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劇”。
這是斯蒂芬·金對一部劇的評價。
它誕生,它繁衍,它不朽。
果然,上周,這部60歲的美劇轉世重生了。
不如用它的經典解說開頭——
有一個第五維度,人類無法理解。
這個維度無窮無盡。它在光和暗之間,在科學和迷信之間,在人類的深層恐懼和一切見聞之間。
隻有想象主宰這個維度。于是我們叫它,陰陽魔界。
《新陰陽魔界》
The Twilight Zone


《陰陽魔界》,詩選劇的鼻祖。
所謂詩選劇,就是一集一個故事,如《黑鏡》《九号秘事》《104号房間》等。
因為短小,必須精悍。
要在有限時間,完成最大震撼……
驚悚,幾乎是絕對落點。
然而,《新陰陽魔界》第一集,是一場脫口秀。
不驚悚?
不,每一句笑話,都是驚悚。
你看他怎麼講的。

台上猙獰地說,台下猙獰地笑。
不像是脫口秀,更像集體癫狂高潮的邪教獻祭儀式。
起初,說脫口秀的男人不是這樣的。
他以前不會說笑,而是,聊觀點,聊道理。
槍支憲法數據正義……
什麼有價值(無聊),他聊什麼。

聽衆表面瑞思拜。
心裡呵呵呵。

直到他碰見一個神秘人。
神秘人說——
觀衆不在乎你的看法,他們在乎你,你把自己展示出去,就能得到笑聲。
聽起來好簡單。
但他也警告了兩句:
一旦你聊了自己,他們會共鳴;
而一旦他們産生了共鳴,你就屬于他們了。

不用說,神秘人教他的這招是禁術,是浮士德與魔鬼的交易。
當晚,男主角嘗試了新的脫口秀講法。
不聊憲法,聊自家的狗。
果然,大獲成功,他好高興,一路跑回家……
狗,不見了。

男人發現,隻要聊生活裡的某樣東西,它就會消失。
不過,你發現沒,這是一種詛咒,也是一種能力。
他其實是個很好的人,他發現可以用這種能力做點好事。
隻聊那些壞人,讓那些道德敗壞,但是又沒人懲罰的人消失。
從愛性騷擾的酒駕垃圾,到高中欺負過他的惡霸人渣。


說了,笑了,沒了。
不能再完美。
但,怎麼會變得這麼猙獰——


不得不說《陰陽魔界》系列最著名的一集。
那是1959年的第一季。
一個小鎮,突然斷了電,電話沒了,車也開不動。
小鎮居民有點恐慌,聚在一起讨論。
有人說得去市政府問問,有人說是太陽黑子影響。
但有一個奇怪的小孩陰森地說:
外星人來了,他們安插了一些間諜,在我們之中。
大人當然不信。
直到有一個女人說,某人經常在深夜,站在門外凝視星空。
然後,人們看那個人的眼神變成了這樣——

一場揪外星人的遊戲就此開啟。
有人殺死了他自以為的“外星人”。
接着,人們說殺人的那個才是外星人,因為他想要趁亂消滅人類。
于是,他被殺了。
再接着,人們認為那個小孩才是外星人,因為這場混亂就是他挑起的。
唯一保持鎮靜的是鎮長。
但他……

小鎮毀了,沒有毀于外星人的攻擊。
毀于人們自己。
這時候鏡頭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兩個外星人遠遠看着。
“結果都一樣嗎?”
“都一樣。”

這是1959年,《陰陽魔界》探讨了人類的猜疑鍊心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壞的,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不是壞的,我也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壞的。
那麼,在你幹掉我之前,我先幹掉你。
這種恐懼,洶湧在當時99%的美國人的内心——
冷戰的蘇聯,會不會先宣戰?
這集的影響和發散實在巨大。
40多年後,劉慈欣在他的《三體:黑暗森林》裡,将猜疑鍊放大到宇宙位面,提出了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論。
2005年,世界頂級導演斯皮爾伯格,在他的電影《世界大戰》中,同樣塑造了一個到處停電,開不了車的場景。
電影裡的人類同樣在外星人的恐慌下自相殘殺。



