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梨梨生

《菊次郎的夏天》是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的代表作,曾在戛納電影節進入主競賽單元棕榈獎提名。

它講述了小學三年級的男學生正男和沒有正經職業的大叔菊次郎,在暑假冒險尋母的旅程。

...

頭一次看這部片時,我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紀。那時候和主人公小正男一樣,為即将到來的漫長暑假,有種莫名的空虛荒蕪感。

如今以成人視角再次觀看時,方能體味起它的可愛與深度來。

01人生總有那麼一次最難忘的旅程

正男的爸爸在他剛出生就出車禍去世了,此後母親去了很遠的地方,正男一直被奶奶獨自撫養。

暑假生活開始了,熱心的鄰居阿姨(菊次郎的妻子)看到街上無精打采的正男後,了解到他内心的苦悶與憂愁。她決定給丈夫5萬日元,希望他幫助正男去尋找媽媽,陪這個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夏天。

...

從名字上去感受:正男更像個大人,而菊次郎則更像個孩子。

實際上,菊次郎常年遊手好閑,不按常理出牌,還被妻子養着,雖是四十多歲的成年男人,卻始終沒脫離過孩子氣的頑劣本性。

正男卻相反,小小年紀,因缺乏父愛母愛,性格沉靜孤僻,對待新鮮事物有着天然的猶疑與排斥,仿佛在他身上看不到兒童的天真随性。

...

起初,正男是不願意跟随這個不靠譜大叔的。

可是自從在家中無意看到母親信件留下的地址後,就考慮不了那麼多了。

一顆尋根的心再也沒法收住。

記得作家周國平在散文集裡寫過這樣一段話:父母在,他的來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則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來路就變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開了……

...

其實生活中,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已經習慣父母給予的愛。當我們輕而易舉被愛圍繞時,是很難體味它的深意的。

隻有當我們在人生路上感到迷失時,才會想要找尋愛的蛛絲馬迹,來重新認識自我。

人的一生,總有那麼一次孤獨又興奮的旅程。

02 堅強的人生,不會因快樂而忘形,更不會因失望而自棄

出發前,菊次郎賭賽馬輸掉了大部分旅行費用,便索性憑他的流浪本事,開啟了一段窮遊之旅。

算是十分輕松、诙諧的公路片了。

...

在夏日的曠野,邁着自由散漫的步伐,菊次郎帶着正男總是做着被人禁止的事。

...

他們遇到了各色各樣的人,有溫情的酒店前台小哥、不配合的汽車司機、多才友善的小情侶、看起來兇惡的摩托車混混……

...

那許多哭笑不得的瞬間,又何嘗沒有人在囧途的憂傷内核。

記得有一段,在簡陋的鄉間公路候車亭,菊次郎用橘子把另一個候車人的飯團調包了,留了三個小飯團給正男,私藏了一個大的,自己躲在廁所旁偷吃。一夜過去,正男繼續可憐巴巴在路上攔車,而菊次郎隻是回到座位繼續抽煙。

...

此刻,久石讓的《The Rain》上線,音樂聲中飄蕩着孤獨、疏離。

終于等到一輛車,菊次郎化身為盲人,借用一根棍子充當盲杖在公路橫行,用浮誇的演技攔截對方。

...

大概很久了吧,又駛來一輛車,菊次郎繼續扮演盲人,眼看着車越來越近,“嘭”,還來不及開口,菊次郎突然倒在路旁,司機早已絕塵而去。

等了好久,菊次郎想出一個法子,指示正男把釘子放在路上攔截汽車,總算逮着個機會被載了一程。可最終因為不順路,他們還是被扔在了半途。

...

直到碰見一個自稱是吟遊詩人的青年,他們才被送達了目的地。

艱難的尋母旅途總算快結束了。

不過,既然能到達目的地,又怎能不記住這個世界,還有更多的可愛與美好呢?

按照正男給的地址,他們終于走近了門口。

...

可是直面真相的時候,真相卻以殘酷的一面暴擊了正男:原來母親早已改嫁,還組建了新家庭,想來是早已忘了他吧。

此刻烈日當空,正男的心卻如漫天飄雪。

菊次郎回去找正男,看到正男早已淚如雨下。

...

“走吧,一定是走錯了,地址是一樣的,但是……人卻不同”。

菊次郎帶他來到海邊,乘風破浪一葉舟,但願吹走萬古愁。

...

看到這裡,我想任何觀衆都會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無奈與悲傷吧。

當你心心念念想得到什麼時,卻發現它早已遠去。

人生就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悲喜冷暖啊!如果任何事情都在意料之中發展,又如何去體味真實的瑣碎快樂。

正如導演北野武所言:命運這東西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不論什麼樣的命運在前面等着你,你都隻能默默接受。

...

面對有限的生命,隻有堅強的人生才能體會更多的幸福不是嗎?

03當你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世界,也許你會更了解自己

回家的路上,菊次郎和正男再次遇到了吟遊詩人和摩托車混混。

這一次,菊次郎勸告他們不要向正男透露自己偷了莊稼地玉米的事兒。

...

不道德的事情,他再也不想讓孩子參與。

一路上,菊次郎找這些旅途上的朋友扮演了很多搞怪角色,仿佛一輪又一輪的兒童劇場,一切都是為了逗樂正男,為了安慰他脆弱的心。

...

天黑後,他們遇到了幾個長得像黑社會大佬的人。

菊次郎支開了正男,讓他獨自呆一會。菊次郎最後還是被黑社會打了。

而此刻的正男竟然做了一個噩夢,夢見那些帶他走的壞大人變成了魔鬼。

醒來後,他看到菊次郎滿臉血污地和他打招呼:“對不起,我從樓梯上跌落了。”

正男認真看了他的臉,二話沒說就跑開了。

幾分鐘後,他提了一堆藥回來,給菊次郎殘破不堪的臉搽拭。

“小子,謝謝你。對不起” ……

菊次郎的夏天,又何嘗不是兩個人的自我救贖。

...

其實菊次郎也是被母親改嫁後抛棄的人,幾十年來,他很少去找她,也一度不想面對她。

可當他帶着正男悄悄路過養老院,瞥見母親孤獨生活的背影時,突然發覺她的神态跟正男看到媽媽時的落寞如此相似。

在這一刻,他用正男的視角理解了母親。

...

記得片尾有個出乎意料的片段,正男為了感謝大叔一路上陪伴自己,突然問起他叫什麼名字。

...

“我叫菊次郎,他媽的,快滾”。

這才讓所有人明白,原來影片的主旨,是真正屬于大叔的旅途。

是啊,如果沒有跟正男度過這個童真又溫情的夏天,也許菊次郎也少了一次理解親情、理解自我的機會吧。

很多時候,我們的欲望與情感開關設置太多,反而破壞了與真實的自己相處。

當我們像孩子一樣理解世界時,會不會活得更簡單深刻些呢?

作者:梨梨生,喜愛從觀影和書本中獲得生活靈感的90後寫作人,願人生種種際遇皆可入文。

公衆号:梨梨居( ID:lilijudengnil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