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朋正坐在回國的飛機上,戴着耳機,面色若有所思。
乘務員的送餐服務把他從與世隔絕的狀态中短暫拉了回來。
然而,當飛機餐擺在蘇有朋面前時,他盯着看了很久,随後眼神放空,再次陷入沉默。
連飛機餐都是徹底地用塑料包裝的。
就像他剛離開的那座位于澳洲的科科斯群島,地處偏僻,被印度洋海域包圍。
可盡管遠離陸地,塑料污染還是無孔不入地入侵了整座島嶼。
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裡盡是漂浮着的垃圾,并帶上了沙灘:
一次性針筒、喝了一半的冰紅茶、擠空的牙膏、吸管、瓶蓋……
都是小東西,相信使用者當時隻是漫不經心地随手一丢。
但這些物件來到毫無防備的科科斯群島後,因為不可降解,所以成了粘在島上的頑固污漬,根本洗不掉。
這個場景來自《奇遇人生》第二季的收官一期。
截止目前,這季的評分已從開播的6分漲至7.7分(如果不是楊老師,破8妥妥的)。
其實比起第一季帶着觀衆去看山看海看龍卷風的賞心悅目,肉叔反而更喜歡第二季,導演趙琦把目光集中放在了素人身上,在狹小的空間内讓明星與素人發生碰撞,然後,爆發出情感。
尤其是蘇有朋與阿雅結伴去科科斯群島的這期,比起一段奇遇,倒更像是一次沖擊。
蘇有朋剛開啟這段旅程時對塑料污染的态度不置可否。
節目組給蘇有朋的第一個鏡頭,是他在喝飲料,飲料杯子是塑料制的。
他在車上與阿雅聊起這事時,覺得是個無解的命題:
這東西很矛盾啊,塑料造成問題,但人類生活又脫離不了塑料,不可能啊。
但還真有人做到了,生活在科科斯群島上的大學教授珍妮弗。
珍妮弗已經至少四年沒用過塑料品,洗護用品全換成竹制,甚至自己做洗發水沐浴露。
蘇有朋在此時給的反應仍像個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天哪,就是這世上真有這樣生活的人唉”。
直到他們去“營救”紅殼寄居蟹。
紅殼寄居蟹通體呈紅色,小小隻的,背着白色的螺殼行走,十分可愛。
它是海邊的清道夫,什麼都吃,而且很聰明。
蘇有朋一行人剛上沙灘。它們就傾巢而出,因為感應到人的存在,知道會有好吃的。
但有些時候,就沒那麼聰明了。
在沙灘邊的一片林子裡,僅六平米大的地方,他們發現三個塑料瓶,裡面共躺着十六隻寄居蟹的屍體。
因為塑料垃圾覆蓋面積大,寄居蟹覓食時很容易被困進塑料瓶裡出不來。
緻命的是,寄居蟹對同類屍體的氣味很敏感,它們想回收利用遺留下的殼子 ,卻因此一個個前仆後繼地踏入死亡陷阱。
珍妮弗說,最多的一次,她在塑料瓶裡發現五百二十六隻寄居蟹屍體。
僅僅是在這座島,每年死在塑料瓶裡的寄居蟹就高達六十萬隻。
蘇有朋等人從林子裡出來,心情不太好受。
這時,一隻因找不到殼而感到慌張的寄居蟹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我們幫它找個家吧!
蘇有朋剛提完這個建議,又似乎覺得與内心理念相悖,接着補充了套自己的理論,聽着有些煞風景,但确實是不少人的真實想法:
可能對這種動物來說,讓自己變得強大是最好的辦法,不要隻依賴殼來保護自己。
也就是物競天擇。既然塑料是無法避免的客觀存在,為什麼動物就不能進化得能規避塑料或消化塑料呢?
這個問題先放一放。
他們找遍了各種空殼,一室一廳的平屋、雙層的loft、兩室一廳的豪宅都試遍了。小螃蟹不為所動。
珍妮弗試探性地放了個容量隻有一間屋的殼,小螃蟹瞄了兩眼,嗯,這尺寸剛好,然後麻溜住了進去。
蘇有朋看呆了,張大着嘴巴,一動不動。
等回過神來,他感歎“生命真奇妙啊”。這是肉叔在這期裡第一次看到蘇有朋的動容。
在看到小螃蟹真與房子合體的瞬間,就像是見證了生命的再次誕生,沒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時刻。
但是,營救一隻寄居蟹得花費幾個小時的搜尋,殺死500隻寄居蟹卻隻需要一個礦泉水瓶。
動物的生命在冰冷的塑料面前顯得尤其脆弱。
科科斯群島附近的海域有成千上萬個幽靈漁網。
廢棄漁網很容易被珊瑚勾住,它們纏繞在一起,隻有人力才能解開。
一旦有動物經過,就很容易被纏住,尤其是海龜。
被困住後隻能無力地挂在漁網上漂浮,直到閉上眼睛。
還有海鳥。
在珍妮弗拍攝的影像裡,它們在海面上漂浮着的塑料瓶上短暫停留休息,海面下是巨大的垃圾島。
因為誤食太多塑料,海鳥的胃被撐得很脹,無法進食,想吐卻隻能吐出水來。
最後的歸宿是在海灘邊等待死亡,待海浪再次漲潮時,身體已經僵硬。
蘇有朋一行人把在海邊發現的海鳥屍體帶到解剖室,發現每一具屍體内都有塑料,其中不乏活活餓死的。
解剖室的研究員之前就解剖過大量體内有塑料的海鳥屍體,有一隻還是鳥寶寶,胃裡卻有整整225片塑料碎片。
研究員說這是“這是父母喂的,鳥媽媽可能以為給孩子喂了很多吃的,結果全是塑料,她可能還覺得那天很幸運,有那麼多吃的”。
再回到物競天擇的問題,誠然,大自然會挑選能适應生存環境的生物活下來。但是,一代一代的緩慢的基因更叠,哪跟得上塑料在短時間内爆發增長的速度?
