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複聯傷心麼?

雖然昨晚答應了你們要單獨寫一篇美隊和雷神……

但肉叔想了想,對我們的淚腺稍微友好一點……今天還是先跟大家看點好玩的吧。

有個老外,不遠萬裡從美國到中國最最偏遠的地方,走進最最神秘的地區。

有多神秘?

肉叔敢不負責任地胡吹一下:

絕大部分中國人,都沒見過這樣的中國。

不信?

你瞧——

黑森中國曆險記

Primal Survivor

...

美國人黑森,求生教練兼荒野向導。

一個向來不安分的人,也是一個狠人。

曾下海捕魚捉鼈,進山抓蛇擒虎。

這次,他來到了中國。

千萬别以為他是另一個貝爺。貝爺、德爺他們在野外把什麼都看成蛋白質,隻求生存。而黑森,卻是走進當地原住民,和他們一起生活。

...

1、獨龍峽谷

雲南省邊界的獨龍峽谷,被黑森稱為“世界上最偏遠、最狂野的地方之一”。

獨龍族人,用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已經在此地繁衍生息千年。

黑森要跟自己的獨龍族師父學習怎樣在這裡生活。

...

剛來到這裡,他就見識了這裡的野性。

他被師父帶着去捕魚。本來很平常的一件事,在這裡卻一點也不平凡,黑森差點被吓尿。

魚好捕,可路太難走了。

他們必須走過一段懸索橋才能到達目的地。

但這橋……

短木闆拼接的橋面,隻被兩條不怎麼粗的鋼索承載着,人走在上面搖啊搖晃啊晃,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從縫隙中掉下去。

師父是老司機,平平穩穩地就走了過去,黑森想跟着一起也不行,因為這橋一次隻能過一個人。

走上橋以後,才真正感受到橋的脆弱,看着腳底下洶湧奔騰的河水,他更加心驚膽戰。

你看有多刺激:

...

當他走完全程以後,不禁感歎“活着真好”。

但他不知道,這座橋是他在獨龍峽谷能走到的最舒服的橋了。

幾天後的另一座“橋”,隻會讓他感歎,“活着真不容易”——

開春以後,山頂積雪融化,是進山采摘珍貴藥材和食物的良機。

黑森跟着師父進山,才出發不久,他們就遇到了難題:

眼前是一條咆哮着的激流。

...

他們要現搭一座橋。

但是,對面必須也有人接應,師父馬上叫人幫忙。

打電話?微信?這深山老林哪來的信号,更何況根本就沒人用手機。

果然,趙本山沒騙我: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那通訊也基本隻能靠吼了……

師父向河對岸發出奇怪的叫聲,大概二十分鐘,終于有人來了。

...

怎麼搭索橋?

黑森把細繩綁在弩箭上,射到對岸,細繩再連上用多根竹條絞成的竹索,綁在對岸的樹上,做成極為簡陋的索橋。

然後,利用獨龍族特有的小木車,順着竹索滑到對岸,所有的東西都是純手工,必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

獨龍族人厲害就厲害在這——

用有限的資源,迅速、高效搭建起盡管看上去簡陋不堪,但足夠安全的設施,以在險惡的環境生存下去。

他們可以隻用一根竹子,一條細繩,就做成一個簡單有效的捕獵陷阱。

...

...

為了采集懸崖峭壁上的蜂蜜,幾個人通力合作,搭一個簡易的梯子,有人用濃煙趕走蜜蜂,有人取蜜。

...

危險,艱難,這是獨龍峽谷的生活,但是獨龍族人卻在困境中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生活越難反而越顯出人的韌性和智慧。

很多事情都沒辦法,但是沒辦法也得拿出辦法,人都是逼出來的。

2、火槍部落

岜(bā)沙部落,貴州苗族的一個部落,也是中國唯一可以合法配槍的部落。

每一個成年的岜沙漢子都有一杆屬于自己的槍。

...

黑森來到岜沙部落,他想要成為一個岜沙漢子,拿到屬于自己的槍。

要獲得這杆槍,必須獨立完成一個任務。

為了給黑森踐行,老師還專門殺了一頭羊,請他吃獨具岜沙特色的菜肴——

羊癟。

啥啥啥,羊肉羊排羊腸羊肚羊蹄爪老子知道,羊癟是什麼鬼?

很快,熱情好客的岜沙人就讓啥都能吃的野外生存專家黑森,見識這道美食——

嗯,就是羊胃裡,胃液和半消化的糜狀食物的混合物……

再加上生的羊肚,加鹽和辣椒,生吃。

...

對,就是生吃。

配菜也很生猛,一大盆凝固的生羊血,也是生吃。

兩個岜沙人吃得津津有味,不停地勸黑森多吃:越吃生,越健康,老虎吃生,老虎有力!

