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朋友給我買了一張票,叫我一起去看,剛好那時候有點可做可不做的事,而且不是很喜歡去電影院看這種情感片的我當時沒有和朋友一起去,一直想着找點時間看了的,但是一直拖到今天才看。
是以我喜歡的方式看完的:一個人躲在被窩裡用手機一口氣看完。确實也如我所期待的,有很多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有什麼說得不當的,希望大家高擡貴手,不要狂噴!

圖片發自簡書App
談電影:
關于校園欺淩的電影看過幾部,看過國内的、也看過國外的,但看完這部我也始終覺得國内的此類電影其實還是差不多一個樣。
首先,演員是我們的90後00後都很喜歡的易烊千玺和周冬雨,這有助于引起我們的大學生、中學生等正處于懵懵懂懂的年紀、也可能面臨着校園欺淩的觀衆的興趣,能夠使電影的推廣變得更加的容易,從而對我們的中學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但是我們國内關于校園欺淩的電影始終擺脫不了一些一直以來就存在的東西,比如我們的主人公最後都會被繩之以法,但是繩之以法最後又不能繞開關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比如我們的電影情節裡警察總是可以占一大部分,甚至會産生有權有勢的家長讓警察頭疼這樣的情節;比如我們的電影似乎在講述校園欺淩但是又似乎是在講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又似乎在講述一個為了高考而不顧一切的女孩子的悲慘故事……
以前看了韓國人拍的關于校園欺淩的電影——《蚯蚓》,那樣的電影主題就很明确,就是講述校園欺淩、就是講述校園欺淩的危害以及一些相關的後果。最後受欺淩的家長把欺淩自己女兒的那幾個學生都弄死了,而且死得很慘,最後當然犯罪的人被繩之以法,但是沒有像我們這樣大篇幅去講述。這樣的結果,雖然有點殘忍,但是警醒作用可能比我們的忍無可忍才出手、甚至隻是一時失手造成危害、最後被欺淩的人被繩之以法要好無數倍。(因為繩之以法最後沒有讓那些欺淩别人的人受到死亡的威脅,隻是被囚禁,而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的子女、也就是經常去欺淩别人的人最後甚至可能通過各種手段就重獲自由,而我們的在被欺淩過程中經常受到死亡威脅的被欺淩者最後如果進行了反擊報複而造成傷害後也被繩之以法,這樣的故事情節,警醒作用真的大打折扣。)
如果我們國内的電影真的想要引起我們的學生對校園欺淩事件的重視,引起我們的包括老師、家長等的重視,我們不妨學習一下韓國人的方法。

圖片發自簡書App
談高考:
關于高考的利弊,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可能更多的人覺得利大于弊,也有的人覺得弊大于利,我們暫且不說高考的利弊,我們就說我們,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對待高考的态度。我也經曆了高考,經曆了這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雄壯、甚至可能談得上悲壯的選拔。高中時不論老師還是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莫過于“等高考完了,咱就……”。為了高考,似乎一切東西都可以不去管,似乎一切東西都是無關緊要,似乎成長都可以停滞……但是有一些事情真的高考結束了就真的會轉變了嗎?不見得。生活的質量,生活的方式地點等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可能是會轉變了,但是心理、生理、價值觀等這些東西真的可以轉變嗎?有待深思。

圖片發自簡書App
談家庭:
不管我們的家庭怎樣的貧窮,怎樣的沒有背景,我們都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以牙還牙而不是逆來順受,人不能活得太自卑,這個世道不是“忍者無敵”,而更多是是“忍者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