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這部電影很多人說看不懂,不知所雲,也有人說看得不過瘾,因為他們是沖着“江湖”二字去的,長期被港産黑幫片的熏陶,以為江湖就是刀光劍影,紙醉金迷,兄弟情深等等。但我要說賈樟柯影片所展示的江湖,是很真實的灰色邊緣人的生活狀态。如果他沒有相關閱曆和不認識這樣的社會人是拍不出這樣的電影的,社會人是一個龐大的灰色群體。
因為我曾經在一個小縣城經營過一個娛樂場所,認識太多太多的社會人和小幫派人員,很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态,日常舉動。我如果稱之為黑社會有點過,覺得稱他們為社會邊緣人比較合适些。

據我觀察社會人的結局不外乎三個:

1,第一種人是完成帶有原罪的資本積累成功洗白上岸,變身成為能見陽光的正當行業業主。這種人一般很有頭腦和手腕,比較善于運作關系。

2,第二種人繼續在灰色地帶遊離,最大可能是經營黃賭毒相關的生意或者一些打法律擦邊球的生意,這種的中層級别社會人最多,錢來的快也去得快,今天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随時有可能被迫離開江湖或者沉淪毀滅,全在于一念間或者發生一件大事。

3,還有一類人會越混越差碌碌無為到老或者進牢房或者緻殘緻死。

首先得說有些社會人并不是人們想象中那麼壞,甚至可以說比某些上班族或者公務員更有德行。他們的家庭一般都經濟狀況不好,文化學曆也不高而沒人扶持,進不了好單位好企業,做生意沒有本錢。為了生存為了賺錢沒有太多路給他們選擇。要不就是外出打工要不就是淪為社會人。

90%的社會人其實都是想賺錢轉正行上岸的,也有10%的人是真心喜歡那種混混的生活狀态,10%的這種人我就不評說了。

...

因為和社會人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所以有關影片裡的江湖行為的真實性我倒是可以說說。

場景一:麻将館的場景很多,喝“五湖四海”酒,随身帶刀和槍的行為是比較真實的。麻将館類似暗藏的小賭坊是社會人很重要的社交活動場所。很多的生意,談判,非法交易在這裡發生。至于喝“五湖四海”酒的形式,其實我還見過喝結拜兄弟酒,喝雄雞血酒等場面。社會人的心裡其實都沒有太多安全感,除了用刀槍傍身,還得拉幫結派多交結幾個兄弟朋友,心裡覺得更有底氣和安全感。現在社會人有槍的不太多了,就算有也一般藏在家裡,是最後的底線,輕易是不敢用的。但是可以肯定告訴你,99%的社會人都有一把砍刀或者匕首,80%的人是拿來壯膽吓唬人用的,20%的人會真的拿來砍人或者捅人。

擁有較高社會人地位的周斌被小混混揍了一鐵棍也是有真實案例的,因為在社會人的圈裡,最惱火的就是剛出頭的小年輕,熱血,頭腦簡單,根本對于江湖規矩沒有概念,下手輕重根本沒有分寸。在有些小年輕的觀念裡,我敢和老大級别的人幹,我就是牛逼就是吊,想自己擁有一些可以在同齡人圈裡炫耀的資本,或者就是想出名博出位。至于這樣幹了的後果是什麼他們沒想過。所以在現實生活裡,這些好勇鬥狠的小年輕就很容易成為了幫派老大們的馬仔小弟,成為打架砍人收賬看場的工具。

...

...

場景二:社會人和G.A像朋友一樣坐在一起,這個現象也是真實存在的。個别的G.A腐敗是現實問題,這個問題到現在也一直存在。曾經見過社會人為自己的賭場安全而向G.A塞紅包的場面,而且在嚴打運動風聲緊的時候,收了錢的G.A還真的會通風報信要賭場暫時歇業躲避檢查期。所以我們經常看見有些場所被人舉報和被記者暗訪,但是到實際現場去人清查的時候卻發現違規人員或者違法現場已經蕩然無存。這就是貓膩,因為這些違規的暴利場所已經有腐敗人員做保護傘和參與暗股或者幹股。

...

