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文化與藝術往往被認為是兩個極端,有人認為藝術高大上,流行文化俗不可耐;也有人喜愛流行文化的通俗易懂,厭惡藝術的晦澀深奧。但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看似“勢不兩立”的兩者進行結合,流行音樂天後碧昂絲(Beyonce Giselle Knowles)就是很好的榜樣。碧昂絲和丈夫Jay-Z共同創作的單曲《APESH*T》MV在網上爆紅,播放量更是破億,有消息稱碧昂斯夫婦花費“大手筆”完成這部MV的拍攝,把巴黎盧浮宮都“包場”了,6分零5秒的視頻中,出現了大量知名、經典的藝術作品。這是一場藝術、音樂與舞蹈完美結合的視聽盛宴。

...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現代流行與傳統古典能擦出怎樣的火花?盧浮宮如此豐厚的館藏藝術作品,碧昂絲選了哪些入鏡呢?下面就随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位國際巨星的心頭好!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MV中第一件出鏡的作品就是大名鼎鼎的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繪制于盧浮宮阿波羅長廊的天頂畫《阿波羅殺死皮同》。

...

▲Eugène Delacroix《Apollo Slays Python》c.1850-1851, 800x750cm , Louvre Museum , Paris


阿波羅長廊(Galerie d’ Apollon) 因1661年的一場大火被燒毀了一部分,後來委托建築師路易·勒沃(Louis Le Vau)進行重建,裝飾采用了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奢華繁複,有極強的律動感。直到1851年,德拉克羅瓦在拱頂的中央畫上了阿波羅戰勝巨蟒皮同(Python)的場景。而我們在MV中看到了這幅畫,在彩色的燈光下顯得神秘莫測。

...

▲在彩色燈光映射下的阿波羅長廊天頂畫《阿波羅殺死皮同》,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下一個鏡頭“閃現”的是安德裡亞·索拉裡(Andrea Solari/Solario)的代表作《綠色墊子的聖母》的局部,這位畫家比較“冷門”,他是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家,也是達·芬奇重要的追随者。

...

▲Andrea Solario《The virgin of green cushion》(局部)c.1507 - 1510, 59x47 cm, Louvre, Paris, France


索拉裡在這幅作品中展現了聖母慈祥、溫柔的形象,人物皮膚刻畫細膩柔軟,就好像天鵝絨一般。聖母正在給躺在綠色墊子上的小耶稣哺乳,小耶稣滿足的扣着小腳丫,場景十分的動人。

...

▲Andrea Solario《The virgin of green cushion》c.1507 - 1510, 59x47 cm, Louvre, Paris, France


盧浮宮珍藏的作品确!實!太!多!了!以至于威尼斯畫派最負盛名的大師,與提香、丁托列托齊名的保羅·委羅内塞(Paul Véronèse)的作品《朱庇特向邪惡投擲雷電》也隻能“閃現”不到一秒。小編也是按下暫停才确認的,下面帶大家仔細看看~

這幅作品被裝裱在一個金色并有強烈巴洛克風的橢圓形畫框裡,委羅内塞大膽采用了微縮透視法,在藍天的烘托下,人物不僅顯得立體,而且上下呼應的人物姿勢也讓作品有一種“裸眼3D”的既視感。

...

▲Paolo Veronese《Jupiter Hurling Thunderbolts at the Vices》c.1554—1556, 560x330cm, Louvre Paris, France


随着鏡頭推移,漸漸能夠看到身着馬卡龍色系西裝的碧昂絲和Jay-Z,主人公正式登場了!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一出場果然不凡!碧昂絲夫婦身後出現的正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世人皆知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可以看到他們的表情也是随畫作編排好的,神情專注,跟“蒙娜麗莎”一樣靜靜地微笑、神态端詳。國外有研究表示,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

...

