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飄飄感歎,現在網上沖浪處處要小心。
梅粉們從未和我有過如此強烈的共鳴,在後台各種現身說法。
看來,現在明星、博主、粉絲、網友被挑刺,的确是常态了。
可,飄飄萬萬沒想到,吃貨大國群衆對一個做飯的,也能挑刺。
前有美食家王剛因“殺菜”沒感情被挑刺,最近,又有個廚師引起大家不滿。
不過,這一次,飄飄倒覺得,挑得對。

怎麼回事呢?
事件得從二更5月2号發布的一則視頻,開始說起。

視頻拍的是一家南京高級壽司店,名叫柒本味。
畫面是二更一向活色生香、高級感外溢的風格。

故事腳本也充滿了一種匠人情懷。
标題就叫“一家有規矩的店”。
主打老闆,似乎對美味有着極緻追求,廚藝好,脾氣大。
生怕不懂規矩的食客,糟蹋了他的料理,于是制定了一套就餐規矩。

啥規矩?
一、不能打包。
二、批量生産。
三、人不來齊不上菜。
四、上菜後一分鐘内必須吃。
五、沒有菜單,不接新客,隻能舊客預定帶新客。

乍一看,除了裝X氣有點熏人之外,也沒什麼好噴的吧。
但很快網友憤怒地發現,這個老闆對客人規矩一堆,自己卻最沒規矩——
用長着膿瘡的手,捏壽司給客人吃。

這就很讓人拳頭硬了。
比當你大一那年暑假回家,一直不允許你早戀的父母笑嘻嘻地告訴你,其實他們也是初中早戀認識的還讓人拳頭硬。
對于膿瘡這事,老闆段磊是怎麼回應的呢?
他提出一個哲學問題——
四個月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到底是不是同一個我?
我的手現在沒有問題
網友看的是四個月之前的微博
把這個事情放大了

通過提出這個哲學問題,老闆成功繞暈了一部分網友,畢竟這個問題連赫拉克利特都沒搞清楚。沒錯,就是那個糾結人能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的偉大先哲。
但是,蒙蔽的網友很快又發現了問題,不對呀!你一個廚子怎麼能戴着手表下廚呢?!
這個還真不是挑刺,食品安全條例中明确規定,人員上崗時,不能帶着飾物料理。
因為手可以随時洗幹淨,飾物卻長時間不會清理,極易滋生細菌。

這次,老闆的回應大概如下——
戴手表嘛……這是一種個人行為習慣……
我掰不下去了,我改還不行嗎。



本來,事情就以柒本味違反食品安全條例被勒令閉店整改為結局,這事就這麼告一段落了。
但,秉承魯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網友發現這家店是個寶藏,不扒不知道,一扒全是料。
罪狀一,說好不做外食,結果在外賣平台上歡快營業被抓包。

罪狀二,在微店平台上出售自制調料,制作工藝充滿疑點。
店内包括醬油、姜片、腌制裙帶菜等産品。

微博上聲明是下單再制作。

但看過《舌尖上的中國》都知道, 好的醬油制作周期基本要一年。
網上找到的家常醬油自制方法,也需要四個月。
而那些腌制姜片、裙帶菜,怎麼也不可能在三五天内就做好的吧?
時代變了,現在大家裝X連草稿都不打了。

罪狀三,價格虛高,食物品質卻不敢恭維。
按照大衆點評上的扒出來的料,柒本味的價位人均300起跳。

但某點評app上的推薦菜出品圖的賣相是這樣的——
人均300~600的日料,調料用的是普通的青芥末,連手磨山葵都不舍得用。

随手打開一家廣州人均300的日料店,人家的畫風是這樣的。

人均300+的日料店,别人家的推薦菜一般不是海膽、和牛刺身,就是黑松露、帝王蟹。
而他們家,是擠一堆沙拉醬溢出盤子的醬油泡壽司。

但,哪怕花了300+大洋吃了一堆沙拉醬和醬油泡飯,還是有食客吃得高潮叠起,大呼值票。
這大概就是我等锱铢必較的俗人,無法擁有的簡單快樂的人生吧。


其實,真正懂吃的人,往往都很純粹。
懂吃的廚師是,懂吃的食客也是。
談到壽司,就不得不談回小野二郎。
那個被譽為“日本壽司第一人”的壽司職人,大衛·賈柏拍的紀錄片《壽司之神》的主角。
真正的壽司之神和柒本味老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的規矩極多。
但不一樣的是,他們的規矩,是用來自律,而不是用來自保的。
換句話說,他們要求自己,而不要求食客。
小野二郎畢生的主題隻有一個——怎麼做出更美味的壽司。
這種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就像他本人所說的那樣:你永遠不知道巅峰在哪裡。
我隻想做出更美味的壽司
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
我總是向往能夠有所進步
我會繼續向上 努力達到巅峰
但沒有人知道巅峰在哪裡





