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它徹底被拉下神壇。
8年前,一亮相就拿到豆瓣9.4的《黑鏡》。
最新的第五季,昨天剛出,評分卻……
慘遭6.8,比去年那個隻有好玩兒的特别篇,評分還要低。
中間這整整3分的差距,差在哪?
要肉叔來說,錯在誤解。我們……可能都誤會了它。
黑鏡 第五季
Black Mirror Season 5

最新這一季,改變有不少。
除了集數精簡,從上一季的6集直接砍成了3集。
另一個更抓眼球的大改動,是主演變了。
從單集海報上,就表現得夠明顯——

哪怕先略過第二集裡,那兩個縮小到看不清的人。
第一和第三集的角色海報上,任何一個稍微了解美國流行文化的人,都認得出來——
被放大的,分别是下一任美國隊長“獵鷹”的臉,和大明星麥莉·塞勒斯的身體。
把他們最有名氣和辨識度的一面,拿出來招攬觀衆。
典型的好萊塢作風。
這麼做,有什麼問題?
其實沒有啊。
如果它不叫《黑鏡》,沒有這樣的第一季——

同樣三集,三張海報。
一眼下去,三個最标志性的物體一出現,你都能回想起當初的驚豔:
跟首相睡過的豬,淪為道具的尖銳兇器,操縱回憶的播放暫停按鈕。
發現了嗎?
主演,從科技變成了人。
做好迎接這個的心理準備,我們來看第一集《生死搏擊》。
主角丹尼,小日子過得無敵滋潤。
兩個室友,一個是女朋友,一個是好基友。
晚上跟女朋友去夜店爽完,回家還能跟基友卡爾繼續爽——
他倆都喜歡玩格鬥遊戲《生死搏擊》。
卡爾的“羅克莎”玩得還行,就是比不上丹尼的“蘭斯”,所以老被虐。

大概輸多了也會上瘾。
11年後,當兩個小年輕都漸漸成熟,逐步疏遠。
丹尼的38歲生日會上,卡爾念舊地送給他一個禮物:
要配着VR(虛拟現實)附件來玩的第十版《生死搏擊》。
多年不見的老夥計,一出手就是這麼回憶殺的禮物。
老丹尼當然也有點小興奮,當晚一接到邀請,就沒憋住。
兩人再次選好了慣用角色,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這還叫VR??
這分明就是穿越啊。
隻要頭上貼着那個小鐵片,一按手柄。
人種、膚色、身材、性别,任君挑選。
- 感覺胸部真結實
- 你以為你的胸部令人驚豔?看看這玩意

更絕的是,這個VR私密性做得一級棒!
不論你在遊戲裡打得有多激烈——
被對方踢得飛起,在模拟痛感的折磨下面目扭曲。
在外界看來,也隻是身體晃動兩下而已。

還有什麼鼻出血啊骨折啊,完全不用怕。
到了下一盤啊,身體直接自動重置,你被K得有多熊,全都隻有對手知道。
說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心思活泛的老司機已經get到了。
這麼多功能加在一起,能帶給你的完美肉搏體驗——
打着打着,就能變了味。

不管屏幕前的我們一臉懵逼……
還在思考這到底能不能算出軌?以及這到底該算什麼性向的出軌??
這對好基友就開始沒羞沒臊地一約再約……
(此處無圖)
劇情走到這裡,夠香豔,夠刺激。
畢竟,當我們離“人感受到的一切,完全可以被電腦模拟出來”的那一天越來越近。
當然就會開始不斷地問自己——
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缸中之腦”的套路老,不要緊,好用就行。
但可惜,垮在了結局:
第一集的最後,當丹尼終于被迫向老婆坦白。
結局竟然……
滑向了平靜的大團圓。
看着夫妻雙方和解,互相交換出軌許可的架勢。

肉叔滿足,又遺憾地歎了口氣。
滿足這一集的溫馨,遺憾這一季的崩塌。
但其實,先講回這一集本身,差嗎?
其實不差。
雖然主演換了,它也沒有放過踩人心的邊界。
都知道出軌不對、不行。
但結婚多年的夫妻有多乏多無趣?
一個鏡頭就告訴你:
哪怕在周年紀念日,這兩口子也一眼都不想多看對方。

台詞和細節上,它也還有瞎說實話的勇氣,和讓人想立馬下單的創造力:
家庭生活……該死,我覺得很無趣。


這個完成度,哪怕去橫向對比豆瓣9.1的《愛、死亡、機器人》,這集放在那18集裡面,也算得上中上。
要說它不行,就隻是不行在——
越來越不《黑鏡》了。
或者,換句話說,跟這季的海報一樣:

