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越獄電影,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肖申克的救贖》,但這是寫作大師斯蒂芬·金寫的虛構小說,而這次我想介紹的電影《巴比龍》,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

聊起《巴比龍》,很多人隻知道王嘉爾有首歌叫《巴比龍》,其實王嘉爾那首歌的寓意正出自這個故事。

電影《巴比龍》根據亨利·查理爾的自傳改編而成,自傳出版後,成了暢銷書,單在法國就賣出了150萬冊,在全球被翻譯成21種語言出版。

“巴比龍”在法語中是“蝴蝶”的意思,亨利将蝴蝶紋在了自己的胸前,象征自由。

...

既然是越獄電影,其實不用多想也能猜到大概的劇情,最後主角肯定越獄成功了。

這麼一想就感覺特沒趣,甚至有些嫉妒,憑什麼一個罪犯越獄成功後可以寫暢銷書,最後還能被法律特赦?

但是如果你了解他的過去,除了對他感到由衷的佩服、覺得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他應得的,你還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令人敬畏的力量。

一、錢在地獄中也同樣重要

巴比龍是一個偷保險櫃的小偷,為了取悅小女友,他把本應上交給老大的贓物留了一些下來。

巴比龍的母親在他10歲時去世,17歲他加入法國海軍,随後入行做了飛賊。

...

在把贓物送給小女友後,巴比龍和小女友的感情日漸升級,小女友希望和巴比龍去鄉下兩個人平平淡淡度過餘生。

...

此時的巴比龍有美人相伴,偷竊技術一流,在大城市能賺不少錢。

當一個人十分幸福時,他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處于幸福之中,他以為未來會越來越好,所以,他還想要更多。

...

現實是巴比龍的老大得知巴比龍留私貨後就把一個皮條客的死嫁禍給了巴比龍。

...

巴比龍沒法辯解,證據全都指向了他,在更高的權利壓迫下,甚至連警方都有惡勢力的人。

本是小偷的巴比龍現在成了殺人犯,他被判無期徒刑。

在監獄裡讨生活,錢很重要。

錢可以買通守衛讓他們對自己好一點,錢也可以在逃跑過程中賄賂幫忙的人,最後,如果你身上沒有錢或者隻有一點點錢,在監獄外的親人、朋友又怎麼會認真幫助你從煉獄逃脫呢?

但是所有犯人在入獄前,都會進行全身檢查,因此你沒法私自帶現金。

為此,人們會把錢裝進一個金屬膠囊,然後把它塞進直腸或者藏在内髒裡。

...

(被用來放錢的金屬膠囊)

如果你是弱者,身上帶着錢就很有可能被強者給開膛破肚了。

...

在和巴比龍同去惡魔島的獄友中,有一名因僞造假币被捕入獄的富豪路易斯·德加。

巴比龍在17歲時就加入法國海軍當過一年半的兵,而德加隻不過是個文弱的藝術家(有錢塞在直腸),一個需要錢(用來逃跑),一個需要庇護,他們兩個自然組成了組合。

在開往惡魔島的船上,德加還滿懷希望,他認為妻子和律師會幫他上訴,他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

但是巴比龍道出了真相:

...

結果是德加入獄沒多久,他老婆就和律師結婚了,他們私吞了德加的錢,留德加在監獄裡自生自滅。

...

二、人間煉獄

1931年,法國人把大量的犯人送往南美圭亞那的薩呂群島,在那作為免費勞動力。

...

監獄環境惡劣無比,廁所就在集體宿舍,睡覺時腳上拷着鎖鍊,晚上房頂的蝙蝠會在你睡着時留下幾道傷口,白天還有重活要幹。

...

犯人來到皇家島的第一天,監獄長就在監獄廣場宣布監獄規矩:

如果你在首次嘗試逃跑後還活着,

就将被送到聖約瑟夫島獲得兩年的單獨監禁。

第二次嘗試,五年的單獨監禁,随後就是惡魔島上的終身監禁。

如果你在逃跑時殺了人,你會被處決。

...

很快就有人因在逃跑途中失手殺了警衛被抓,當衆被砍頭。

...

三、生存的欲望

被當衆砍頭的犯人是巴比龍剛進監獄時就認識的朋友,巴比龍被迫看了行刑場景,同時還被要求把屍體擡到野外埋掉。

我當時看的時候特有代入感:

如果是我,親眼見到自己的好朋友被當衆砍頭,肯定會吓壞了,哪裡還敢逃?!

就算敢逃,也要經過漫長的一段心理建設之後才能恢複起逃跑的勇氣。

巴比龍在和德加一起把屍體擡到野外的過程中,德加因為在擡屍體時手上沾滿了血,害怕得沒了力氣,坐在地上起不來了。

...

獄卒看到德加坐在地上後,讓他起來他像是丢了魂似的,就用鞭子狠命地抽打他,直到皮開肉綻。

站在一旁的巴比龍本看着同伴即将被打死,就拿起地上的石頭砸向了獄卒的頭。

...

這下不逃也隻能逃了。

逃跑後的巴比龍去找原先和他答應他逃跑的一個商人,但商人其實是和監獄長勾結的,他想兩頭拿錢。

...

