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不想加入歡迎我成為會員的俱樂部”
有很多插入到在說話的故事中觀看的情節
鏡頭畫面非常的自我,主觀,包括主角之間也是這樣,角色很獨立,很強勢
重現過去的轉場很有意思,客觀聊天、主觀空鏡頭,甚至是潛意識動畫。
兩人在天台聊天時,内心潛台詞成為字幕
床戲,女主的靈魂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
導演非常直白的表達自己的心聲,猶太人在美國家庭的生活經驗
叙事 時間的跳脫 但很完整
主角與過往故事裡人物的交流,主角和觀衆的交流感(因為你也看到了)
猶太拯救?安妮成長之路,第一次唱歌在遇到男主之前,非常多的主觀視角,鏡頭在台下與她之間不斷切換,第二次隻有她在唱着自己的歌,沉浸,證實了其性格的改變
兩人在咨詢時,處同一畫面但不同鏡頭,男的于黑夜,女的于白晝,占比差不多1:2
作為喜劇演員的男主悲觀,仇恨社會,厭惡權貴,真正融入不了社會(猶太人);女主(美國人)最終融入,并且得到認可(格萊美)
片頭安妮“你總是覺得我不夠聰明”,片尾“紐約正在瀕臨”,男主“是我推薦你看這本書的”(威尼斯商人)
小時候的碰碰車,長大後的車碰車
安妮的成長,由一個唱“啦滴嗒,啦滴嗒,啦啦”,穿着酷酷的衣服的隔世女孩成為了侃侃而談,穿着裙子的藝術家。
“雞蛋”愛情理論:我想起了那個老笑話。有個家夥去看心理醫生,說,我弟弟瘋了,他以為自己是隻母雞。醫生說,那你為什麼不把他帶來呢?那家夥說,我想啊,但是也需要雞蛋啊。我覺得這就是我現在對男女關系的看法。
——伍迪艾倫身為猶太人在紐約的生活經驗讓他擁有了更強烈的憎恨,性,死亡在他的影片中得到大程度的展示,他以其诙諧的方式,通過紐約知識份子式機智的表達方式,玩趣的展示了紐約。我們需要他這種方式,這是我對伍迪•艾倫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