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Sănuucizi(2018) Thoushaltnotkill

導演:加泰林·羅塔魯

編劇:加泰林·羅塔魯/加比·弗吉尼亞·薩爾加

主演:亞曆山德魯·蘇丘/克裡斯蒂娜·弗羅托/科丁·馬蒂奇克/丹尼爾·波帕/達娜·羅塔魯/尤利娅·迪斯

語言:羅馬尼亞語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1-11-11(中國大陸)/2018-10-16(華沙電影節)

羅馬尼亞 115分钟

醫者仁心Sănuucizi(2018)的劇情介紹

克裡斯蒂安,一個年輕的外科醫生,一個緻力于自己職業的理想主義者,在布加勒斯特的一家醫院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手術成功的病人意外死亡,這讓他非常困惑和苦惱。于是他開始調查,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

醫者仁心Sănuucizi(2018)的短評

  • 胤祥

    2018華沙1-2競賽入圍。跟2019名聲大噪的《集體》講的同樣是羅馬尼亞公立醫院震驚世界的消毒劑醜聞案,不過相比之下紀錄片還是要更狠一些。這部片用了蠻典型的羅馬尼亞新浪潮的視聽設計(很多長鏡頭,難度不算高但有幾個不錯)和情節寫法,加上一個有些social drama向的故事,對這個社會問題的揭示,以及人與體制沖突的巨大無力感的表現還是挺清晰的。與《無醫可靠》《卡門》《故障狀況》等羅國醫患題材可以聯系起來看,男主角在檢察院那場戲也頗得《警察,形容詞》的神韻。不過剪得實在可以再幹淨利索些。

  • Aki醬

    本來就不會有結果。第五顆星給李醫生

  • 瑞波恩

    #2021全國藝聯專線放映#尚可,題材稱不上新穎,但社會意義大于影像價值。感覺類似《危樓愚夫》,結尾如同《小小喬》,鏡頭又有一些達内兄弟的冷靜和寫實感。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就像阿巴斯所言,現實主義沒有什麼特别重要的,它的價值來自于我們如何诠釋表現它。映後兩位羅馬尼亞主創坦言,這是關于個體對抗體制然後又被體制同化的故事(現實情況竟然比電影中更加殘酷)。但事實上很多地方處理的并不高明,男主從發現内幕衆叛親離直到瀕臨崩潰,全部過程過於沉重,令人窒息的無力絕望感,平鋪直叙也稱不上有什麼表達技巧和創新,為了表達而表達就顯得匠氣十足,觀感也自然打了折扣,至于結尾其實也可以更簡潔開放一些(盡管導演說留給影評人去自由解讀好了),其實未必隻有一條路可以選,無論哪裡都最需要這樣有良知的好醫生啊。

  • Parallax...

    一方面責任與罪疚是困擾他前去消除的對象,另一方面責任與罪疚又是他喚起良知與行動的動力,在兩者的驅使下,在官僚體制在機械化的複讀下,情感逐漸被稀釋,被異化,“你會習慣的”,就像這一重複、痛苦而又沉重的寓言,片尾聚焦于克裡斯蒂安不斷清洗手部的鏡頭,而這即是一次次試圖消除這一責任與罪疚的象征,但又是始終無法抹去清洗掉的責任與罪疚的象征。

  • Jacques

    長鏡頭很好地傳遞了人物的等待和焦躁,觀衆的耐心和主角同步被耗盡。煽情和表意的技巧稍微有點過,但這樣容易理解,而且有些段落确實挺有趣的。讓人想起李醫生,可惜稍微再說一點就要劇透了。與奧斯卡提名的羅馬尼亞紀錄片《集體》都是講該國的消毒劑醜聞,但本片是虛構的人物,其中的憤怒我很能感同身受,很是唏噓。

  • Yeats

    男主是位典型的理想主義者,雖然是個虛構角色,但他讓我想起了《官方機密》的凱瑟琳·岡,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獨自質疑一個有問題的體制,都在龐雜的體制下宛如一隻蝼蟻,但本片的男主卻不像凱瑟琳那樣得到過很多法界和政界人士的幫助,而本片的結局還讓本就焦慮的人更加焦慮了…
    -
    想吐槽下中文譯名,羅馬尼亞語原片名和英語片名“Thou shalt not kill”都是由希伯來語轉譯的古語,來源《聖經》的一條誡命“不可殺人”——“因為是神把生命給予了一切,神已給予的,不要讓人奪走”——使得整部影片具有現實主義之外的神聖感和藝術連結性。中文譯名可能也是因為内地缺少這一層文化語境,所以缺失了原片名所點題的這一層很重要的意境,“醫者仁心”這個具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片名真的是完全與本片的主題背道而馳了…

  • 體制内卷卷貓

    是此類型片中拍最好的那種,上一次看這種影片還是前年東木老爺子的《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
    大量近景、手持與長鏡頭,講述了一個絕望的沒有結局的故事。
    結尾是今年最佳。

  • 栾無神

    第五顆星給李醫生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醫者仁心Sănuucizi(2018)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