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西區第三部分:鐵路(2003)的劇情介紹
《鐵路》長不足兩個小時,主要片段是大段的火車穿越鐵西區的空鏡,穿過一個個工廠,穿過道路,大雪飛揚或烈日炎炎。鐵路邊的貨場住着一對相濡以沫的父子。
鐵西區第三部分:鐵路(2003)的影評
人物面對拍攝時的若幹種狀態&王兵的拍攝路子
a)人物意識到了攝影機的存在,出於一些原因,當他面對鏡頭講述時,帶上了一些刻意或些許算計感,帶有不自然感。b)人物面對攝影機有些不自然,但卻還算是一種自然流露的不自然,這種不自然來自人物面對攝影機時的靦腆、些許不知如何是好。(賈樟柯 ...
拙見
九個小時的《鐵西區》與七個半小時的《撒旦探戈》相比,後者有着無比精妙的結構、大師級的視聽語言和出神入化的角色設計,但前者的粗糙與真實反而積累出更厚重的情感力量男女老少脫口而出的髒話,日常談話内容無非衣食财色,沈陽冶煉廠、沈陽電纜廠和 ...
所有交通工具裡,我最愛火車。
其實這仨片拍得很拙,貴在選材
非常有生命力的電影。
但剪輯上比較混亂,沒有選擇。長鏡頭沉悶而冗長。
從藝術上說,導演呈現了一大堆很有意思的東西,卻不知道集中有力地表達。
當老杜因為在鐵路邊上撿煤塊被抓,小杜拿出從前的照片給王兵看時哭了,我的眼淚也沒忍住,要多硬的心腸才能對這些悲傷無動于衷?當火車馳過一座又一座工廠的殘骸,一個時代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們跟随鏡頭投去最後的一瞥,從此一切都不複存在。感謝王兵!
列車的不斷行駛 父子故事
老杜實在是個倔犟的生命。《鐵西區》作為對當代中國新紀錄運動的發展,同時也是新的開啟。這個開啟既意味着中國新紀錄運動發展在一個廣闊的世界電影的視野中朝向與世界電影的有力對話,也意味着立足于中國本土的紀錄電影已經成為中國電影的使命和标杆:良心和職責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