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坦白告訴你,我的朋友,希望是一種危險品,希望能讓人瘋狂…它在大牢裡無用。你得學會接受現實,”瑞德用經曆歲月洗禮寫盡滄桑的雙眼直直的凝視着安迪說道。因被判無期徒刑而在獄牢裡待了幾十年,就算有什麼憧憬也被一次次駁回的假釋磨滅得煙消雲散罷。但是,無論是瑞德的語重心長,還是鲨堡内陰暗的人心,都沒辦法阻止一個以自由為信仰且真正懷揣着希望的人。
安迪,一個青年才俊不甘入囚的銀行家,瑞德,一個在獄牢裡有着一定威望的老囚犯。兩個人本是沒有交集,但因互相理解互相欣賞而成為了好友。安迪靠着金融方面的能力讓曆來鲨堡裡最兇的獄官請自己的同僚喝酒,大夥都覺得安迪是在變法讨好獄官的同時為自己在鲨堡博取友誼。不過,瑞德知道安迪隻是想單純的享受那一刹那陽光灑在肩頭仿若自由人的自在逍遙。鲨堡的生活遠比常人想象的要壓迫,在漫漫無期,隔絕世俗的石牆内,時間成了最不值 錢的東西,仿佛要在獄牢度過漫長歲月的絕望念頭。沒有希望的活着無異于麻木的行屍走肉,就如電影不止一次出現瑞德申請假釋的鏡頭,做着'我完全改過自新不再危害社會'的誠懇禱告一般。所以盡管是拿到多少囚犯渴望的假釋的布魯克斯,在五十年的體制化下已然造成思想畸形化的他出了獄牢也無法再如正常人一樣生活。鲨堡就是這樣一個與外隔絕的地方,在這兒,習慣是個可怕的存在。多少囚犯就是因為接受現實而放棄了内心深處多少寶貴的東西,但想在絕望之地中保留初心可想而知是如此難能可貴。
在屢屢遭受精神挫折,不乏有的人心理防線抵不住壓迫而崩塌,各個安于天命。但有的人活着就綁着希望,與常人背道而馳——安迪通過锲而不舍的給洲長寄信,在哪裡會有獄官關心囚犯們的獄中生活過得好否的戰亂特殊年代為鲨堡申請建立了圖書館;鎖起廣播員為囚犯們放《費加羅的婚禮》,不僅僅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滿足,還激起了同僚們少見的熱情以及教湯米英文為自己找尋精神寄托。安迪在這樣的環境中,希望仍舊能夠一發不可收拾的生根發芽。通過各種的行為在隔絕自由的鲨堡,在無人敢觸的懲罰邊界探尋自由,哪怕感覺總會轉瞬即逝。
最令人發指的是一次無意間從湯米得知殺害妻子和高球教練的兇手另有其人,當初昏庸無道的審判官也好,為了留下安迪為自己洗黑錢而殺害唯一知情人湯米的典獄長也好,這無疑對安迪來說都是不公平的,明知洗清冤屈還被關在牢裡大概連堅持理由都消磨殆盡了。可偏偏在大夥兒為其悲憤的時候,誰也不知道安迪是如何在雷雨交加風馳電掣的夜晚穿過幾英裡的糞池管。在瑞德看來完全不可能的事他竟然做到了!
到底是希望,是希望讓他有如此驚人的耐心去鑿通石牆,讓他每天隐藏着隻有一幅畫掩飾秘密的憂慮和不安,讓他在惡臭的糞渠匍匐前進…是希望讓他有信念抵擋在極限的邊緣。受安迪向往自由的精神所感染,向來理性的瑞德也突破了自己,在他申請假釋時說出内心的聲音而打動了獄官得到釋放…電影最後的畫面是這對好友緊緊相擁,其實他們擁抱的不僅僅是對方,更是永存希望的自由。
面對現在安逸生活的我們或許沒有過去對生活的那般熱血憧憬,像“生無可戀”這樣的網絡用語愈加流行使我們無意間變得習慣自我嘲諷以及自我弱化,難免減少克服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的信心,從而使困難在幻想中擴大化。這些正是作為青少年所要極力抵制的,《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告訴我們隻要有信念那麼希望無處不在,阻礙抓住希望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意念上畏縮不前的自己,隻有與之搏鬥才能保護内心可貴的東西。這世上有一些地方,在你内心深處,有一些東西是他人奪不走摸不到的,隻屬于你一個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