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關于23号星球》結束後,鏡頭在工具間裡掃過每一個戲劇人的時候,我看到的不再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還是一個個熟悉的、為了戲劇夢想而熊熊燃燒的靈魂。

《戲劇新生活》開播的時候,我是并不知道的,因為我平時看綜藝不多,而且在社交媒體上,這個節目也并沒有做什麼大規模的營銷宣傳。

...

節目頭兩期播完之後,不少有影響力的媒體和自媒體們開始自發的宣傳這個節目,我也是在那個時候知道了《戲劇新生活》。帶着強烈的好奇,我看了前兩期,這一看,便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跟以往的“真人秀”綜藝相比,《戲劇新生活》是我看過的最奇特的一個了,因為這個節目帶有着強烈的“窘迫感”。一上來大家就被逼到了生活的死角裡,想要繼續下去,就得不停的排戲,用精神的食糧換取生存的糧食。于是,這些對我來說陌生的面孔,用十期的時間為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表演,讓我喜歡上了這些戲劇,喜歡上了這些人。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個綜藝的一些感受。

那些照亮别人的夢

先來說說我對《戲劇新生活》裡每個戲的感受吧

《養雞場的事故》

...

這是整個節目裡的第一個戲,也像是戲劇人們的一個宣言。一直養雞廠裡長大的小雞要去看大海,就像是一個人立下一個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誓言。但夢想終究有機會照進現實,當小雞看到大海的那一刻,舞台上的所有人都陷入了一個短暫的停頓,我非常喜歡這一幕,那是一個人在實現自己夢想後摻雜着興奮、激動又有些許恐懼和難以置信的複雜情感,穿透力很強。

也許,當理想真正實現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跟自己設想的有些不一樣,但沒關系,它終究是實現了,這就值得驕傲。

《雞兔同籠》

...

兩把椅子,兩個人,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一個戲了。看似亂七八糟的台詞裡包含的是一個小女孩可能再也看不到父親的難過和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虧欠與悔恨,當探視結束的聲音響起時,父親還在絞盡腦汁的教小女孩”雞兔同籠“的計算方法,因為,這是他作為一個父親,此時唯一能為女兒做的事了。

在戲的最後,小女孩看着父親遠去的背影死命地敲打着隔離窗,嘴裡嘶吼着“爸爸”,但這一切卻是沒有聲音的,這種無聲化的處理更加表現出了父女親情被撕裂時那讓人難受的一面,讓人動容。

《出山》

...

這是我在這十期節目中最喜歡的一個戲。

一開始,我真的以為這個戲跟修行人出家有關,但直到最後那句“成人不易,珍惜!”出來的時候,我才明白,這出戲,講的是一顆精子的故事。

這出戲讓我第一次見識到了吳彼的能耐,戲的前半部分高潮在喝水那裡,一連灌下三四瓶涼水讓我看到了什麼叫“敬業”,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了“燃燒”這個詞,就像吳彼在節目第一期裡說的那樣,戲大于天,為了戲,再難的事情也會去做。

而後半部分的高潮,則體現在吳彼長達一分鐘的凝視中,伴着《相思賦予誰》的歌聲,吳彼靜靜地凝視着“小蘭”,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吳彼的眼神之中,激動、期望、委屈、欣慰,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這長達一分鐘的凝視之中,沒有任何肢體動作和大的情感爆發,卻讓我不自覺的被感染,淚流滿面。

成人不易,這部戲裡的所有”折騰“都在此時有了一個最好的解釋,我們雖然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可我們為了來到這個世界上,也是一顆精子經曆了重重磨難最終勝出的艱難曆程。我也明白了我為什麼會淚流滿面,因為這是對生命的感動。

《邂逅.似水》

...

