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吧女同們RebelDykes(2021)的劇情介紹
這是一部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朋克時期的倫敦為背景,由訪談、曆史影像及動畫交織而成的社運紀錄片,帶領觀衆回溯一群經常流連地下酒吧及藝術場所的女同們的生活。于當時的亂世中,她們因為藝術、音樂、性、政治參與和一同改變未來的宏願而相聚;三十多年後,她們希望藉此機會,向我們娓娓道來那段叛逆歲月。
反叛吧女同們RebelDykes(2021)的影評
大家好,我們是彎彎,又見面啦。今天是2023年5月17日,也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想為大家推薦的是紀錄片《反抗吧!拉拉》。本片主要是由幾位親曆者講述了1980年代,當時的拉拉們都是如何在政治、社會環境中生存的。雖然當時的環境仍然十分 ...
感謝這些敢為人先的戰士給我們提供了坐享其成的機會,但要走的路仍然很長
如此珍貴的紀錄片,如此叛逆的先驅們!就算不是最佳,也是目前最重要的關于女同的紀錄片。30 年前那個險象環生的倫敦離我們并不遠:無論是通過「第 28 條款」禁止學校等機構「推廣同性戀」(至 2003 年才被推翻)的保守政府,還是女權内部對于 S/M 等議題的分歧所帶來的自我/雙重規訓(針對「不合規」的姬和她們的性體驗的「出警」仍在繼續),對于此時此地的觀衆而言也是日常。看着她們從組建社群、提供安全空間,一直到在議會和公共電視上用行動抗争,是既振奮又傷感的——有些人已打過那漂亮的一仗,有些人卻因揚過旗幟而身陷囹圄。
比較有意義的是,讓我知道原來在2022年簡中互聯網吵得不可開交的兩派觀念在七八十年代的倫敦就有過現實的碰撞。所謂反叛者能接受跨和男同是同伴,但分離主義女同女權在她們的叙述裡就是反派一樣的存在。
這麼多我們當下依然非常缺失的讨論,幾十年前就在倫敦發生過;很喜歡讨論S&M的那個大會;喜歡講到hiv pass by behavior not by identity;大家都好可愛啊……想到上半年黃盈盈老師公選課第一節課說,我們不選邊站,我們讨論。我們真的好缺少一個讨論的空間。
看似選了個rebel dykes的角度但being dyke有哪個角度不rebel呢?差不多面面俱到聊倫敦女同史,不可避免聊得比較淺。大篇幅讨論SM在女權語境下的争議有點意思,闖議會和闖BBC現場還原笑死。在LGBTQ被G主導的大環境下這些紀錄還是很有意義。section 28曾打破少數群體内部的隔離,也離這個時代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