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追龍2》内地票房2.15億,雖然沒能像《追龍》一樣能夠後續發力,但對于這部影片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

時隔一年半,在《追龍》成功的基礎上,為什麼《追龍2》能快速拍完上映,并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下面為大家一探影片的幕後成因:
原創是不可能原創的 “混搭”才是王晶的殺手锏
說王晶是香港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絕對說得過去,截至目前王晶主導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不算近年能在内地上映的電影,僅算香港市場,王晶已經是香港近三十年來,累計票房最高的導演。

而高産又賺錢的秘籍,就是王晶最擅長的”混搭“,我為什麼把王晶的電影稱為“混搭”,而非原創?
從王晶從影曆史上口碑最好的《賭神》說起,1989年上映的《賭神》,賭神高進是周潤發在小馬哥之後,最讓觀衆記憶猶新的角色,這個角色不僅成功讓周潤發事業更上一層樓,也讓《賭神》在當年的香港賀歲檔票房大賣。
而成就賭神這個角色的背後,正是王晶的巧妙“混搭”。
2009年王晶上吳君如的聊天節目《星星同學會》,席間聊到自己最成功的作品《賭神》,他不無調侃的說,賭神這個角色大受歡迎,全因他在TVB做編劇時,看到當時同在TVB演戲的發哥,有三個最受歡迎的角色:
一個是《上海灘》風度翩翩,常梳油頭的許文強。

一個是《網中人》正直青年程緯。

一個是《有樓收租》嬉皮笑臉的小混混阿龍。

而賭神高進這個角色,就是把周潤發之前,最受歡迎的三個現成角色融合,失憶的部分扮蠢賣萌,找回記憶後,梳起許文強的同款油頭,變回正經嚴肅的賭神高進,正是這種混搭,讓《賭神》大獲成功。

來到《追龍2》也是同樣的配方,張子強現成的人物原型,已經夠傳奇夠有看頭,加上一點蝙蝠俠中小醜的混亂,再搭配梁家輝過往出演的反派人物特性,就塑造出龍志強這個角色,不能說非常驚喜,但把所有已經成功過的元素加到一起,就是能省時省力,還穩賺不賠。

雖然輿論對王晶多冠以“爛片王”的頭銜,但堅定走多快好省商業片之路的王晶,就是能“混搭”出賣座的電影。
作為最多電影開機的導演,提攜培養衆多演員自不必提,攝影師出生的關智耀,也在兩部《追龍》中擔任導演,為兩部影片的畫面呈現提供了質量保證。
匠氣十足的關智耀導演
除了王晶的操盤,兩部《追龍》能有現在的口碑和票房表現,作為導演之一的關智耀功不可沒。
攝影師出生的關智耀,履曆可謂耀眼,除同時在兩部追龍中兼任攝影指導外,近年的大部頭港片《寒戰》、《無雙》均由他來掌鏡,而他憑《追龍》和《無雙》也連續奪得兩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攝影。

在兩部《追龍》中,王晶雖挂名導演,但實際的作用更偏向前期撰寫劇本的編劇,以及把控整部作品的監制,實際的拍攝都是由關智耀主導完成,和劉偉強導演一樣,之前都是攝影師出生,且都與王晶合作多年,在王晶的一路提攜下,得以有機會做到把控全片的導演。
一心堅定走商業片之路的王晶,雖然自己未能破除獲獎魔咒,也對獎項淡然處之,但提攜的劉偉強導演從《無間道》開始,多次獲獎提名,如果有好的劇本,相信關智耀得最佳導演之路也不會太遠。
港片未死,電影市場的轉移,以及撐起港片博納影業
近年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大部頭港片,能夠進入更大的内地市場,繼而提升投資規模,進入良性循環,博納影業實在是幕後最大的推手。
從2000年後内地電影市場逐步起飛,博納也一直堅定的做港産片進入内地市場的引路人,從早年的《竊聽風雲》系列,在内地影業數量不多的情況下,能做到2-3億票房。到近年的在賀歲檔上映,票房爆發破35億大關的《紅海行動》。再到去年的《無雙》,以及兩部《追龍》,無一不是叫好叫座。

或許現在有很多聲音唱衰港片,認為香港電影已死,但這樣的觀點沒有意識到,香港電影雖誕生在香港,但它的票房市場從來就不隻香港一地,80、90年代能夠大量産出,本港票房支撐固然是一方面,但還有台灣和東南亞市場的支撐,港片才能進入黃金時代。
博納的引入,是堅持任用港片導演及制作班底,讓香港電影的優勢,在更大的内地市場有更好的發揮。随着2000年後内地電影市場的起飛,香港電影也由過去的本港、台灣及東南亞,轉移到更大的内地市場,或許前期融入有陣痛期,産生了不少尴尬的合拍片,但包括兩集《追龍》在内的多部影片,正在漸入佳境,港片基因未死,隻是随市場轉移,融合重生!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随手點個贊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