場景三:巧巧砸向老賈的那一茶壺,以及為了男友開槍而坐牢,也是比較真實的現象。不要小看混混身邊的女人,她們敢愛敢恨,和混混男友在一起的日子久了,會不計較個人得失死心塌地的護着男友。為了男友使用啤酒瓶打架,捅刀子,甚至去夜場坐台養活男友,男友犯事陪着一起跑路漂泊他鄉等現象多不勝數。你或許會說她們很傻很悲哀,愛錯了人,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些女人的感情是熱烈而真實的。可恨的是現實中大部分的混混男人并不太珍惜身邊的女人,就像影片裡的周斌一樣。

...

...

場景四:二哥被殺事件也是有很多真實案例的。二哥屬于我說的第一類社會人,賺錢上岸了正行生意做大了。但是生意上碰到問題第一反應還是想用江湖手段去解決,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和他本來就是混混起家的基因是有很大關系的。後來被幾個小混混捅死,有觀影的網友猜測說是周斌殺了他,我隻能說這樣的猜測錯得離譜。混社會的人有條大家心知肚明的規矩,就是輕易不會去要人性命的,除了涉及生死涉及切身利益才會動真格的。一般的事情就是喊上一幫人教訓對方一頓完事,充其量緻傷緻殘不會要人性命。二哥被殺的真實原因絕對是影響了另外一些人生存利益才導緻殺生之禍。

我講一個我親眼所見的事件吧,是在911美國被恐怖襲擊那年,我在深圳龍華做便利店生意。那時候的龍華是比較複雜的,屬于深圳的衛星鎮,是廣東話說的“爛仔”的樂土,各地幫派人員混雜,還有很多香港,台灣,以及各地犯事跑路的社會人落腳在這裡,我也有很多老鄉朋友也是社會人在這裡讨生活。有一天清晨我去菜場買菜, 一輛微型面包車從我身邊呼嘯而過停在我前面二十米遠的地方,跳下來大概五六個人,每人一把短柄斧頭,對着一個在吃早餐的人瘋狂亂砍,而且基本都是朝着頭部胸部的要害部位砍殺,全過程頂多一分鐘左右,這些人迅速離開,被砍的人當場死亡。

後來我聽一些混社會的老鄉講起這件事情,才知道事件原因是這樣:被砍死的那個人是某省來的幫派老大,帶了一幫做事兇狠的兄弟來到龍華混了一年左右,勢力崛起的速度很快。他開始把目光盯上了龍華最大的一個嗨場夜總會,因為這個嗨場的搖頭丸和嘿粉的交易量很大,一個晚上至少是幾十萬元。但是這個嗨場已經有一個幫派老大占據,于是他就在被殺的頭一個晚上去和那個嗨場的幫派老大談判,意思是這個場子他要分一杯羹,那個老大當時不置可否,開了一個包廂給他和他的小弟玩了一個通宵。他很得意,覺得嗨場那個老大畏懼他的實力,玩到天亮結束就和小弟們散了,他獨自一人回到所住的地方附近菜場吃早餐。誰知道早就被人一直盯梢尾随,最後被人砍死,是被誰指使的大家心知肚明了。

在江湖中就是這樣,你要弄人家的飯碗,人家就有可能要你再也吃不了飯。

這部《江湖兒女》唯一有點牽強的劇情應該是周斌被一夥小混混報複圍攻的時候,他們兩台車下來兩個人和對方空手開幹。在現實中的社會人基本上不會這樣做,他們面臨這樣的險境要麼會選擇直接開車沖出去,明知道寡不敵衆不會下車,要麼就算下車也會拿槍去吓唬散這些人。賈樟柯這樣安排情節估計也是為了後面巧巧的開槍救人的劇情需要而已,還有就是小混混的工兵鏟都在使用鏟子的背面在打人也有點假了。

對于觀衆一直談論和糾結的幾個細節,我也說下我的看法吧

一,巧巧為什麼要離開火車上認識的徐峥。

我認為是巧巧在說出自己是剛從牢裡釋放出來後,油嘴滑舌的徐峥有些認慫害怕了。從剛開始的熱情,到後來的以抗拒姿态靠窗假睡。女人的敏感是能察覺得到這些變化的,何況巧巧是個聰明也見過些世面的女人,所以她會選擇悄悄離開,因為她明白一個不能接納她的過去的人是擔當不了她的未來的。

...

