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電影從來不會從技術層面去探讨一部電影的可觀賞性,正如同要求一個路癡給自己導航定位。我也無法從摩斯密碼這些劇情進行推敲,這些是我在觀影過程中都沒理清楚的東西。

    我能讀懂的之後那個故事還有故事裡的人。

    看到結尾的時候我總在遺憾如果最後這十分鐘能夠保持前面的水準,那絕對是值得四顆星的。隻是很可惜,那段主旋律非但沒煽到情,反而拉低了整個作品的水準。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香港電影向大陸的投誠,這樣太過明顯的痕迹反而讓人覺得如鲠在喉。

    我理想的結尾其實就可以在阿兵找到重慶之後,确認動手時間,然後跟王學兵說再見時一個人走在大街上的背影。盡管這樣并不完美,卻沒有讓它沾染太多的政治色彩。

    作為一個女的,我看電影還是會不免俗套的關注裡面的感情線。記得最美的畫面卻是學甯雨夜趕回來喝喜酒,被偷偷躲在暗處的阿兵抱住的樣子。無關風月,隻為真心,卻讓人唏噓不已。

    最美好的感情往往就是那些未曾點破,欲語還休裡的關心,還有眉眼裡見到對方的笑意。

    阿兵就像學甯手裡的風筝,猶記得學甯帶着阿兵回營地的時候看着阿兵出衆的表現,嘴角揚起的笑容,那是驕傲與發自肺腑的開心。

    阿兵之于學甯就像一個孩子,會撒嬌會賣萌會讨學甯開心,即便是學甯生病的時候阿兵一臉正經的樣子依然像一個大孩子。看起來就是這麼溫暖,讓人覺得這樣子繼續下去該多好。

    對于學甯那樣特殊身份的人,她的性格就讓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改怎麼選擇。阿兵是要遠行的風筝,而她何嘗不是茕茕獨行的孤身者。


    沈靜的出現并沒有讓我覺得突兀,很多事情從最初開始就能嗅到最後的結局。隻是我沒想到學甯的離開會是那麼的慘烈,本身三個人的歲月靜好最後卻成了兩個人心中最大的遺憾。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阿兵不愛沈靜,在阿兵決定重回黑暗世界前靜靜的看着沈靜在廚房做飯的樣子,那樣的不舍怎麼會沒有愛呢?

    隻是很可惜時間總是有先後順序,在還未遇見你之前,就已經有人在心裡留下了一滴淚,是最初的溫暖到生離死别的哀傷。

    何必執拗于最愛的是誰,因為你永遠無法去與人的過去較真。它就在那裡,抹不去也帶不走。

    故事最後,阿兵和沈靜去學甯的墓前看她,沒有太多的言語也沒有太大的哀傷,因為生活還要繼續,離開的人也早已化成一抔黃土掩埋在了地底下。

    他們隻是懷念,懷念過往那麼短暫的時光卻又是那麼溫暖。

    多年過去,有些人與我們而言早已與情愛無關,隻是成為了往後歲月靜好的漫漫時光裡一抹朱砂痣。

    當你翻起陳舊的相冊,看到所有人眼中的笑容時,彌漫在心裡的是淡淡的溫暖。收起相冊,一切不過是随風散去,了無痕迹。

    我總是很執着的相信這世上有很多的感情是與風月無關的,偶爾找到一些舊時的東西,隻是讓人想起那時候的我們,是生活的織夢者,飽含着對世界最大的熱情與希冀。

    如今早已散落在别處,無法也無意尋覓。

    PS:相比《風聲》裡的顧曉夢,我還是更愛張學甯。周迅的笑容是無法讓人抵擋的,看到她笑就會覺得心疼。這部的内心戲雖然沒有前者多,但絲毫無損迅哥兒的演技。

    麻将桌上的那一段看得我緊張兮兮的,整段下來隻有她壓得住那個氣場。裡面的服裝造型都美翻了,小身闆兒也照樣把風衣穿的那麼強大。

    範曉萱在我眼中就是逆生長的典型,越來越好看也越來越有氣質,喜歡她玩音樂的那種範,純粹個性。不過這次她在裡面的戲份也不多,局限性比較大。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