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部劇,讓肉叔寫那麼多篇推文。

我喜歡。

這部劇讓人猝不及防。

突然上線,早前連個宣傳都沒有,甚至在視頻網站的宣傳頁面都沒有打出劇名。

但是。

一上線就在豆瓣拿到了今年國劇的最高分。

真香。

昨天,終于完結。

肉叔忍不住再寫一篇推文,來說說——

長安十二時辰

...

《長安》好,一眼就能看出來。

精美的服化道和打光,是電影級别的質感;

豐滿的人物群像,每一個角色都讓人印象深刻;

劇情環環相扣,在懸疑和動作、權謀之間切換自如。

真好。

...

但,今天肉叔不想講這些。

我想講一下,整部劇看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

《長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最後的結局,死守長安的張小敬為什麼要離開?

如果把《長安》看成是一個孤單英雄拯救百姓,挫敗壞人的故事。

那就想得太窄了。

當然也不光是一個長安官場幾方勢力權鬥的故事。

這些都隻是長安的一面。

...

在肉叔看來,《長安》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

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末路。

每一個在長安有夢的人,最後都懷揣着夢的碎片或偷生,或慘死。

理想主義者是什麼呢?

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顧現實的偏執,還有飛蛾撲火般的決絕。

不撞南牆不回頭,撞到了,還想試試把牆撞倒。

最後,頭破血流。

...

就像想逃出地下城的丁瞳兒。

進長安。

看到這座繁華的城市,心裡肯定有和情郎在此安居樂業的夢。

隻是這夢還來不及成形,就被打碎。

一進長安,就被自小定親的男人賣入了地下城,成了青樓裡賣笑的娼妓。

...

在風月場那麼多年,按理說該是看清了男人的薄情。

可她,還是選擇相信。

和一個書生逃離地下城,離開長安。

即使被抓了,她仍然滿懷信心,相信愛情的忠貞。

你看,當張小敬問她,如果兩個人中隻能讓一個人活,書生是不是會選擇讓她活下去。

...

她堅定不疑地相信書生:

選我

不信,你去問他

那姿态,不光是自信,還有一種鄙夷的高高在上。

就好像看不起張小敬這種不信真愛的人。

...

當聽到張小敬說,書生選擇自己獨活的時候,她一臉震驚。

秦郎,同生共死

發過的誓,就應該遵守啊。

...

但她本應該知道的,沒有人會真的不要命地愛一個人。

所以,最後書生選擇先走,她很平靜。

書生在牢外哭喊着,一定會派人來救自己。

她竟忍不住笑了。

...

嘲笑。

笑書生,也笑自己。

夢碎了,她向葛老下跪,苟且偷生。

捧紅我,我會對你很有用

她的夢因愛而生,也因愛而亡。

...

熙攘繁盛,光耀萬年,再沒有比長安更偉大的城市。

這座城市108坊,容得下四方來客近百萬人。

卻容不下一個有夢的人。

平民如此,高官也如此。

長安官場上個個都是人精,可當中卻有一個不切實際的「蠢人」。

那就是何監。

...

80多歲的人,混迹官場幾十年,要退休了,還幹出一件蠢事。

在燈宴上呵斥聖人,甚至暗藏匕首刺殺林九郎。

說得好聽是忠貞死谏,說得難聽就是幼稚可笑。

...

老糊塗了嗎?

不過是因為他執着的大唐千秋繁盛夢。

你看他和李必說的。

過去的大唐好啊

...

語氣中滿是對以前的無限懷念。

曆史上,賀知章在武則天晚年時(695年)中狀元,入朝為官,天寶三年(744年)回鄉。

完整經曆了整個唐朝最為繁盛的開元盛世(713年-741年)。

他又想起聖人過去的勵精圖治,宏圖偉業,真是無限憧憬。

昨夜入宮拜會聖人

往昔,聖人會和我們闊談子民生息,昭昭将來

他當年,于泰山之巅,自比堯舜,又如何

你若見他當時神采

你便知道,他像啊,他配!

...

八十多歲的人,仕途算是到盡頭了。

他的所作所為,不為自己。

他隻是想再回到盛唐的夢中。

所以,他拼命想保護太子。

為了讓太子能在聖人面前得寵,想借靖安司搏一些功績。

阻止李必追查逃跑狼衛的下落,匆匆結案,想把燙手山芋轉手給别人。

...

但他真的是為太子嗎?

不,太子不重要,他隻想要一個勵精圖治的聖人。

你看他在燈宴上,對聖人破口大罵,想罵醒曾經英明,現在昏聩的君主。

拼了老命刺殺右相,也是想讓聖人不受蒙蔽。

為了大唐千秋繁盛的夢,豁出了老命。

...

何監的行動無異于自殺,他想用自己的命改變點什麼。

飛蛾撲火,決絕壯烈。

但,無用。

何監的盛世大唐夢,是聖人開創,可也正是聖人親手毀了他的夢。

我們都知道,聖人在燈宴上慷慨激昂的演說,想讓天下人共治天下,不過是他逃避責任的說辭而已。

大唐,終歸是無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

不過,若說誰最偏執最決絕。

那一定是張小敬。

...

張小敬為了抓狼衛,查阙勒霍多,一個人闖狼窩,入虎穴。

不是為了護佑長安百姓,甚至也不是為了聞染。

是為了夢。

這還得從十幾年前的烽燧堡說起。

...

烽燧堡裡,死人比活人多。

第八團長官蘇校尉端坐在椅子上,身上插滿了箭,一動不動。

因為他動不了。

身上一根麻繩将他和椅子死死綁在一起。

...