這個戲講述了一場相見又分離的情感遭遇,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吳彼的演技再一次震動了我,但這個戲讓我喜歡的地方卻在最後。

當“秋水帶走落葉,冬陽照進春泥,你我一别,終不會再見”這句話伴着《宜賓的米店》這首歌出來的時候,我又一次的流下了眼淚。這句話,越回味就越動人,我們活到三十多歲的年紀,都多多少少經曆過一些情感曆程,或刻骨銘心或念念不忘,雖然生活一直在繼續,時光變成了煙,但有些東西會永遠停留在你内心深處的某個角落。

最後的處理我非常喜歡,喜歡到反複看,演員們陸續走出似水年華酒吧,走入人流之中,仿佛石子投入水面,驚起一圈漣漪後便悄無聲息,曲終人散是我們終将面對的結局。

太多的不舍和難忘,終究會變成一個個背影,消失在江南的煙雨和街上的人群中。

《倒影》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個戲對我的觸動并不是很大,因此不說了。

《巴西》

這是我在這十期節目中第二喜歡的戲。

看《雞兔同籠》的時候,并沒有覺得劉添祺的才能有多厲害,但在看完《巴西》之後,卻被劉添祺的才能所震撼。一個植物人、一個機器人、一個玩偶,三者組成的這出戲再次讓我淚流滿面。

這部戲讓我想到了20世紀60年代科幻“新浪潮”運動的旗手羅傑·澤拉茲尼的短篇小說《趁生命氣息逗留》。二者之間雖然相差巨大,但在結尾是相同的,《趁生命氣息逗留》裡,弗羅斯特喊出了那句“我害怕”,讓他從一個AI擁有了人性;而在《巴西》中,吳彼扮演的機器人說出的最後一句“陽光真好啊”,同樣也讓它具有了人性。而讓人動容的點也在于,它在擁有了人性之後,選擇犧牲自己去挽救另一個生命。

人性中最讓我們感動的地方,就是為了他人而犧牲。

《一個絕望的人》

吳昊宸演技大展示,一個騙子從扮演絕望的人變成真正絕望的人,演的很累,看的也很累,但是卻很好。

《李爾馬戲團》

《李爾王》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這個戲的巧妙之處就在與把《李爾王》的故事“盜夢空間”化,變成了一場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演出。

我們都寫着自己的戲,可我們不知道,自己也是别人筆下的産物。就是是我們在寫故事,還是故事願意被我們寫出來我們才把它寫出來的呢?

《心髒》

大師之作沒什麼好說的,很精彩,影射的東西也很多,不方便細說。

《一座劇院》

吳彼在這一季裡最後的一次演技大爆發,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戲劇人的艱辛。其實也不光是在說戲劇人,這部劇可以叫一座劇院、一所學校、一本書等等等等,我們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可在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中,精神追求又能價值幾錢呢?你又願意為了它付出多少呢?

《關于23号星球》

最後一場戲,也是我看《戲劇新生活第一季》的最後一次哭泣。

成長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但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丢失掉太多太多的東西。小時候,面對一根棍子,我會有無數種想象,它可以變成一把槍、一柄刀、一個能讓我附加上各種想象力玩一天的東西;而如今,當我看到一根棍子時,我想的卻是這東西能有什麼用?能用來燒火還是能用來支撐,簡單的一個判斷後便會把它處理掉。

“我怎麼就長大了?”

“一眨眼就長大了,你的夢,就要醒了”

成長是漫長的,又是短暫的,你甚至都來不及跟自己的童年說聲再見。

長大,就是丢掉想象力,變得功利。

我覺得第一期的《養雞場的故事》和最後一期的《關于23号星球》有着某種聯系,一個是讓我們進入夢,一個是讓我們從夢中醒來。

此中深意,隻有無言。

那些為夢燃燒的人

再來說說這些戲劇人吧。

一開始的這些戲劇人中我隻認識唯一一個不是戲劇人的人,那就是修睿。而随着一期一期節目的深入,我對每個人的了解都多了起來,雖然他們每個人個性不同,但他們身上都有着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一顆願意為了戲劇夢燃燒自己的心。

具體每個人我就不方便也沒資格去評價了,但是他們每一次為排戲、賣票所做出的努力,都讓我深深的敬佩。這個節目也讓我們看到了,做戲劇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清高”,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都在為了夢想和生活而努力,甚至有時候,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這些在舞台上為夢想而燃燒的靈魂應該被我們看見,也值得被我們尊重。

感謝《戲劇新生活》,感謝這些為夢想燃燒并且照亮我們的人,感謝戲劇之神。

“在六便士的世界裡撣掉月亮上的塵土,惟有熱愛才是我們放不下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