黑森隻能夾一小塊放進嘴裡,然後露出尴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至于味道……

看黑森的表情,可能比鼻涕蟲還可怕吧……

吃了這頓生猛的飯以後,黑森出發了。

成年人就是要能獨當一面,最能依靠的是自己。所以,他必須獨自完成任務。

他的任務就是必須一個人捕回大量的魚。

根據老師的指示,他沿着河走了一上午,還是沒到達捕魚地。

而且,河在流入一個峽谷後成了一個落差達18米的瀑布。

黑森無路可走,隻能從陡峭的瀑布岩壁下去。

有一個好消息,岜沙人在岩壁留下了一條安全繩。

但是,黑森馬上發現這個消息也不是那麼好。

因為那條繩索是用稻草做的,繩子到底有多堅韌,能承載多少重量,黑森一無所知。但是,也隻能硬着頭皮上了。

...

剛開始,他還能沿着峭壁慢慢下去。然後,岩壁越來越濕滑,一個不小心,黑森啪地一下重重摔倒……

經過一番艱難跋涉,黑森終于到達了捕魚地。

但是,他的工具少得可憐,隻有一個撈魚網。

沒有漁網,沒有餌料,不能電魚,黑森拿什麼完成任務。

徒手撈?撈一百年都不一定能撈到一條。

沒有了先進的現代化工具,好在黑森知道岜沙人傳統的捕魚方法。

在河邊,有一種叫“醉魚草”的植物,它的葉子裡有一種化合物能夠麻醉魚,隻要把足夠多的樹葉搗爛,放進河裡,河裡的魚缺氧,就會自動浮出水面。

醉魚草的效果很快就會過去,對魚和水質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影響和破壞。

這是當地人和自然共同“商量”出的和諧共存的方式。

3、馴鹿森林

東北,大興安嶺山脈綿延千裡的森林。

這裡地廣人稀,人迹罕至,是猛獸的樂園,人類的險境。

鄂溫克人就生活在這山林裡,“鄂溫克”的意思就是“生活在山林裡的人”。

...

和他們相依為命的還有森林裡的精靈——馴鹿。

黑森來到這裡,将和鄂溫克人一起生活,他的向導是鄂溫克人老楊。

老楊表面對黑森熱情友好,暗地裡卻憋了“壞心思”。一見面就給黑森出了個難題——

騎馴鹿。

...

對鄂溫克人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因為他們運輸、遷徙都離不開馴鹿。

可是對黑森而言,這可不簡單。

馴鹿身上綁着簡陋的坐墊,黑森跨坐上去,感覺還有點帥氣。然而,當馴鹿跑起來的時候,黑森馬上失去平衡,摔了個灰頭土臉,帥不過三秒。

第二次,黑森換了一隻馴鹿,老楊還傳授了技巧。看樣子有希望成為一個“套鹿杆”的漢子。

剛開始馴鹿走兩步,黑森還能保持平衡,當馴鹿低頭,沉默,加速度,黑森又摔了大跟頭。

而老楊卻在一旁笑得合不攏嘴。

...

或許是黑森成功逗樂了老楊,老楊給他介紹了鄂溫克族裡的能人——

造船能手張丹。

在以山林為主的大興安嶺,造船這項技能隻有少數人掌握。

當黑森去拜訪張丹的時候,他正在做一艘獨木舟。

...

獨木舟是純手工制造,上面沒有一顆螺絲釘,所有的材料都是從山林中得來。

而其中,最神奇的就是獨木舟外殼的原材料——

桦樹皮。

哈?樹皮也能做船?

一般的樹皮不僅很難剝,而且很脆弱,一下就斷裂或者變得粉碎。

桦樹皮有什麼特别的?

張丹傳授了黑森剝桦樹皮的方法。

先用刀在樹上直直地劃下一條線,然後在直線兩段沿着樹幹橫着劃線。然後沿着割出的縫隙,小心地撕下,就可以撕出一片完整的樹皮。

簡直就像扒下了桦樹的衣服。

将幾塊完整的桦樹皮仔細縫在一起,就可以包裹住船身。

最重要的是,桦樹不會因為被剝皮而死掉,它們還是可以繼續生長。

在大自然中生活的人都有這種智慧,他們明白生存是相互的,人類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一份子,絕不因自己的需求而對自然索取無度。

就像老楊帶着黑森去找一種叫幹茯苓的草藥。

雖然幹茯苓的根藥效更好,但是老楊不會連根帶葉地采。因為要保持草藥能夠一直生長,等自己有需求的時候,可以再采。

...

這是對大自然的一種保護,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有這麼一句話,地球不需要拯救,人類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我們站在了生物鍊的頂端,發射了探測器到月球,到外太空;制造了深海潛水器下到地球最深的海溝。

我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自以為可以改天換地。

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早已經忘記了承載人類生存的始終是大自然,是這個星球。

一切的生活來源都來自這個星球的饋贈。

與自然更親密的這些人們,知道這饋贈的來之不易,所以小心翼翼,不敢浪費一點,也不敢多取一分。

他們親近自然,知其狂暴,也知其溫柔,所以他們敬畏,愛護。

《黑森中國曆險記》相對于其他探險求生類的節目不夠驚險刺激,沒有一味展示獵奇的景象。

但是,他讓我們看到人類還是孩童時的模樣,面對自然的态度。

黑森這個現代人進入這些地區以後非但沒有展現出高人一等的能力,反而連生活都成了困難,像一個孩子一樣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看上去手足無措,好像特别滑稽。

真滑稽麼?

當然不。

别忘了——

面對自然,人類就應該是一個孩子。

編輯: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