二,已經很潦倒的周斌最後離開巧巧的時候,留在桌上的錢是哪裡來的。

有些人可能沒有注意到,這筆錢就是來自他當時下火車時出現過的這個信封。賈樟柯是越來越注意細節的處理了,如果沒有這個鏡頭的交代,突然在結尾出現一筆錢是周斌留給巧巧的,觀衆會覺得周斌已經窮苦潦倒了,哪裡來的錢呢?而且這樣處理還能表達另一個意思,這個信封對于落魄的周斌來說應該算是全部身家了,但是最後留給了巧巧,想表達什麼心意呢?是忏悔?是彌補?還是最後表達的一份愛意,從此遠走天涯互不牽挂?我看是各種因素都有一些吧。

...

三,周斌最後為什麼要離開巧巧。

周斌其實手機裡沒有存巧巧的電話号碼,但是心裡一直記得,所以他在火車站給巧巧打電話是按鍵一個一個數字撥打的。他回來找巧巧,按他的性格不希望是被收留,而是想追回以前的感情。可是巧巧已經被他傷透了心,心已經死了,接納他的原因更多層面是因為道義。周斌開始能走路了的時候,他心裡燃起希望,在汽車上去試探牽巧巧的手,而巧巧掙脫不肯的那一瞬間,周斌心裡已經明白自己已經和巧巧回不到以前了,所以他選擇了放棄,把那個代表他心意的信封留給巧巧,決然離開,隻給巧巧留下簡單兩個字“走了”。最後定格他的眼神卻沒有了治療期間的蒼老和頹廢,反而有了些往日的冷傲和堅強,他以後的命運是會怎樣,周斌自己不知道,誰也不能預測,是個開放式的結尾。

廖凡的演技在國内男演員圈裡是出類拔萃的,這部影片看他的眼神表演就足夠了,從一開始得意兇狠淩厲的眼神;到出獄後委身于他鄉,和巧巧相見時茫然和沒有鬥志有些無奈的眼神;到中風後落魄蒼老失去神采的眼神;到最後恢複堅定冷酷的眼神,好演員的魅力就在于此。

...

...

賈樟柯電影裡有些鏡頭是有象征意義的,你怎麼解讀都行,賈樟柯當然有自己的答案。像三峽好人裡出現的走鋼絲的人,這部影片裡巧巧看見的飛碟。這些就不一一解讀了,在賈樟柯幾部影片都出現過類似寓意性的鏡頭。

整體感覺來說,我覺得《江湖兒女》比《山河故人》要好多了。《山河故人》算是賈樟柯在影片的商業化和自己苦苦堅持的方向之間做了些妥協,也是一次探索。但是拍出來的味道還是有點四不像 ,既沒有賈樟柯慣有的風格,也不算一部出彩的商業片。而《江湖兒女》拍出了江湖片的真實感,可能廣大觀衆一直看慣經過美化了的港産黑幫古惑仔片,所以對于賈樟柯另類和真實的表現手法感覺不适應。這種感覺就好比看慣了徐克飛來飛去的武俠片,突然看到徐浩峰導演的武俠片《師傅》和《箭士柳白猿》會覺得不好看。其實我們應該不要被這些類型片的模式去固化自己的觀影審美思維,可以用比較放空的心态去欣賞這些有才華的導演用心拍出來的電影,你自然會發現更多的驚喜和新的觀影感受。

賈樟柯向影片商業性做出些妥協的原因,是因為他經常是在預算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拍電影,影片出來的效果必然有些自己也不滿意的地方。比如說,因為預算不足請不起專業的大牌女演員,所以老是用趙濤來做女主角。不是說趙濤演得不好,而是由于影片的需要而應該選擇更符合人物特征和氣質的演員。這一點賈樟柯應該自己也是明白的,這也是無奈之舉,畢竟用自己的老婆演比較省錢,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人,所以他也得做出一些妥協,讓電影能獲得些票房才能得到更多投資以便更好的發展自己的電影事業,拍出更高質量的影片。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

本文由香草做被窩的松鼠原創,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