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2024)的劇情介紹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前夕,世界戰火紛飛、中國軍閥混戰。臨近師範畢業的學生毛澤東,在按捺不住青春與迷茫的驅使下,攜學長蕭子升徒步千裡、漫遊民間,見世間萬象與民生百态。從“把河灘當床,藍天當帳幔,月亮當燈籠”的激情浪漫,到遭遇欺淩又心懷衆生的冒險經曆中,感受世間百姓的苟且與苦難,颠覆了以往的認知與價值觀,從此萌發了青年毛澤東在中國大地上探尋救國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影片用中國山水畫卷與長鏡頭語言講述了一段最具樸素性、最具朝聖感的成長之旅,呈現一部具有東方美學與道法自然的詩意電影。
出發(2024)的影評
采訪|劉智海:我希望通過不同人的生活本能,講好一個關于人性的小切口的故事
受訪人:《出發》導演劉智海采訪人:發條辰,劉小黛首發(帶圖):抛開書本1917年暑期,就讀湖南第一師範的青年毛澤東,在青春與迷茫的驅使下,與學長蕭子升“窮遊”千裡,開啟了一場從激情、浪漫到失落、抗争的曆險之旅。他們用“理想”丈量世道 ...
國美導演的又一美學力作?
1917年暑期,就讀湖南第一師範的青年毛澤東,在青春與迷茫的驅使下,與學長蕭子升“窮遊”千裡,開啟了一場從激情、浪漫到失落、抗争的曆險之旅。他們用“理想”丈量世道,用“情懷”感知民情,深刻感受社會的黑暗與邪惡,從而要“出發”改變世界 ...
“竹杖芒鞋輕勝馬”,觀《出發》學生時期教員有感
很幸運地在北影節看了這部電影,還見到主創團隊聽他們分享背後的故事。所以回來迫不及待寫一下自己的感受。領到一張大大的海報首先是内容上對出發的兩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戰亂年代,快要畢業的教員在最後一個暑假裡,為了尋找他心中救國救民的大本 ...
沒有太多的戲劇化描繪;鏡頭語言堪稱一絕。1917study trip滿是狼藉和苦悶。 伢子膽子是真大啊
作為公映影片,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影片,選題故事新穎,美學理念突出,尤其密印寺與方丈對話的選段意蘊深遠,用禅宗的偈語來解釋救國救民的理念,凸顯詩性電影的特色。
#BJIFF#主旋律框架下的人物傳記,角度挺新穎的,從一個小人物角度看待戰争、社會、百姓。片尾集結美院團隊,構成了影片水墨詩意的美學風格。人物對白聽上去都是後期配音,似乎少了同期環境的質感。尤其喜歡結尾,德格才讓做的聲音太棒啦!
導演說是算是命題題材,但是去偉人化,将視覺焦點對準山水與貧苦百姓。兩位青年主演塑造的不錯!攝影、音樂加分!(大影節時間博物館)
确實不同于往常的主旋律,但是底層邏輯不變,再怎麼拍都惡臭無比。
少年公路片模式的英模片可比以往的MV喊口号式好太多。
22号看的。支持飾演渡船母親的淩嘉老師,突破很大,演得非常動情、真摯!
紅色公路片,拆尼斯新民主主義浪潮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