底色越來越暖,越來越容易流行,越來越……好萊塢。
不要誤會,肉叔絕對不是想反對流行。
流行和小衆,不分高低,隻是不同。
因為受衆更廣,做流行爆款的難度,會更高。
但《黑鏡》一開始的魅力,分明就在于——
它不那麼讨好流行的譏笑和嘲諷。
同樣是第一集,同樣是性。
第五季裡,獵鷹和黑蝠鲼接吻,輕輕挑戰(他們的)傳統。
安全得多又有爆點,這叫高明的套路。

第一季呢?
首相為了救人,全國直播上豬,最後發現——
人家根本沒事,大哥你白幹一場了。
這種荒誕和刻薄,才是《黑鏡》。
它的底色,一定是冷的。
而如果要從第五季的三集裡,挑一部最冷的。
肉叔還是要推薦第二集,由英國演員安德魯·斯科特挑大梁的《碎片》。

《神探夏洛克》裡的莫裡亞蒂
一句話概括:
這就是一個滴滴司機,怎麼樣用一把槍和一個人質,聯系到張小龍(微信創始人)的故事。
他為什麼要這麼幹?
他到底是怎麼幹的?
這裡面的反轉和嘲諷之足,留給大家自己去看。
隻說幾個細節——
主角雖然厭惡科技,痛恨碎片。
卻足足有三次主動坐在車内,聽着一個電子男音告訴他、引導他,怎麼“自發地”冥想和平靜……

看着他一邊恨得瘋狂,一邊又根本停止不了依賴。
你會好奇,這個“自發”(all by yourself),到底是誰在主導?
怎麼這機械聲聽着,一聲比一聲刺耳?
人來人往的大廣場上,立着一個雕塑,是全球最大社交app碎片的标志。

這不就是現代社會——
人們開始為科技做傳,崇拜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
隻是,那個超級有錢的創始人呢。
卻逃到了荒山野嶺,去做什麼沉默度假。
好容易等來個綁架犯,才有人聽他說話。
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對天發誓。我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回事,然後就好像維加斯的賭場,在那裡……我們把所有門都關了起來。他們有個部門,所做的就是刻意稍加改進,他們有多巴胺目标,我沒辦法阻止。是我創立的,我卻沒辦法阻止!

透過屏幕,你都能嗅到一種熟悉的失控。
這種荒唐感,在當地警察和碎片公司線上開會的時候,達到一個小高潮。
警察千裡迢迢開車到嫌疑犯家裡,又是翻信,又是盤問,再跨部門查戶口——
才能确認嫌疑人身份。
碎片公司拿着一個号碼,2分鐘内就調出了他的社交賬戶,分析犯人的進度和效率遠遠超過“專業人士”……
什麼警長、談判專家,都隻有邊聽邊點頭的份。


像這樣,把稀松平常的科技日常,慢慢編成一張驚悚的大網。
冷不丁地輕輕在耳邊問——
到底是我們擁有了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擁有了我們?
才是我們熟悉和期盼的《黑鏡》。
本季驚悚味最弱,也最青春的,是麥莉主演的第三集。
講一個少女歌星怎麼逃出魔鬼經紀人的掌控,從甜美愛豆變身暗黑搖滾客。
(如果你熟悉這個歌星,就會知道她真的是本色出演……)

還沒看劇的胖友告訴我,分得清哪張是劇照哪張不是嗎
不是沒有結合黑科技——
深度昏迷的歌星,被強行掃描大腦提取音符。

癱了還能繼續養家糊口,這個對資本主義剝削的無聲控訴,我是很服的。
可照例,又軟在結局:
一個原本很萌的,隻負責做知心姐姐的小機器人。

巧合地被解除封印之後,開始粗魯地指揮兩個未成年少女去救人。
連駕照都沒有,她們卻能随随便便地闖進一個大明星的家,還成功把人救走。

就這樣一路順風地找到了正在開發布會的壞人之後。
打個照面,就能把對方吓得癱軟在地,不斷重複“我不想死”。

仿佛上十幾分鐘,親手毒暈侄女的人不是她。
阿姨這人格,堪稱跳崖式崩塌。
雖然麥莉的歌的确很好聽……
肉叔還是要說,第五季《黑鏡》的主題——
已經徹底從警惕科技,倒向了無條件擁抱未來……
雖然,還不至于爛到兩星、一星吧。
但這世上最讓人痛心的,本來就是——
“它本可以”。

編輯:鄧布利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