這人還能活嗎?

他确實已經死了,屍體卻每天都被部下綁在椅子上“示衆”。

以此來吓唬攻城的敵人。

天一黑,把蘇校尉的屍體擺上去。

敵人隻能迷迷糊糊看見個人影,他們信邪,還以為唐軍殺不死。

...

孤城難守,四外無援,都用屍體吓人了,第八團已經彈盡糧絕。

城外烏央烏央的敵軍,幾千人。

而第八團呢?

二百二十個,現在死得也就剩下十來個。

第八團每一天,每一個時辰都在熬。

...

怎麼熬?

做夢。

讓他們做夢的就是隊長老聞。

老聞沒啥本事,最擅長的就是說故事。

說長安的繁華,長安的人,長安的物。

一切關于長安的事。

...

長安城,就成了第八團所有人的夢。

大家都想着,等打完了仗,一定得到長安生活。

理所當然,當張小敬和老聞從死屍堆裡活下來以後,他們就去了長安。

然後,他們就一直在維持第八團活在長安這個夢。

...

刻意忽略長安的陰暗和不光彩,隻念着長安的繁華和光輝。

長安髒,張小敬知道。

他會對崔器說:

長安還有另一面,把持好自己,别被吞噬了

...

十年不良帥,他抓了幾百号人。

知道長安地下城,裡面全是窮兇極惡,違法犯罪之流,葛老控制着地下城,背後一定有靠山。

可上頭不讓查,這靠山可想而知,是更大的官。

...

他和丁瞳兒、何監一樣,明知現實滿目瘡痍,甯願選擇看見好的一面。

而且,為了維持這個美夢,可以不顧一切。

直到那天,給他編織夢境的老聞也死了。

永王為了建造使館,強行征地要收了老聞的香料館,他去交涉,卻被永王手下的熊火幫殺死。

...

...

張小敬殺了熊火幫34個人,夢碎,他就要醒了。

但。

他的夢可以醒,第八團的夢卻不能。

張小敬代替老聞,又給自己,給第八團造了一個夢。

讓聞染代替自己,代替第八團繼續在長安活下去。

...

所以,他不逃。

他還要去找永王,讓他發誓不為難聞染。

隻要聞染能在長安生活,即使自己死了,那個夢就還在。

...

在燈樓上,聞染憤怒地問張小敬,為什麼他們死也要留在長安。

如果逃走,他們其實都不必死。

張小敬是怎麼說的。

他不是一個人在長安活着,而是替第八團所有的兄弟活着。

然後,他對聞染說:

你也一樣

...

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可以用自己的命換聞染在長安生活的機會,偏執到近乎愚蠢。

張小敬明知道,即使自己辦案得力,拿到幕後真兇,也不會得到赦免,還是會義無反顧幫靖安司查案。

他在維護從老聞口中聽到,第八團所有兄弟心中理想的長安。

即使最後,得知聞染和謀刺聖人的人有牽連,他還是想着砍翻守衛,讓聞染逃走,等風聲過了,在長安繼續生活。

...

所以,《長安》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天寶三年,張小敬背着一聲行囊,走了。

李必問張小敬:

都讓你當三品參将了

讓你守宮城,你又要去哪兒?

張小敬說:

當什麼守院子的狗屁參将啊

...

他從來不是想守宮城,守聖人。

現在,老聞死了,丁老三死, 龍波死了,聞染也死了。

第八團的夢沒了。

他才能坦然說出:

我是個兵

到哪兒都是個兵

意思就是,不必非得在長安。

盛世大唐造就了長安,造就了第八團所有人的夢。

同樣也是大唐把這個夢打破。

...

天寶三年,一群理想主義者的美夢被打碎。

打碎他們美夢的,恰恰就是給予他們美夢的東西。

而大唐也是在這一年開始衰落,長安光輝慢慢黯淡。

說《長安》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因為它不僅打破了理想主義者的美夢,也打破了所有人的夢。

聖人落魄,就是再明顯不過的夢被打碎的過程。

...

走出皇宮之前的聖人,以為現在的大唐就是最強盛的時期,自己就是神。

走出皇宮後的聖人被一個六品小官和随從當街毆打。

這一拳拳打在聖人身上,其實就是要打醒做夢的人。

接着,聖人被人救起,載入長安城的平民窟,又是一個打破美好幻想,呈現殘酷現實的手段。

皇帝以為現在是大唐盛世,可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百姓過的是食不果腹的日子。

...

《長安》就是一個打破所有人美夢的悲劇。

仔細想想,你會發現,這裡面沒一個人能如意。

所謂的好人,壞人都是如此。

李必想匡扶太子,卻發現太子為了權力可以枉顧人命,最後他隻能選擇回歸山野修道;

...

右相想代聖人執政,扳倒太子,獨攬天下大權,但最後太子沒被廢,勢力得以保存,右相也沒能代政;

徐賓想入朝為相,最後慘死火海;何孚要報血海深仇,刺殺右相,最後雙眼被挖,死在右相府。

...

所有人的命運都和大唐一樣,在這一年,走到了拐點。

《長安十二時辰》短短一天,讓人看到大唐的繁盛,大唐人的生活。

可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看到華美表象下苦苦掙紮的人。

長安城不會再有了,複刻得再真,也不是原來的樣子。

但,這些人,卻是每個時代都存在的人。

和我們一樣,無可奈何又奮力掙紮。

這或許才是我們喜歡《長安》最重要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