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始發于微信公衆号“用心看電影”,
用心看電影,用心理學看電影,在别人的故事中療愈自己。

本
H.M.在心理學讀物中可謂是一位知名人士,他的記憶問題作為一個經典案例存在于各種記憶相關的章節中。
1953年,年輕的H.M.接受了一次治療癫痫的腦外科手術,此後,他便失去了形成新記憶的能力。他的記憶永遠停留在手術之前,所以每次照鏡子,他都會對自己日漸老去的容貌感到吃驚;每次别人告訴他母親已經過世,他都會像第一次知道一樣痛哭;他不記得術後照顧他數十年的家人;他長時間配合心理學家布倫達·米爾納的研究工作,但依然無法認出米納爾。他的病學名叫做“順行性遺忘”,通俗地說是“短期記憶喪失症”。
順行性遺忘:無法形成新的記憶,意味着将新的概念和經曆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的能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與之相反的症狀叫逆行性遺忘,即有逆行性遺忘的人會忘記之前發生過的事。

電影《記憶碎片》講的就是一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人,他的複仇故事。影片的導演是被封神的克裡斯托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曾經執導過《蝙蝠俠》系列、《星際穿越》及《盜夢空間》等多部叫好又賣座的好萊塢大片。《記憶碎片》在2000年上映,是諾蘭的早期作品。
一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病人身上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如果正常叙事的話,觀衆看到的是男主因記憶問題被各種人當傻子一樣利用,甚至連旅店的人都給他開兩間房,重複收費。就算加上複仇的元素,故事也将會十分無趣。
導演諾蘭用天才的剪輯設計把整個故事剪成了45個碎片,每個碎片幾分鐘時間。影片有兩條線,一條是倒叙,彩色畫面;一條是正叙,黑白畫面。
正叙和倒叙碎片均勻地穿插出現,最終在影片的結尾彙合,所有的謎團解開,是觀衆意料之外的真相。

影片開始, 照片中一個面朝下倒在血泊中的屍體,照片中的影像逐漸消失,快照重回相機,槍回到開槍的人手中,倒地的人起身,面孔還沒清晰,伴着一聲尖叫,子彈回到槍中,槍聲響起,第一個倒叙片斷結束。兩個人是誰?為什麼開槍?
第二個倒叙片斷,是第一個片斷發生之前幾分鐘的事,兩人去事發的地方,開槍的Lynee說要讓Teddy給他妻子償命,Teddy說Lynee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去地下室看一下就知道了...Lynee開槍。第二個碎片中交代了兩個人的名字,開槍的原因,回應了第一個碎片留下的懸念。但為什麼去地下室?地下室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說Lynee不知道現在的自己是誰?很多細節上也有懸念,如破碎的車窗。
倒叙的每個碎片都是既回應了上一個碎片留下的懸念,又有新的懸念留給下一個碎片去解釋。
層層迷霧就這樣一點一點被撥開。
在倒叙的線中,每個碎片剛開始看時觀衆都會不知所雲,心生懸念,所以這部影片能讓觀衆和影片主人公一起感受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體驗一把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是怎樣的感覺。
倒叙故事概述:Lynee目睹妻子被奸殺,他開槍殺死了一名歹徒,但被另一個人擊暈,因此患上了短期記憶喪失症。他誓要為妻子報仇。因為隻能記住10分鐘左右的事,他靠字條、寶利來快照來生活,找到證據就将線索紋在身上。Teddy是警察,同時參與販毒,他為了毒販的20萬美元,利用失憶的Lynee把毒販殺死。

在正叙的線中,Lynee在旅館中一邊研究案件卷宗,為複仇做準備,一邊對電話講述受傷之前的經曆,他曾是保險調查員,有一個同樣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客戶Sammy,Sammy的老婆不相信他真的記不住自己,她讓Sammy一次次給有糖尿病的她注射胰島素,結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影片的結尾,倒叙的最後一個片斷Teddy說出了真相。送案件卷宗的神秘人是Teddy,他知道所有事情的前因後果。事實是,Lynee的老婆被強奸後并沒有死,她不能接受Lynee的失憶,而讓Lynee不斷給自己注射胰島素而死。結果Lynee把自己的經曆安在了曾經的客戶Sammy頭上。而且Lynee自己撕掉了案件卷宗中的12頁,給自己造了一個解不開的謎。我猜那12頁寫的應該就是Lynee妻子的真正死因。記憶中的Sammy其實就是Lynee自己。

