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公衆号【閱讀之後】,歡迎關注,與我一起讀書、讀劇、讀人、讀事。

本文講的是是沙馬蘭英雄三部曲的最終部:《Glass》。

奇怪,我為什麼沒有将《Glass》翻譯過來,而且似乎我也不準備寫一篇略顯幽默的電影簡述文。

因為這是一部很有深度、也很悲傷的電影。

一如題目,這部電影雖然表面上是玻璃先生技高一籌,布下了一個讓世人知道雨衣俠和大群的存在的局,但最終他們三個人卻均以“犧牲”而告終。而在這背後,阻止超能力出現協會的女Boss和那個協會以及全世界的普通人才是真正的赢家,無他,他們殺死了超能力者,淩駕于超能力者之上。

雖然節奏緩慢、場面局促的毛病依然,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對這部劇的推崇。我也深知,若是換了一個喜歡場面的導演,或許會更好的把握節奏、制造更加精彩的動作和打鬥場面,但那些不過是錦上添花,有或沒有,并不影響這部電影的深度。

那麼我反複在說的深度,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在電影的前半部,沙馬蘭的狠心便已經顯露無疑:女Boss以精神病醫生的身份登場,分别對玻璃先生、雨衣俠、大群三個人進行思想上的瓦解。

可能玻璃先生的脆弱身體、高智商與故意裝出來的沉默讓女Boss沒有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但是與另外兩人的針鋒相對,卻是絕對精彩至極。

女Boss先是根據他們給雨衣俠腦部做的CT,指出其中的陰影部分可能就是他自認為是超級英雄的病根,而實際上,他不過是一個力氣很大、怕水、善于觀察并推理的好心人,根本不是刀槍不入、有預知能力和恐水症的超級英雄。

然後對于大群,女Boss一樣找出了很多證據,比如掰彎鋼筋這件事,是因為那是100多年前生鏽嚴重的鋼筋;而中霰彈槍不死,則是因為槍管嚴重受潮老化,在安娜開槍後,大部分彈粒都在槍管中發生碰撞,未對大群造成多少傷害;至于爬牆,她指出大群的居所有很多攀岩的書,應該是他自學而來的。

看到了嗎?這就是我們人類在做的一件事情: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超級英雄,那麼你隻能被關在精神病院裡,對自己的認知逐漸解體,接受你的平凡。

說白了,我們崇拜超級英雄,我們也渴望當超級英雄,但是,我們絕不會允許這個世界上有超級英雄的存在。即使真的無法阻止超級英雄出現,那也一定要在當權者的掌控之中。

這似乎也與漫威系列中《美隊3:内戰》的索科威亞協議相呼應。但漫威的故事走向和結果是好的,是我們喜聞樂見的。而沙馬蘭的《Glass》卻是讓我們陷入了深思。

沒錯,片名《Glass》此時看來,似乎也并不是指玻璃先生——雖然玻璃先生在這部電影中有着至為關鍵的作用——而是指這部劇最終的結果似乎如玻璃一般破碎。

阻止超能力出現協會的所作所為在最後并沒有掩蓋住雨衣俠和大群的現身,這一層阻止公衆獲悉超能力者的屏障破碎了。

一個高智商的玻璃人、一個刀槍不入的雨衣俠、一個擁有野獸能力的大群,最終卻紛紛死于不可思議的小事,我們心中的超級英雄似乎也有着極為脆弱的一面,那種無所不能的形象也一并破碎了。

而看完整部影片,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不可能接受超級英雄的存在,他們可以存在的地方隻有虛拟世界。所以現實世界的超級英雄夢也永遠破碎了。而這個破碎,源于我們人類的人性或是獸性,雖然可悲,卻無比真實。

《玻璃先生》

(懸疑/【美】詹姆斯·麥卡沃伊/2019)

玻璃先生在一連串的事件中,發現雨衣俠大衛正在追查大群,三人雖然相繼接觸,但都被抓進了一個“精神病院”。在這裡一個女醫生開始瓦解他們對自己的認知,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并不具備超能力,隻是普通人而已。但玻璃先生卻洞察了一切,并且暗中布好了局。雖然最終玻璃先生、雨衣俠和大群相繼死去,但他們超乎常人的行為和能力卻被公諸與衆,這也是玻璃先生一生中最期待的事情:他要證明這個世界的的确确有超能力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