于是,第一次逃跑的巴比龍就隻能被送到聖約瑟夫島關小黑屋。

...

單獨禁閉是極其嚴重、非常不人道的刑罰,因為這摧毀的是人的精神。

就現代人而言,光是讓我們離開手機就極其痛苦了,而巴比龍要在黑暗、沉默的監獄裡單獨度過長達兩年的時間。

在小黑屋,巴比龍每天的夥食就是看上去髒兮兮的湯。

...

德加賄賂了獄卒,讓獄卒每天給他送半個椰子,椰子除了給巴比龍帶來營養,還有希望。

...

為了保持健康,他在監獄裡又蹦又跳的,鍛煉身體。

...

沒過多久,典獄長就發現了有人偷偷給巴比龍送椰子,他一槍殺了那個被賄賂的獄卒。

...

典獄長讓巴比龍說出那個賄賂者的名字,巴比龍不願意出賣朋友,典獄長就把他本來就不多的夥食再次減半。

...

沒進監獄前的巴比龍,身材壯碩,結實的肌肉好看到讓人舔屏,呆在小黑屋沒多久,他就瘦成了皮包骨頭。

但是即便如此,他依舊熬了兩年!

...

四、精心設計的越獄

總算熬過了兩年,有句俗語叫“風雨過後就會有彩虹。”

巴比龍看到了他的彩虹,他裝病躺在了監獄病房,德加成了典獄長的文書,獄友可以搞定船,一個瘦弱的犯人願意犧牲自己做誘餌來拿到病房鑰匙。

周日典獄長會在庭院放電影,娛樂一些地方的政客,這時的守衛會很薄弱。

逃跑的過程很緊張,幾個人打暈了三個警衛,德加在跳牆的過程中還摔斷了腿,同伴不斷勸說巴比龍放棄德加這個廢物。

...

此時的德加其實已是個“無用之人”,他身上已經沒錢了,但是巴比龍依舊保護他。

趁着獄友掐住巴比龍的空擋,德加從背後拿刀捅死了他。

...

曆經千難萬險,逃亡的巴比龍和同伴總算到了陸地。

...

風雨過後是彩虹,彩虹還沒欣賞兩分鐘,風雨馬上就來了。

人生可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

表面和善的修女,舉報了巴比龍一行人。

...

其實嗅覺敏銳的巴比龍,已經懷疑了修女,隻是當看到追捕他們的車子開進村落時,他竟返回去警告腿受傷的德加。

第二次,巴比龍再次被抓。

...

在1973年版本的《巴比龍》,他逃跑成功,在委内瑞拉邊界遇到了一個Guajira的印第安部落,甚至娶了兩個老婆。

...

不過後來他被修女出賣,又被抓回去了。

六、一鼓作氣的悖論

按照規矩,這一次巴比龍要被關小黑屋五年,五年後的巴比龍,已是滿頭華發。

典獄長甚至親自來探望巴比龍,因為很少有人能在五年的單獨監禁中還存活下來。

...

巴比龍的終點是惡魔島,去了惡魔島的人基本死路一條,因為這是一座特小的孤島,周邊全是鲨魚。

...

自1852年起,該島被法國建為流放重犯的監獄,直至1952年被正式關閉,在惡魔島作為監獄的一百年間,共有約8萬犯人死于此地,惡魔島由此而得名。

人死了,獄卒就把屍體抛進海裡喂魚。

...

到了惡魔島後,巴比龍發現德加已經在那好幾年了。

由于他的不服從,典獄長把他直接送到了惡魔島。

德加在惡魔島監獄的牆上畫畫,他把那當成了自己最終的歸宿。

...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視角:

如果我是巴比龍,經曆過那麼多年的磨難後若還不死,面對惡魔島這樣的困境,我會認命。

不想再嘗試了,也許這就是自己的命吧。

隻是巴比龍從來沒有認命過,他到惡魔島的第一天,就想着逃出去。

...

他不停的看海,直到發現隻要漂到海上,浪就會把他送到陸地上的規律。

他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德加,他們一起把瓶子裝進袋子做成漂浮物。

在最後一刻,德加對他說:

...

中國的先人有句話,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但這話隻對普通人而言适用,德加和我,都屬于普通人。

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

當巴比龍從惡魔島一躍入海時,我不禁老淚縱橫!

...

六、他值得擁有不同的人生

現實永遠比戲劇要更精彩。

在亨利的自傳中,他一共越獄了8次。

1945年,他定居委内瑞拉,和麗塔結婚,兩人開了一家餐館。

...

(亨利和妻子麗塔在餐館)

1970年,亨利的謀殺指控獲得特赦。

1969年,亨利“衣錦還鄉”,在一間破舊的房間内,還能看到地上刻下的名字:

巴比龍Papillon

...

1970年,巴比龍的謀殺指控被法國官方特赦。

...

影片結尾,亨利回到法國,找出版商出版他的回憶錄,影片最後定格在了一隻蝴蝶上。

“如果我逃出去了,或許能過不同的人生。”

這是巴比龍的信念,這是他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有力的反駁。

就憑他的信念和他為此遭受的苦難,他也配得上自由。

...

而那些不安現狀又困于現狀的人,都是想逃卻又認命的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