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出演過大量的商業化電影,像這樣樸素有内涵而不鬧騰的文藝片參演的不多,而且真正拿得出手的電影作品也很少,《桃姐》可以說是劉德華從影以來足以自豪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劉德華不但是主演,而且是主要投資人。

沒有太多拍攝技巧,也不用太多電影語言,就可以輕易擊潰你的内心而淚崩,因為故事足夠讓人感動。

你跟随導演許鞍華的視角,聽她把這段普通人家滿滿人間煙火味的故事跟你娓娓道來,你就靜靜的看,然後慢慢感動,讓眼淚暢快地流。

...

一開篇的情節就奠定了影片的風格,桃姐買菜聽說六塊的價錢嫌貴了,神情略微一遲疑然後走開,這個表演尺度拿捏很準。菜販子充滿人情味和生活氣息的嬉鬧,讓你意識到這是一部接地氣的市井風味好影片。

看似是桃姐和華仔的故事,實質許鞍華關注的是香港老齡化孤單而沒有依靠的現狀,雖然人情親情有些隔閡與冷漠,但始終是人間自有溫情在。

...

無依無靠的桃姐在華仔家裡做傭人六十多年了,已經和華仔家人親如一家。華仔從小在桃姐的照料下長大,桃姐其實算是他的另一個母親,成年的華仔在桃姐面前的舉動,依然會像兒子一樣依賴,在桃姐面前的撒嬌,而桃姐在心裡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的關愛。

華仔說:好久沒有吃牛舌了,桃姐說:好久沒吃就莫吃了,今天都讓你吃蟹蓋了。雖然口頭看似拒絕了,實際上她像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開始偷偷地做華仔喜歡吃的鹵水牛舌。

我們的母親,嘴巴永遠都是碎碎叨叨,隻要你說出來想吃什麼菜,隔不了幾天就一定會出現在餐桌上。

兒時用過的物件母親都舍不得扔,因為每件東西,在老人家心裡都有記憶。自從我明白這個道理後,我老媽把一些破破爛爛的東西塞滿庫房。我也不再去說服她去扔了,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她心裡的寶貝。

天下的母親都是如此的相似。

華仔不在的時候,桃姐和貓咪說話然後一個人吃藥的鏡頭讓人心酸,孤寡老人無人照顧的時候,此刻的貓咪成她的另一個兒子。

...

桃姐知道自己中風以後,無法照料華仔了,主動提出要住老人院,但是進入老人院後看到老人們凄涼的晚年生活,心裡瞬間有很大的落差。

盡管自己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狀态,盡管自己的内心是多麼地渴望和這個不是親兒勝似親兒的華仔多點時間相處,但為了讓華仔不要擔心自己,違心的說自己很習慣老人院的生活。

...

華仔和朋友們說順口溜逗桃姐開心的畫面讓人很感動,相信每個觀影者看見華仔在盡心的照顧晚年的桃姐,心裡會有一種安慰,這其實是影片已經成功地和觀衆産生了情感的共鳴。

華仔和桃姐一起翻看自己兒時的照片和物件時,桃姐笑起來像個孩子一樣的快樂,而此時的華仔用一種慈愛深情的眼光看着桃姐。

華仔和葉德娴在現實生活裡兩人關系也是親如母子的,所以兩人在戲裡的情感交流是那麼的自然。

...

葉德娴是老戲骨了,演技自然沒話說。華仔在戲裡好幾次的隐淚而不流,很克制和隐忍的表演,分寸恰到好處,讓人感動而不覺煽情。

...

這是一張溫馨美好的全家福,真希望故事就停留在此刻。可惜大年夜的香港煙花燦爛,新年錦服的桃姐在獨自凄涼,不由得歎息生活的無奈,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無人能幸免。

衆生皆苦,衆生亦有樂。

“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子

人生最完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到

我們要親身經曆艱難,然後才學會怎樣安慰别人。”

或許這就是人間再苦,世人還是留戀于世而不舍離去的原因。

...

...

許鞍華早期的兩部天水圍系列電影也值得觀看,《天水圍的日和夜》和《天水圍的夜和霧》,許鞍華的憐憫之心始終在關注社會的底層群體的生活狀态。

許鞍華是一位不可忽視的香港女導演,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和良心,關注香港文化,關注底層群體的生存現狀,這類電影在市場上不太讨喜,因為怕沒有票房所以很少有人願意投資,她就甯願停拍也不願意随波逐流走上商業化道路,實在難能可貴。

許鞍華導演是香港電影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王晶對很欣賞,王晶雖然為了商業利益拍了大量的爛片,但是他願意投資許鞍華這樣優秀而有使命感的電影人,哪怕明知道極有可能收不回成本。

王晶把拍爛片是為了賺錢,投資好的電影人是責任,這兩點分得很清楚,他是一個活得很通透的人。

《桃姐》的藝術成就對于許鞍華和劉德華來說是座高峰,後續需要超越自我。希望繼續有好電影能給予我們帶來溫度,喚醒複蘇我們已經有些枯萎的真情。

本文由香草做被窩的松鼠原創,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