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息之地(2025) 大地之子/LivingTheLand/TheWindIsUnstoppable

導演:霍猛

編劇:霍猛

主演:汪尚/張楚文/張彥榮

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5-02-14(柏林電影節)

中國大陸 130分钟

生息之地(2025)的劇情介紹

因父母工作原因,十歲的徐闖一直寄居在鄉下姥姥家,他和堂舅李飽的兒子賴蛋是一對好朋友。1991年,徐闖經曆了家族中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在歲月靜流之中感受着親人之間隐忍又濃烈的情感。那一年的鄉村也在悄然改變……

生息之地(2025)的短評

  • 渺小的45°

    【第75屆柏林電影節 個人第一場】2.5/5 也是個人第一次參加柏林電影節,第一場隻能說失望至極,國産電影是擺脫不了拍裹腳布的文青病了嗎?導演畫面拍攝的确實不錯,但幾乎3/2的畫面不是為鏡頭服務的,說白了就是廢鏡頭幾乎充斥着全片,阿巴斯可以不用語言隻用鏡頭去讓畫面充斥着文學,但該片卻恰恰相反,充斥着無意義的語言和畫面,讓鏡頭失去了應有的服務電影的作用。難怪柏林電影節越來越沒落,對提名影片質量用點心吧。

  • 嘟嘟熊之父

    一部立體的詳盡的冷靜的生猛的以個體-家庭-村莊-國家為脈絡梳理而成的民族志。公序、陋習、人情、苛政,曆史傷痛、外部價值沖擊、老天的冥冥安排,以及刻在骨子裡的情感回避、競争焦慮與集體依戀。

    七嘴八舌難以辨清源頭的對話,與大自然的聲響重疊在一起,連同龐雜糾纏的人物關系網,構建出近似動物性的部落群居生态。每一幕都如此喧鬧,直至産生呢喃的錯覺,真空般陷入寂靜孤冷。

    事件的發生與翻篇如此迅速,似乎沒有什麼是值得被訴說或紀念的,但樁樁件件又如幽魂般被懸置在土地上空,微小的變動便可以左右命運。情感的外露總是發生在辛苦勞作的間隙,或發生在遠離人群的角落。

    老人與孩童被置放在影片的兩端,一切的人事物在他們的目光中産生倒影,我們也得以自由地遊走于天真與通透之間,他們的同框,是我們唯一得以喘息的溫暖瞬間。

  • 資深病患

    鄉村苦難題材=青年導演國際電影節入場券≠好電影

  • Psychodeus

    鄉村魔幻現實真是一種巧妙的把人們生活狀态和精神狀态聯系在一起的表達方式。婚喪嫁娶是個不斷回歸輪回,矛盾在人們内部轉移掉,消化掉。倒不是展現人和土地之間的苦難情節,隻是用一種略帶感傷的視角将之講述。新挖開的紅土氧化後就泛黃。血液在流水之中消散。群像中沒有落下對細節的把控。蠻好的。

  • 韓的西姆拉

    # 75 Berlinale City Kino Wedding 赫南撈翔支持過 長評

  • 紅酒與謀殺

    重回民族電影的3.0層級,作為中國鄉土題材影片這已是頂天的創作姿态和創作方法了,幾乎是用楊德昌《一一》的内在結構原則拍出了一部91年河南農村的情态-氛圍電影。從孩童視角的穿插、環境語源的建立到家族群像的刻畫,再至生活原貌的描寫,詳實鮮活且視野開闊,霍猛進步巨大,如今根本沒有什麼華語片能夠達到本片的群戲水準,聯通衆多人物并做出如此強大的共融性、質感性與平衡态,可以說這次霍猛徹底解決了前作在表演調度上的問題。比鄰而居又無地容身,服喪哭喪,成家立室,四季輪回,生死有命。不煽情、不刻意,不矯作,耐心地靜觀、隐秘地批判。不經“幹預”的、未經“雕琢”的古樸化,遊動地揭示出那個完整遼遠的格局。一抹鮮血流入河水後馬上消散,外溢的個體傷痛被無情地稀釋,就好像一切從未發生過。絕不是《隐入塵煙》之流能與之相比的。

  • 咯咯精

    您也是第五代

  • 胤祥

    #11016。75th Berlinale-主競賽入圍。河南農村版《一一》。大時代的變局(1991-1992)以一個大家族的提喻展開,涉及諸多能說不能說的曆史與現實議題。導演展示了非凡的對非職業演員指導和大場面調度的能力,開場葬禮拍得尤其精彩,可以與《阿爾卡拉斯》一比。影片聲音設計非常出色,用豐富的畫外聲音和細節對河南農村聲景有很好的展現,也敢于挑戰重疊對話。不過可能也是場外因素中間有些地方拍得語焉不詳,另外有些地方可以再簡練些。言而總之絕對是今年華語佳作。目測可以蹲個獎。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生息之地(2025)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