還沒來得及适應,就全滅亡了。
每年,有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這足以覆蓋世界每一寸海岸線,而且還在逐年增加。
塑料污染這件事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不過,在大批特批塑料之前,我們是否想過一個問題:
一切都是塑料本身的錯嗎?
節目中期,蘇有朋向珍妮弗發問:塑料給海洋生物帶來危害,這是塑料的錯,還是人類的錯?
事實上,塑料的唯一缺點可能就是不能自然分解。
塑料的降解時間長達上百年,并且在降解未完成時就會破裂成很多小碎片,成為“微塑料”。所以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找到它的蹤影。
但它本身并沒有毒素,比如被鳥誤食後隻是會卡在胃裡,無法消化也無法排出,不存在被身體分解,繼而影響到下一代生物鍊的情況。
說白了,是人類對塑料的濫用亂丢,才讓塑料污染變成一種災難。
信天翁,世界上最大、最能飛、最忠貞的鳥,翅膀撲騰一下能滑翔好久,極為優雅。
卻是受塑料影響最大的鳥類之一。
珍妮弗解釋道“信天翁嗅覺很好,幾千米之外就能聞到食物的味道,信天翁離開父母巢穴的時候,爸媽不會教它們怎麼找吃的,它們都自己學,小信天翁最容易把塑料當食物,因為它們沒經驗,不知道這個不能吃,小信天翁也最容易因為吃塑料而死去,因為它們辨别不了食物和塑料。”
據調查,在中途島上,97%的信天翁寶寶肚子裡有塑料,而其他鳥類肚子裡有塑料的也高達90%。
珍妮弗多次從信天翁體内拿出過紅氣球,有的氣球上寫着“遠航”,還有的氣球上寫着“生日快樂”。
還能有比這更諷刺的事嗎。
大洋彼岸,有人在慶祝自己的生日,同時卻有信天翁因為這份慶祝而死。
生與死的界限就以這樣一種吊詭的方式被打破。
這并不是終點。
人類放飛的紅氣球,經過一輪循環後,還是會回到自己手裡。
塑料漂流在海洋上時就像一塊海綿,會源源不斷地吸收海水裡的化學物質。
這時的塑料才變得有毒,它被動物吞食,最終呈現在我們的飯桌上。
珍妮弗與蘇有朋吃飯,她指着桌上的牡蛎,稱牡蛎肉裡卡着無數塑料片。
去年的歐洲胃腸病學聯合會議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來自8個國家的志願者的糞便中,都發現了微塑料顆粒。
這是曆史上的首次确認,人類已被微塑料污染。
經常食用貝類的人,每年會吃掉1.1萬個塑料碎片。
即使不吃海鮮也無法避免。
賴以維系生命的水,在17年的檢測中,全球83%的水龍頭樣本中都含有微塑料。
日常放入飯菜的鹽,有九成被微塑料污染,其中,海鹽的被污染比例最高。
種下的因,終會結出惡果。
塑料污染嚴重到這個地步,已經沒法視而不見。
有敏感如珍妮弗,率先做起殉道者。
她在島上生活十二年,身體力行地保護着這座島嶼,分揀垃圾、救助海鳥,即使力量微薄到根本無法對抗塑料浪潮。
為此,家人與珍妮弗斷絕聯系,珍妮弗有關父母的記憶,還要追溯到二十五年前。
她已準備好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環保事業。
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徹底舍棄塑料,顯然不可能。
限塑令實行11年,還不是一點用都沒有,幾毛的收費不痛不癢,塑料垃圾不降反增,而外賣、快遞等産業,又完美避開這條規定。
塑料制品大到航空航天,小到鍋碗瓢盆,早已從方方面面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咱們可以做的,是合理利用塑料。
1、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吸管、一次性杯子等,已有的塑料制品可以重複使用,如收納盒、發夾、飯盒等。
2、避免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
3、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
4、不亂丢塑料垃圾。
今天這篇文的畫風可能有點奇怪,你說你一個寫影視劇的号,突然瞎操什麼搞公益的心呢……
隻是這一期的《奇遇人生》,肉叔看着一隻隻柔軟的小動物無助地死去,真是忍不住抹了把眼淚。
對于我們來講非常順手的一次舉手之勞,在地球的另一邊,也許能少讓一隻信天翁因胃被塑料堵住而死去,能多讓一隻瀕危的鳥類成功回家。
蘇有朋一行人最後來到了塔斯馬尼亞州。
這座島州上,栖息着一類瀕危的鳥群,它們在這裡有近兩萬個鳥窩,也就是至少生活着兩萬隻鳥。
但在他們的視線範圍内,隻看到五十隻左右。
實際上,回到這座島上的總共隻有一兩百隻。
因為就在今年,當這群鳥類遷徙到北半球的阿拉斯加時,出現大量死亡。
所以數量急劇下降,能再飛回來的很少。
它們回不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