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梨 梨 生
圖 片 / 網 絡


...

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關于愛情,全世界都知道法國人的浪漫态度。他們在愛情裡是奔放大膽的,也是熱烈虔誠的。哪怕稚嫩如初戀,也沒有懈怠的一絲一毫。

法國電影《初吻》和我們想象中的浪漫愛情不太相像,它似乎更貼近真實的法國人,我們甚至可以從最生活化的場景裡看到愛情讓一個人成長的痕迹。愛情在他們眼中,是自我修煉的必經階段,是一門真正需要學習的課程,似有豐富的哲學意味。


...

每個少女,大概都和影片《初吻》中蘇菲瑪索飾演的法國姑娘維一樣,對戀愛有過最初的美好幻想吧!

可初戀畢竟是惆怅的,在現實裡,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懵懂和惶惑裡,撲騰着稚嫩的羽翼,跌跌撞撞,走過無數曲折,才看到跟愛情的真實最接近的模樣。

01青春的魅力正是那沖破迷惘的勇敢

電影《初吻》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作為法國文藝女神蘇菲瑪索的處女作,的确能對她的表演感到驚豔。率性又憂愁的蘇菲瑪索,美麗大方又不斷彷徨的蘇菲瑪索,浪漫細膩地,把青春朦胧的愛戀演繹出一番況味,完美诠釋了青春之于生命的豁達。


...

回歸到劇情,維在十幾歲的年紀,性别意識正覺醒中,對異性有了探索的欲望,明顯比以往更熱衷于同齡朋友的瘋狂聚會了,父母卻仍忙于彼此的事業,陷入了那庸長沉悶的中年危機,此刻對她的關照顯然是不夠的。她在朋友的聚會上認識了一位英俊的少年馬非,在對方一番不鹹不淡的示好後,對是否能夠正式交往,維心如潮湧,也陷入了糾結……

幸運的是,維的曾祖母是個慧眼人,從維近日不太安穩的心情裡,發覺了她初戀萌芽的痕迹。這位精神前衛、外表優雅的老太太,打算做起維的心靈導師來,維對于追求愛情的态度也變得更明朗些。

其實這也很符合法國人對待愛情的教育态度吧:長輩基本不幹涉後輩們的戀愛生活,隻是默默作為他們戀情背後的守護人。

劇中有一個情節,當維的父母得知女兒出去參加聚會,很晚也沒回家時,他們找到了女兒留的地址,決定開車到派對舉辦地的樓下,看到活動還沒結束,并沒有直接沖進去,而是在公共電話亭給女兒打了個電話,接電話的人告訴他們維正享受和男孩子跳舞的喜悅中,于是夫婦倆繼續耐心的等待。陸陸續續地,也有另外一些中年夫婦開車趕來,排隊打起了電話……


...

看到這裡,不禁感懷起我們中國人的青少年時代,恐怕很多人愛戀的種子才剛萌生,就因為升學的壓力,受學校的管制,被家長打壓了吧?可是到了适婚年齡,各個家庭乃至社會輿論就開始催婚的運動。青蔥歲月的愛情,對于我們中的很多人來說,面目終究是模糊的,也是不容易觸碰的。我們在對愛情迷惘又憧憬的年紀,并沒有多少機會去真正認識異性,去領略愛情的美妙或哀愁。缺少那份純真又勇敢的生命體驗,多少是一種成長的缺失吧。

劇中的法國小年輕談戀愛,似乎讓人覺得,他們好像更懂戀愛的本質一樣。吸引、厭倦、新歡、和解,輪番上演。其實真實的愛情,曆經兜兜轉轉,遠不是我們當初想象的純粹,在愛情裡經曆過的甜蜜或苦楚,也早已化為心田裡肥沃的養料。

戀愛于青春的意義是什麼呢?是對成長的梳理,是自我認識的升華,當然也是對人生選擇把握的練習啊!

青春的魅力又在哪裡呢?應該就在那些敢于撲騰、敢于試錯的人生态度裡吧?

02勇敢地愛,才會提升愛的能力

法國女人,通常是一個時尚前衛的标簽。影片裡展現的維,也是很有魅力的女孩子,她從不畏懼開始一段感情,主動追尋愛。在對戀愛對象選擇的糾結裡,逐漸坦蕩大方面對内心真實的想法,愛錯了也敢于回頭,好像已經不缺乏愛的能力。

在《初吻2》,女主角維已經跟初戀結束一段感情兩年,這一次她又愛上了一位更成熟英俊的小夥子菲力斯,可是維内心依舊搞不清自己對他是否真愛。


...