▲Leonardo da Vinci《Mona Lisa》c.1503-1506, 7 7x53cm, Louvre Museum, Paris 


接下來場景切換,出現在眼前的是位于盧浮宮達魯樓梯上的著名雕像《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碧昂絲夫婦換上了白色的禮服站在雕像前,台階上仰卧着許多舞者,音樂正式響起。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這座雕像創作于公元前200年,雖然頭部已經遺失,但并不影響它的美感。我們看到勝利女神張開翅膀,站在一艘希臘戰艦前端的模樣,皮膚與衣褶的處理展示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藝,而緊貼身體的衣服好似被風吹拂開來,靈動而飄逸。

...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c.200-190BC,  Dimensions: 244cm, Louvre Museum, Paris


女神雕塑營造的氛圍被MV很好地利用起來,台階上的舞者伴随音樂彎曲身體,然後又自然放松,仿佛無重力一般。這是小編最喜歡的一段,仿佛音樂、舞蹈與雕塑在這裡完美的結合。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随着鏡頭轉換,身着埃及風服飾的碧昂絲夫婦坐在盧浮宮大畫廊的盡頭。大畫廊建于亨利四世(法語:Henri IV)在位期間,最先是用于連接盧浮宮和杜勒伊宮的通道,後來這裡主要陳列繪畫作品。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小編仔細觀看MV發現,整個視頻共出現了學院派代表畫家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非常有名的四幅作品:《荷加斯兄弟的宣誓》、《拿破侖的加冕》、《雷卡米爾夫人肖像》和《劫奪薩賓的女人》。在之前發布的文章《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星座》中對大衛有詳細介紹,看來他的作品也是碧昂絲的大愛啊!

...

▲Jacques-Louis David《The Oath of the Horatii》c.1784-1785, 329.8x424.8cm, Louvre Museum, Paris

...

▲Jacques-Louis David《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c.1799, 385 x 522cm, Louvre   Museum, Paris

...

▲Jacques-Louis David《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 》c.1805-1807, 621x979cm,Louvre Museum , Paris


這幅《雷卡梅爾夫人像》畫面構圖十分簡潔,場景是龐貝風格的家具,穿着古典的女子在空曠的畫室裡中優雅地側卧在躺椅上,腿部的白色衣裙正緩緩的墜下,體現了大衛心目中的女性典雅之美。之前小編分析過,大衛是枚處女座的完美主義者,而他對這幅作品不斷地進行修改,直到去世也未能完成……(

藝術有見笛(Dì)丨一個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星座

)

...

▲Jacques-Louis David《Portrait of Madame Récamier》c.1800, 173x243cm, Louvre Museum, Paris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碧昂絲與舞伴們在大衛的另一幅傑作《拿破侖的加冕》面前起舞,這段MV的畫面有着極強的沖擊感。大衛的這幅大畫中有衆多的人物,氣勢恢宏;而舞者們在畫作前跳着十分有力量的舞蹈,氣勢也不輸給畫作。小編猜想碧昂絲想表現——我們為自己舞蹈,我們為自己加冕,以此宣示現代女性的堅強與獨立。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MV裡其實還有一段非常跳躍的場面。在紅色燈光的渲染下,音樂節奏明顯加快,塔尼斯的斯芬克斯雕像出現在眼前。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這座雕像被發現于古埃及第二十一和二十三王朝的首都塔尼斯的阿蒙-拉神廟,斯芬克斯雕像由花崗岩雕刻而成,不同于一般古埃及文明期間的獅身人面像,這座雕像表面還做了抛光處理。埃及風格的雕塑往往程式化,幾何感很強,輪廓粗硬,給人一種永恒的靜止感。

...

▲《Great Sphinx of Tanis》c.2006BC,183x154 cm, Thickness: 480 cm,Louvre Museum, Paris


而碧昂絲在這甯靜的氛圍中跳起了動感的舞蹈,不得不說,這波視覺反差超給力!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快節奏之後是突然間的安靜,音樂停了,小編伴随單一的、電腦合成的金屬聲觀看幾幅“快閃”的畫作。


第一個畫面閃現的作品是法國浪漫主義畫家阿裡·謝佛爾(Ary Scheffer)的《弗朗西斯卡和保羅的影子向但丁和維吉爾顯現》局部。這幅畫描繪了但丁的地獄,但丁和維吉爾埋在右側的陰影中,旁邊是弗朗西斯卡·達·裡米尼和保羅·馬拉塔斯塔這對戀人在地獄裡的場景。他們被一塊布裹着,擁抱在一起,如浮雲般緩緩上升。

...

▲Ary Scheffer《The Ghosts of paolo and francesca appear to dante and virgil》c.1855, 171x239 cm, Louvre Museum, Paris

...

