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是在看完電影《男孩唱詩班》後,電影下面也有相關推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看到了《死亡詩社》。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爾頓預備學院的中學裡。這所學院以其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作為裡面的學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所有的老師,家長則以“确保送他們進入名校”為目标,學校的校訓也是“傳統、紀律、榮譽、卓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新學期文學老師約翰·基丁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闆,打破了學校的嚴謹之風。基丁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内聆聽死亡的聲音,思考人生的意義 ;撕破死闆的書本,學會用心學習,感受生活、生命之書;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奔跑,釋放天性,說出自己的理想,用詩歌是發出吼叫;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重新思考。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内心産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重新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基丁是循循善誘的老師,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他的教育或動情,或啟發,或引導,或體驗,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曾經順從聽話的學生在基丁老師的引導下,沖破牢籠束縛,滿懷激情,尋找心中所愛,去努力實現火熱的理想。
基丁用詩歌帶來的力量,激發了這群17歲孩子身體裡被壓抑的天性,無法釋放的無限潛能。查理開始施展他惡作劇的才能;諾克斯不顧一切地去追求他的愛情;尼爾第一次違背父親的意願,去實現自己的演員夢,就連一向膽小的托德,也在基丁的鼓舞下,跳到桌子上朗誦自己的詩歌。而當主人公之一的尼爾面對父親的反對,心中猶豫是否還要繼續去參演戲劇時,他來向基丁尋求答案,在自我選擇與家庭制約的尖銳矛盾中,尼爾既不想成為父親期望的那個人,也無力成為真正的自己。于是在那個飛雪的寒夜,尼爾戴着精靈花冠回溯了自我盛放的璀璨一刻之後,決絕地将年輕的生命終結在夢想的祭台。
尼爾的死将全劇推向了高潮,給觀衆以深深地震撼,讓觀衆看到了潛藏在這群孩子心中對理想與信念的執着追求,對教條主義和現實的反抗決心。但無疑尼爾的死又向大衆抛出了另一個問題,年輕的孩子們在面對阻擋自己追求夢想而又尚且無法抗衡的力量時能做的隻有死亡嗎?人面對死亡都會心懷恐懼的,選擇自殺則需要更大的勇氣,如果不是心如死灰,絕望到了極點,是不會想要放棄生活。但同時他自殺的真正問題也在于,他沒有很好的平衡夢想和現實之間的關系,一個有夢想的人不代表他就需要脫離現實。

圖片發自簡書App
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答案。人類的進化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人類偉大思想的推動,而思想恰恰誕生在觸碰靈魂深處的瞬間,環境能塑造一個人,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命密碼。當我們每個人都在相同的教育下成長,被壓迫,被束縛,隻有沖破禁锢,才能讓思想自我選擇。正如電影的開頭所說,“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但是我覺得隻有真正面對着絕望的深淵,看着認真追逐,尋找希望,理想在自己的面前被碾碎,才能配得上“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否則,死亡就隻是死亡。
在那個雪夜過後的清晨,死亡詩社的成員,踏雪而行。尼爾的室友托德,看着天地一片雪白,蒼茫大地寂靜無聲。他笑了,笑的很美就像是一個墜落在人間的天使,他輕輕的說“好美。”,可是他那灰藍的眼睛裡,悲痛始終無法掩藏。最後基丁老師也因尼爾的死成了替罪羊被學校開除,當基丁老師最後一次來教室拿自己落下的圍巾時,看着老師帶着笑意,用溫和的目光凝視自己時,托德終于勇敢的不顧校長的威脅阻攔,站上課桌說出了那句基丁老師教他們的“Oh !captain,my captain!”,最終一部分被喚醒的人,也站上課桌用“Oh !captain,my captain!”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基丁老師看到這一幕他欣慰了,因為他知道自由的種子已經在學生的心裡生根發芽,一生中可貴的就是遇到了真正啟迪心靈的老師,基丁老師就猶如學生們的靈魂之光,讓他們感受到自由的美好以及學習的樂趣。雖然基丁老師離開了他們但是自由的思想将會傳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不管别人怎麼說,文字和思想的确能改變世界。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