曾祖母對維說:“不開心,就是讨厭,不會有中間地帶的,我的意思是,不要那麼着急”。

“為何總是要男的先打電話?為何女人就不準這樣做”?維跟男友吵架後,十分煩惱要不要聯系他。

“如果他是明朗的,你就要他證明一下,什麼都不要同意,若他真那麼笨,就同意好了,之後時光就會消逝”。曾祖母雲淡風輕地應和着……

也許我們真的渴望有一位可愛又智慧的愛情導師啊!

其實很多人年輕時對愛情是迷糊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跟什麼樣的人一起生活。也有很多人根本沒來得投入愛,就走進了一段将就的婚姻。

感情當然需要勇敢經曆幾次的,不然你又怎麼更加了解自己呢?

人的一生可以遇到很多異性,但是你真正想要的,其實是同一類人,雖然人海茫茫,若你始終清楚那個範圍,就總會找到滿意的。相處起來,感覺上總有點不對路的,其實就是不合适,也應該果斷些,不必在不喜歡的人身上浪費太多。對此,以浪漫聞名全球的法國人,似乎更明白愛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他們對待感情永遠從容不迫,也很清楚自己的追求。

劇中有一個小插曲,維跟男友鬧分手後,正打算和一名大學男生交往,這個男生彈鋼琴專注的樣子,散發的魅力曾十分吸引維。有一次她高采烈地赴約,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共進晚餐。進餐時,維注視着那男孩跟衆好友侃天說地、自我陶醉的神色,好像完全沒注意到自己。熱鬧的聚會裡,一陣孤獨、寂寞襲來,最後她獨自默默離開座位,棄塵而去。這時維大概已明白,自己對眼前這個男孩更多是新鮮感,并沒有精神上的共鳴。


...

影片的結尾,在經曆有前男友馬非參與的一系列不言自明的分手風波後,維想明白了一件事,她決定去追回還未離開的戀人菲力斯……因為菲力斯是真的懂她,願意理解支持她。

我想這個結局是最深得人心的了。人性是複雜的,在紛繁變幻的現實裡,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流動的,我們很容易受一些東西觸動甚至改變,但其實你真正的渴望是穩固的,比如我們都有被關愛和理解的需要,也有表達展現自我的需求。每個人渴求的重心是不同的,因此适合他們的感情是有一定範圍。在感情世界裡,不管追求還是被追求,人都應該逐漸培養洞察自己内心所向的能力,隻有勇敢前行,才能培養真實的愛的能力啊!

03領悟愛情,從不在乎年齡

《初吻》除了主角維的戀愛,其實她的曾祖母和父母的感情線也是十分令人回味的。

影片結尾,維的曾祖母還是跟一個小她十歲的老頭結婚了。老頭追求她四十多年,可她一直拒絕跟有婦之夫交往,終于在他老婆去世後才答應。


...

縱使歲月蹉跎,隻要人心中有對愛情的美好期待和信心,就不會感到人生的落敗和凋零!影片中的曾祖母,哪怕獨身幾十載,可又有什麼所謂呢?盡管青春容顔不再,精神上保有戀愛的姿态,就仍是可愛美麗的。

對比的是,維父母的婚姻,總是一次又一次亮起紅燈,可是每次經過分居後,又發現離不開彼此,和好後依然又歸于寡淡,循環往複。

這部影片大概也把愛情和婚姻的實質,用最日常的方式诠釋了吧。

很多人因為愛情走入婚姻,卻在歲月變遷的殘酷裡,逐漸消減最初對愛的理想。

曾祖母在去結婚的路上,維爸向她吐露了想要離婚的心聲,她用自己經曆的人生回答了他:“在仍相愛時分開,不是那麼痛苦的,選擇一個地點,火車可以讓你們心連心的,找一間旅館,過一晚不能入睡的生活,在黎明前,大家分手,之後,各散東西。”


...

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對愛情的理想,太容易被現實的表象所擾亂,更容易迷失自我、放棄自我。其實若對生活始終保有最陽光積極的态度,就不應該随波逐流,在時刻反省自我中,才會理解自我,看到自己最美的一面啊!

當然,我們終究該學會在愛情的課程中學會認識更廣闊的自己。

作者:梨梨生,喜愛從觀影和書本中獲得生活靈感的90後寫作人,願人生種種際遇皆可入文。
公衆号:梨梨居( ID:lilijudengnil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