▲MV《APESH*T》截幀,向原作緻敬的演繹 來源于網絡


随後出現了矯飾主義畫家羅索·菲奧倫迪諾(Rosso fiorentino)的《哀悼基督》,與前一幅畫作前後呼應的是,前面是受傷的弗朗切斯卡(女性)倒在保羅(男性)的懷裡,而在這反轉了,男性的基督倒在一群穿着紅袍的女性中,這又是MV一個巧思的設計。

...

▲Rosso Fiorentino《Pietà》c.1540,127x163cm,Louvre Museum, Paris 


Jay-Z雖然一直有在MV中出現,但單獨登場時,背景卻是來自浪漫主義畫家基裡科(Giorgio de Chirico)的大作——《梅杜薩之筏》。而浪漫主義的激情、戲劇性、複雜性與之前大衛的新古典主義的理性秩序、嚴謹、克制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MV的沖擊力。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梅杜薩之筏》描繪的是1816年的一場真實的海難,由于艦長的失職導緻船觸礁,150名幸存者在海上漂泊了12天,最終隻有10多人存活,這件事在當時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基裡科花了數月來完成這幅作品,畫中的幸存者用盡他們最後的力氣揮動手中的布,希望能有剛好經過的人拯救他們。木筏已經破爛不堪,上面還有死去的、滑落的屍體。昏暗的色調和慘烈的場面讓觀者能直觀的感受到當事人深深的絕望,同時金字塔構圖又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性。整幅作品有着紀念碑式的氣勢,透露出與事件同在的永恒性。

...

▲Théodore Géricault 《The Raft of the Medusa》c.1818-1819, 491x716cm , Louvre Museum , Paris


前文有提到委羅内塞的作品《朱庇特向邪惡投擲雷電》,這時MV裡還出現了另外一幅他的代表作,那就是當Beyonce 唱到”sippin my favorite alcohol”時,畫面出現《迦拿的婚禮》的局部。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這幅畫也是盧浮宮館藏中最大尺寸的作品之一,它被放置在《蒙娜麗薩》的正對面。委羅内塞偏愛華麗壯觀的場面,通常他的作品畫幅尺寸都很大,用色絢麗多彩;同時他也注重畫面比例的平衡,常将人物井然有序的“安置”在莊嚴的古典建築前。

...

▲Paolo Veronese《The Wedding at Cana》c.1562-1563, 660x990cm, Louvre Museum, Paris


來到盧浮宮拍MV,除了《蒙娜麗莎》,當然也少不了另一件鎮館之寶——“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

...

▲《Venus de Milo Alexandros of Antioch》 c.130 -100 BC, Dimensions:203cm, Louvre Museum, Paris


在MV中,愛神維納斯被籠罩在藍色夜光下,營造出靜谧的氛圍。碧昂絲夫婦則攜手站在維納斯面前,就像愛神在為他們堅定的愛情做見證。小編被喂了一大盆狗糧~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MV的最後呈現的一幅作品是新古典主義畫家瑪麗·吉耶曼·伯努瓦《黑人女子的畫像》,這是盧浮宮唯一一幅創作于20世紀前的黑人女性肖像。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畫中的女子裹着白色頭巾,穿着白色衣裙,她轉過頭面向畫家,表情冷靜而又沉着。

...

▲Marie-Guillemine Benoist《Portrait of a Black Woman》c.1800 , 81X65cm, Louvre Museum, Paris


畫面最後,碧昂絲夫婦相互對視又重新轉向了《蒙娜麗莎》,這跟MV開頭他們的登場形成了聯系。他們的眼神似乎在宣告現代流行文化的崛起,同時也表達了對傳統藝術的緻敬。

...

▲MV《APESH*T》截幀 來源于網絡

...

▲MV《APESH*T》截圖  來源于網絡


碧昂絲用音樂為藝術作品注入了更加多元而生動的活力,她在傳統與當代等各個領域結合自己的藝術品味,創造了專屬于自己的音樂表達。就好像這支MV,碧昂絲不僅為流行文化找到在傳統文化中的立足點,為傳統文化找到新的傳播方式,同時,我們也能看到碧昂絲希冀與更多的人産生共鳴。

《APESH*T》


...


文:畢水華丨 編輯: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制:大G小r迷你帆