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在寫字樓上班。

每天放眼望去,我看到繁華的廣州。

...

有點美。

但也有着鋼筋水泥森林中的孤獨感。

最近有部電影,一個小女孩爬上了一座塔,眺望四周。

她看到的跟我差不多——

...

她隻喃喃說了一句話。

“山在哪兒?”

不是人多人少的關系。

在空無一人的山中,她曾擁有無盡的歡樂與充實。

可在熙熙攘攘的城中,她反而經受着誤解與孤獨。

這個問題,值得你想一想。

如果你覺得累,寂寞,沒意思;如果你去過身邊每一家KTV,每一間酒吧,每一所網紅餐廳,依然有難言的空虛……

那麼Sir推薦它。

它想告訴你,山在哪裡。

《海蒂和爺爺》

Heidi

...

海蒂5歲,是個孤兒。

在這個人人看重“原生家庭”的時代,似乎錯誤的原生家庭必然伴随錯誤的一生。

而海蒂的原生家庭,是墊底那種。

1歲,父母雙亡。

從此跟着阿姨生活,但阿姨并不想負責,于是把她送這家,送那家。

阿姨最後的選擇,是海蒂的親爺爺。

親嗎?

一點不。

一個孤僻、兇惡、沒人喜歡的糟老頭子。

...

...

看過這兩張照片你可能不信……明明算得上慈祥和藹啊。

哈哈哈。

這就是海蒂的魔力。

她漸漸把一個臭臉老頭變成了溫暖爺爺。

怎麼做到的?

《奇葩說》有這樣的對話:

柏邦妮:心裡很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啊。

馬東:心裡有很多苦的人,隻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電影沒有介紹爺爺的過往,書裡有(沒錯,Sir年少時還看過這本書)。

老人曾是個大戶子弟,敗光了家産,衆叛親離。後來,兒子媳婦雙雙遇難。人們卻怪他,說他是瘟神。他迅速對全世界起了敵意,一個人住進了深山。

他是個心裡苦的人,而海蒂,就是那一絲甜。

别以為海蒂如何天賦異禀,其實不是。

她也是個苦孩子。

但因為苦,她更懂陪伴的意義。

而什麼是最好的陪伴啊?

最好的陪伴,是珍惜。珍惜TA的好意,珍惜TA的感受,珍惜來之不易的緣分……

這種珍惜,外化到海蒂身上,就是親切的、真誠的語言和微笑。

誰會不喜歡?

...

...

有人評價上面這張圖:“若不是那輛糞車和髒兮兮的路面,這張就收下做桌面了。”

Sir咋覺得,髒,也是美的一部分?

看見鞋子歡快踩進泥濘,你知道她不在乎洗鞋的麻煩。

看見糞車邊的歡快微笑,你知道她不讨厭勞動與付出。

最強大的樂觀,不就來自髒污之中?

海蒂的生活條件,比我們很多人都不如。

她的床是一堆幹草,躺上去渾身草屑,又癢又刺,動作大一點,就會起灰塵。

...

但她哈哈大笑,在幹草上滾來滾去。

海蒂的食物,就是千篇一律的面包、羊奶和奶酪。

但她吃得很開心,如果是和爺爺、和小夥伴一起吃,她就更開心。

她什麼時候不開心呢?

當陪伴消失的時候。

後來,海蒂被帶到了富人家,每天睡最軟的床墊,枕最香的枕頭,有最好的家庭教師……

但她反而喪了,一天比一天喪。

周圍的面孔都很陌生,周圍的人都不在乎陪伴,反而隻在乎面子、教養和利益。

隻有兩個人還不錯。

一個是克拉拉,一個是克拉拉的奶奶。

...

...

這部電影改編自1880年的小說《海蒂》。

它是西方兒童文學史公認的經典,青少年必讀書目,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

從1937年秀蘭·鄧波兒的《海蒂》,到2015年阿努克·斯特芬的《海蒂和爺爺》,已經有4部真人電影演繹過這個小女孩的生活。更不用說,日本動畫界的兩位大神,高畑勳和宮崎駿,在1974年共同創造了一部基于它的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

...

△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90年代于中央二套播出

說到底,大家在乎的是啥?

就是這種跨越了一切的,人與人的陪伴。

但陪伴也是有方法的。

陪錯了,不一定會治愈,反而還會生“病”。

克拉拉就是一個生病的女孩。

她是富家大小姐,雙腿癱瘓,再加上家教嚴格,每天都不能出去玩。

所以她還抑郁。

隻有海蒂是她的小玩伴,是她小世界裡唯一的陽光。

但克拉拉一開始,并不知道陪伴的方法。

别笑她。

生活裡,我們很多人都錯把“禁锢”當成了“陪伴”。

每次海蒂想要回阿爾卑斯山,克拉拉就裝沒聽見,甚至摔盤子發脾氣……

克拉拉的理由看似正當——

“我這麼喜歡她,她不該離開我啊。”

“我家這麼豪華,她不該離開啊。”

是不是很耳熟,就像很多父母會說:

“我已經給了你這麼多,你為什麼就是不聽話?”

就像很多失意的情侶會說: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你為什麼就是不懂?”

所以問題來了。

當陪伴,變成了占有。

當彼此珍惜,變成了單向給予。

陪伴就消失了。

小說作者約翰娜·斯比麗,出生于1827年,為小兒子撰寫《海蒂》的時候,她已經50多歲。

相傳,她常常在居住的村莊周邊獨自散步,構想海蒂的故事,花了十年。

她的生命中,一定有人來過,也有人離開過。

她也一定琢磨了很多次,什麼是孤獨,到底是什麼讓陪伴消失。

所以,雖然是兒童讀物,但這個故事絕不簡單。

...

△ 約翰娜·斯比麗就在阿爾卑斯山邊生活

它給了我們啟示,甚至告訴我們該如何挽回——

“那些我們認為已經無可救藥的事”。

比如無法調和的矛盾,比如固執僵死的心病……

好好,道理你都懂,如何操作呢?

你看,片中克拉拉的奶奶,可能就是作者的化身。

别看海蒂自由自在,她最大的缺點是蠻。

她完全不愛學習,不論怎麼教也沒法識字。可能與她的天性相悖,她喜歡自由自在,而學習确實與束縛、與習慣的養成有關。

怎麼辦?

有一晚,奶奶給她講了個動人的故事,當講到最緊張的時刻,奶奶突然停了,說明天再講。

海蒂着急問道,然後呢?

奶奶隻說了一句:“書給你,你可以自己繼續讀啊。”

奶奶找到了開啟海蒂心靈的鑰匙,剩下的,海蒂靠自己就能做到了。

不是壓制本性,而是啟發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