妻子去世後,在療養院中的Sammy盯着一個人看,人走過後,畫面變成了Lynee。
在Teddy說出真相後,Lynee腦中出現的片斷其實已經證實了他知道Teddy說的是對的。但他最後仍然在Teddy的照片背後寫下了“不要相信他的謊言”,并在紙條上寫下了Teddy的車牌号作為線索,因為Teddy的名字縮寫也是Johnn G,和兇手一樣。
電影由Lynee開槍殺死Teddy開始,由解釋Teddy最終是怎樣上了Lynee的複仇名單結束。
記憶解讀
Lynee在利用一切工具幫助自己記憶,卻要撕掉卷宗中的12頁,忘記其中的内容。
那12頁内容記載了妻子的死因,是Lynee的短期記憶喪失症導緻的。Lynee間接害死了妻子,就像妻子無法接受Lynee的病一樣,Lynee也無法接受妻子是因自己而死。怎樣才能擺脫由這個真相而産生的痛苦?對短期記憶喪失的Lynee來說太容易了,隻要撕掉那12頁紙就行。
動機抑制論:動機抑制論又稱壓抑說,認為遺忘是由于某種動機的驅使和壓抑而引起的主動性遺忘。遺忘是維護自我、自信的動态過程,以避免生活中的痛苦記憶而引起焦慮、羞恥感或不安等。
對正常人來說,動機抑制會把一些引起焦慮、羞恥感或不安的記憶壓抑到潛意識中而導緻遺忘。所以生活中有些人會有某種強迫症行為,不斷洗手之類,但卻找不到原因,經過催眠後才發現是遺忘在記憶中的某件事導緻的。

如前文所說,Lynee受傷後無法形成新的記憶,長期記并未受影響。但存在于長期記憶中的Sammy,他的故事卻被Lynee改成了自己的版本。
Lynee知道是自己害死了妻子,這件事确實發生了,怎麼能擺脫這種自責的痛苦?雖然撕掉了寫有真相的12頁紙,很快就能忘掉。但從Lynee内心來說,他多麼希望妻子不是因自己而死。可是事情已經發生了,他多麼希望是那是發生在Sammy身上的事,而不是在自己身上。由于他的期望,長期記憶被扭曲。
記憶偏差:信念、态度和評價會扭曲記憶。
期望偏差:源于我們的潛意識希望記憶中的事與我們的期望保持一緻的傾向。
如果看到電視上那些處理真實家庭糾紛的節目,幾十年前的同一件事,矛盾雙方叙述的是完全不同的版本,都是對方的不好,自己的好。誰在說謊?真相可能是雙方說的都是“實話”,隻不過是因自己的态度和評價而産生的扭曲的記憶。
無法産生新記憶的Lynee,他是怎樣把”誤殺妻子“這個新信息送回到長時記憶中的呢?
Lynee所有的線索紋身都是在身上,隻有一條線索,“記住Sammy Jackis"紋在了手背上,随時都可以看到。
這是Lynee在不斷給自己暗示,他逢人就說Sammy的故事,越說越精彩。而手上的紋身則是一個重要線索,看到就想起,想起就重複,最後篡改了長時記憶。
記憶的易受暗示性:外部線索會扭曲或創造記憶。

記憶的真相
影片結尾,正在開車的Lynee對自己說“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然有意義,即使我不記得做了什麼。”

人類的記憶是一種解釋系統,這個系統像藝術家那樣把信息拿出來,砍掉其中的細枝末節,然後将剩餘的部分組織成有意義的模式。因此我們的記憶是我們對事件獨特的感知,而不是對事件本身準确客觀的表征。 實際上,我們并不是在讀取記憶,而是在重建它們。
我的記憶 ,我做主。
歡迎關注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