2017年,《美國恐怖故事》第七季,也有同樣的情節:
一個女人,因為停電的恐慌殺人。

這些墨迹,或直接或間接,都能找到《陰陽魔界》的顔色。
其實早在1983年,斯皮爾伯格就想改編小鎮的故事。
當時他參拍了電影版《陰陽魔界》,一部由四個導演合拍的電影(每一位都深受《陰陽魔界》影響)。

可是,電影拍攝途中出了事,直升機墜毀,一個演員和兩個小孩不幸遇難。
為此,斯皮爾伯格隻得改變原計劃,翻拍一集比較溫暖的故事。
這些是題外話。
但不知是否應了那個預言——
陰陽魔界裡,發生着人們無法理解的事。
它們直擊一代人的夢魇,有時以外星人的假象,有時以死神的假象,有時以自己人的假象。
所以,《陰陽魔界》承受了兩種命運:
一,不被普通觀衆待見,兩次遭到停播。
二,被無數導演牢記,被不停地緻敬,不停“重生”。

《新陰陽魔界》編劇中包括了喬丹·皮爾。
《逃出絕命鎮》的導演,今年,他的恐怖片《我們》又在美國掀起一陣狂潮。

有一次他直接說:
《我們》的靈感來源于《陰陽魔界》第一季第21集。
說出來你可能吓一跳。
《陰陽魔界》的勢力範圍,早已覆蓋了你熟知的:
《楚門的世界》源于1989年《陰陽魔界:Special Service》——一個人發現浴室裡有攝像頭,原來自己正被全世界觀看。
《戀戀書中人》源于1960年《陰陽魔界:A World of His Own》——小說家塑造一位夢中情人,情人成真。
《午夜巴黎》源于《陰陽魔界:A Stop At Willoughby》——坐上一台老列車,回到了過去。
《死神來了》源于1961年《陰陽魔界:Twenty Two》——一個女人預見到飛機會爆炸。
《靈異第六感》源于1962年《陰陽魔界: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不劇透。
《鬼娃》源于1963年的《陰陽魔界:Living Doll》——殺人娃娃。
《鐵甲鋼拳》源于《Steel》。
《心慌方》,源于《Five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Exit》。
還有劇。
光是美劇,試圖複制《陰陽魔界》的,就包括但不限于——
《迷離檔案》《X檔案》《危機邊緣》《夜夜迷離》《美國哥特故事》《黑鏡》《零異頻道》……
《星際迷航》系列的創始人這麼說:
你想認識羅德·瑟林(《陰陽魔界》創始人)?那你得清楚他對人性的熱愛,對我們充滿悲憫和熱情的好奇心,以及,他讓我們無數次反觀自己的啟示,以及他對擴充我們思維世界的決心。
日劇,實在太出名了:《世界奇妙物語》。

别忘了,還有港劇《奇幻潮》。


回到《新陰陽魔界》開頭的故事。
那個說脫口秀的,怎麼從一個好人,變成了一副魔鬼的樣子?
有一場戲是,他不想丢掉新東西了,想聊那些聊過的人。
但,那些曾讓觀衆捧腹大笑的話,第二次說出來,卻變得鴉雀無聲,滿堂冷寂。

是。
沒人愛聽炒冷飯,一個講過的東西,第二次就不靈了。
聽衆需要不斷地用新的素材填補他們的好奇。
素材從哪來呢?
從自己身上拆下骨頭,投進火堆裡充作燃料。
他消費自己,最終失去了自己。
這是一個面向用戶的講述者的悲哀。
當一個講述者自己的生活已經榨幹,他就隻能開始編造。
把别人的事,說成自己的事。
把編出來的事,安到“我朋友”“我閨蜜”身上。
這就是一個媒體人的陰陽魔界。
在故事裡,那個男主講脫口秀的地方,背後有一堵壁畫。
壁畫裡,是無數盯着你看的觀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