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沒有翅膀,人們才會尋找飛翔的辦法。”
說是2020最佳國産紀錄片也不為過。沒有刻意的情節渲染和煽情,唯一的就是真實。聚焦于貧困家庭的孩子,幾位教練用棒球為他們尋找未來。又是一部反映社會底層的影片。
棒球隊的孩子都是出身于貧困家庭,有的父母雙亡、有的父母離異無人看管、有的家庭困難無力撫養……有兩個孩子是主角,一個是小雙,一個是馬虎。兩個孩子的性格天差地别。小雙性格沉穩,乖巧努力。馬虎不服管教,調皮搗蛋。但兩個孩子的家境卻是同樣困難。小雙從小沒見過父母,父親因喝酒腦溢血離世,母親生下她和雙胞胎哥哥就走了,就連從小撫養他長大的大伯也因病去世了。影片末尾的小雙因為二伯也得了癌症不肯回棒球隊,甚至出現了心理問題。
馬虎從小沒人管,經常跟着别人“要着吃,要着穿”,爸爸喜歡打架,媽媽在他三個月的時候走了。上課時吃粉筆、吃膠水、吐口水。食堂排隊打架、回宿舍打架、棒球場上也打架。活脫脫的一個“問題少年”,但随着影片深入,就會發現這些都是他的“僞裝”。和爸爸視頻時他報喜不報憂,沒有同學願意和他同寝室他會害怕。關于馬虎的三個片段感觸最深。第一個是老師在給他凍傷的手抹藥膏。第二個是教練罰他不讓他上場時,馬虎委屈的說:“我就是個流浪狗。”第三個是在漆黑的夜空下馬虎唱起了“媽媽呀媽媽…”。最後馬虎成了隊裡的擔當,教小點的孩子打球。
小雙很乖,我想換做誰都是會喜歡他的,但上天卻給他安排了這樣一種命運。馬虎從曾經的問題少年變得未來可期,在馬虎的身上,其實讓我看到的是孩子對愛的渴求。所有人都一樣,都渴望被愛包圍,因為這證明了我們的存在感。孩子更甚,因為他們對外界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但當馬虎沒有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時,他就隻能通過這些叛逆的舉動來吸引教練、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以此來證明他的存在感。
或許更深入的思考,這些被棒球隊選中的少年是幸運的,那麼那些沒有被選中的呢?我們難以想象在當下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的中國,還有四千萬貧困兒童。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隻是因為命運的不公平就要在出生的那一刻起比普通孩子承擔太多。棒球隊的孩子們可以通過棒球改變命運,但這些貧困兒童又靠什麼改變命運呢?所以這群孩子的出路在哪,我們誰都不敢确定也無法确定,或許隻能靠政府了吧。
影片最終還是指向了“貧窮即原罪”。真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我在B站關注的一位up主經常會發些農村貧困家庭的視頻,那些小孩和小雙、馬虎的家庭類似,他們住在漏風漏雨的房屋裡,穿着撿來的破鞋破衣服,吃着已經發芽的土豆和應季菜……有時候我們真的難以想象的生活就這樣在同一片天空、同一片土地、同一種空氣下發生着。我又想起了一張印度城市的航拍,貧民窟和富人區就離得這麼近,但分界線卻又是那麼明顯。在當今這個娛樂至死、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應該被網絡上一些看似“繁華富足”的生活蒙蔽,富足不應該限制我們的想象力,更應該讓我們明白我們所謂的“富足”是從何而來的,是那些日夜辛勤工作的底層人民用他們的汗水換來的。那些生活困頓的底層人民才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
很喜歡北島的一句詩“從賣氣球的人那裡,每個孩子牽走一個心願”,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被溫柔相待吧。
每一個孩子都是禮物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電影拍出來了,然後呢?
和後作《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一樣,聚焦于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底層人民,資本社會看似完善的福利制度,過于“制度化”和“标準化”卻并不能提供相應的社會服務和保障,這個社會壓抑了太久。每一幕都很戳心,看的隻是心痛和難過,但卻無能為力。丹是個 ...
成年人的卑微
一位父親的尋子之路,折射出來的其實是這個社會的弊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貧窮。見過了大城市的繁華,真的想象不出來都21世紀了,還有人沒見過電腦,還有人一年可以花費不到一千,還有人吃不起飯......有時候我很想看這些聚焦于底層人民的電 ...
百喚無一應,誰知離恨多
從早上看到中午,之前一直想看這部電影,但我覺得在沒有看過蕭紅的作品的情況下看這部電影可能會對我的認知産生誤導,畢竟電影嘛,遠不如作品真實。所以在看完《生死場》和《呼蘭河傳》之後我才看這部影片。之前也了解過蕭紅的生平,但有時候字面上的 ...
一直在奔跑
毋庸置疑的一部經典之作。第一次看的時候對片頭片尾的那一片羽毛無感,後來二刷才注意到這些細節。或許導演想借這片羽毛暗喻阿甘的一生,就像阿甘片中說的那樣:“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你會吃到哪一個。”阿甘的一生就是這片羽毛,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