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說的《羅馬》不是意大利的羅馬,而是墨西哥城的一個小區,叫羅馬。這部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帶來的黑白電影《羅馬》大約是這個頒獎季到目前為止最有分量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主題動機可以理解為導演對于自己成長環境的鄉愁,也可以理解為女性角色的獨立意識覺醒,或者理解為墨西哥革命動蕩年代的個體命運沉浮。這種讨論其實可以由觀衆自己展開,隻是說到底,本片其實是一部非常導演個人的電影。這種個人化值得并非電影風格表現的獨樹一幟,而是說這就是一個純粹像是導演夢裡回憶的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同理可以參見《陽光燦爛的日子》。

電影《羅馬》展現了導演阿方索卡隆非常私人化的叙事角度和影像感受,觀感而言,頗像一個孩子的記憶閘門緩緩打開,故人故事也就緩緩流出。感覺就像傍晚站在沙灘上看一波又一波擁上來的海浪,毫不厭倦地看着,直到天黑要回家了,轉身離開,後面的海浪還是不斷湧上來。這種直率誠懇,毫不掩飾的私人影像如前所述,其實更現實自己夢中對少年經曆的回憶和再現。有一搭沒一搭,日子就那麼磨過去了,直到長大後的某一天,突然就變得不是很清楚:那些記憶中的人和事到底是曾經發生過,還或者隻是隻是夢裡的意象。

提醒:這是一部黑白的悶片,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