為了不斷攀登巅峰,他隻能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手藝。
很多人以為手藝精進了,工作反而輕松了。
但對于小野二郎來說不是的。
不斷接近巅峰對于他來說,反而是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食材用得越來越好。

料理的準備工作,越來越龐雜。
以前我覺得自己的料理法很好了
但之後我的手藝又有所精進
以前我會按摩章魚約30分鐘
現在要按40至50分鐘




但這種狀态對于小野二郎來說是種負擔嗎?
恰恰相反,他對做壽司始終保持着純粹的熱忱。
93歲高齡,依然因為這份熱愛寝食難安。
我會在夢裡捏壽司
點子多到半夜會驚醒


和柒本味主廚故弄玄虛的料理觀相反,小野一派的料理人對壽司職人的理解,都有一種一脈相承的純粹——
對美味追求的純粹,和對工作态度的純粹。
職人之道就是每天重複同一件事
他們隻想工作
并非想标新立異



飄飄想到《料理仙姬》裡,思想純潔、無金錢欲望的美廚娘阿仙。



在今天,我們或許很難去苛求人,對料理持有這種高度純粹的态度。
但,如果拿這種純粹當變現的噱頭和賣點,那就不免吃相難看了。

《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顧問,當代美食家二毛說過,懂吃的人,往往都愛逛菜市場。真正的美食家往往會從食材中尋得最真實的激動。
香港食神蔡瀾,也是一個愛逛菜市場的主——
到任何地方,先逛他們的菜市場,這是我的習慣。
上菜市場,主要還是因為愛吃,遇到什麼沒有嘗試過的便買下來,如果餐廳不肯代你燒,就用随身帶的小電煲在酒店房内炮制,其樂無窮。
這種對食材、食物本身有着最純粹的激動者,才是真正懂吃的吃貨。
但,如今的社會,愛吃的很多,懂吃的卻太少。
柒本味裝X翻車,被人總結為是一單網紅餐廳營銷失敗的經典案例。
私人訂制、不設菜單、限量供應、不接新客、老闆恃才傲物脾氣大……柒本味所用的這些陳舊粗糙的套路,近年的網紅餐廳一用再用,百用不膩。
為什麼?因為鋤頭再糙,卻總能割到韭菜。
“吃”文化,在近幾年流行。但在吃這件事上,吃貨們越來越不關注食物本身,反而更注重各種各樣的儀式感。
生活要有點儀式感,但隻有儀式感,那就是件虛僞又自讨苦吃的事。
好比前兩年的“鞭屍牛展”事件。
順德有一家網紅煲仔飯——牛展煲仔飯。以老闆脾氣極差聞名互聯網。
美食博主品城記和網紅郭傑瑞都探過這家店,結局都是由于持相機入店被老闆牛展轟出店門。
是歇斯底裡我可以用這個詞
大聲叫不做你生意
你們全部給我出去
所以我得罪說一句
老闆你去做一個心理輔導咨詢





老闆牛展,比柒本味老闆還懂規矩。他會手把手教你正确地吃煲仔飯,吃錯了就可能挨罵。
好不好吃呢,褒貶不一。隻能說,煲仔飯再好吃,也不如牛展的脾氣好吃。
本地食客稱從來不會光顧這家店,大排長龍的,往往是千裡迢迢來求一罵的外地人。



至于價格,也是虛高,且極度不透明。
埋單都是把客人叫到外面,老闆牛展私下報價,不固定菜價,坐地起價。多少錢全看老闆心情。
據品城記詢問到的價格,大概在一碗150+左右。
店家:蟹的話170
品城記:好像貴了一點
店家:是啊 你可以不吃的



讓食客們趨之若鹜的,恐怕不是煲仔飯的味道,而是煲仔飯的老闆。
人就是喜歡把最簡單的事搞複雜,還沾沾自喜以之為浪漫。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吃,不過是件最簡單不過的事,它其中包含的哲學,也應該是最純粹、最原始、最基本的。
它可能是《飲食男女》裡的,挑戰道德倫理的,人的原始本能。

它可能是《昨日的美食》裡,一對“不平凡”的情侶間,最平凡的惺惺相惜的溫暖日常。

它也可能是《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裡的,“無論多麼悲傷,都得填飽肚子”的對生命的珍惜與尊重。


吃,背後的人文底蘊再怎麼深厚,說白了就是一項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或者一種最原始的欲望滿足。
在賣弄吃的意義時,反而把吃的邏輯搞複雜了,那不過是弄巧成拙。
好吃的就是好吃的,不好吃就不好吃,用你的味蕾,去做這道選擇題。
搞那麼多彎彎繞,反而讓人變得好賴不知,香臭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