空姐那次淺白的得瑟。

而是被機長訓了一通後,臉瞬間黑掉,但也沒有頂嘴反駁。

反而,主動申請去“繞機檢查”。

珍而重之地撫摸機身。

這個動作,暗示他渴望在專業領域獲得認可。大事臨頭,絕不會因為年輕而畏縮。

...

...

細節10:“抱歉”。

最耀眼的英雄光環,無疑在劉機長本人。

除了精湛的技術、冷靜的頭腦、強大的心理素質……

Sir最動容是一句話。

機長台詞不多,但句句戳心。

尤其落地後——

乘客推推搡搡趕着下飛機,慶祝起死回生時,他沒忘執行自己最後一個操作:

打開廣播,告别乘客。

挺胸吸氣,調整語氣,真誠道歉:

“很抱歉,沒有讓大家按原定計劃抵達拉薩。”

他沒有以英雄自居,甚至來不及為了勝利喜悅。

一句普普通通的“把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他們樸素的承諾和奇迹的底色。

所以,Sir必須最後加一個彩蛋:四道杠。

為什麼正機長是四道杠?

多出來一道代表什麼?

答案:專業、知識、技術,和——

責任。

專業越精、知識越多、技術越熟,扛起的責任必定更大。

...

因為責任磨練專業,使命鑄就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